老年人肌少癥:悄然無聲的“肌肉劫匪”
有的時候,家里的長輩會說:“最近提東西沒那么有勁了,坐起來也感覺慢了點?!被蛘?,只是下樓買個菜,回來要歇好一會兒。每次和鄰居一起遛彎,慢慢地跟不上隊了。其實,這些看似平常的“變慢變弱”,也許并不只是“老了”,還可能跟一種被稱為肌少癥的健康問題有關。
01 什么是肌少癥?
肌少癥(Sarcopenia)聽上去距離生活很遠,其實就在身邊。簡單來說,這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健康變化——身體里的肌肉量和肌肉力量逐年減少,導致日常動作變得更吃力。它不像關節炎那樣疼痛、也不似心臟病般讓人一夜難眠,但卻會一點點削弱一個人的自理能力。
有國外研究顯示,肌少癥的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明顯提高,70歲以上的人群中,約1/3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肌肉減少(Cruz-Jentoft et al., 2019)。這不是一種單純的“體虛”,它會影響到日常起居和未來的健康質量。
02 肌少癥的癥狀:警惕這些變化
- 搬輕物的時候偶爾感覺沒力氣
- 上下樓梯時稍微有些遲緩
- 散步一會容易覺得累
- 行動變得明顯遲緩,站起或者座下都需要借助手
- 日常走路變得不穩,經常需要停下來休息
- 手腳輕微顫抖或者出現明顯力量下降
劉阿姨,74歲,近半年發現擰瓶蓋變得吃力,起初覺得無所謂,幾個月后,她散步回家明顯氣喘。
這個例子說明,哪怕是一點點“使不上勁兒”,都值得家里人多關心一下。
03 肌少癥的成因:為什么會發生這種變化?
- 1. 年齡相關的生理變化
隨著年齡增加,體內合成和修復肌肉的能力下降。肌肉細胞更新減慢,導致肌肉自然萎縮。這不是個別人的問題,而是隨著歲月流轉每個人都可能面對的生理現象。
- 2. 營養攝入不足
有調查發現,部分老年人攝入的蛋白質低于日常所需,加速了肌肉的流失。
文獻指出,蛋白質的攝入量與保持肌肉量密切相關(Bauer et al., 2013)。 - 3. 活動量減少
退休以后,日?;顒恿肯陆?,比如經常坐著看電視。肌肉未被充分使用,也容易出現萎縮。長期臥床或缺乏訓練,進展尤其快。
- 4. 某些疾病和用藥
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慢性炎癥等疾病,或者長期使用某些藥物,也容易導致肌肉合成受阻。
- 5. 遺傳因素
家族中有肌少癥傾向的人群,出現早發肌力下降的風險會更高。這種情況目前還沒有完全可以逆轉的方法,但可以提前應對。
04 如何預防肌少癥?
- 力量訓練 ??? 增強肌肉最直接的方法是做力量訓練,比如使用彈力帶、舉啞鈴,或者利用自身重量做深蹲、俯臥撐,都對肌肉保持很有好處。每周2~3次,每次15~30分鐘,能有效延緩肌肉減少速度。
- 有氧運動 ?? 日??觳阶?、打太極、游泳等,能夠幫助身體保持代謝活躍。定期活動還能降低跌倒風險。
- 早篩查,早干預 65歲后定期評估肌肉健康。比如,可以通過握力、行走速度等簡單測試判斷。發現有無力、持物不穩等表現時,盡快就醫。
- 專業醫療指導 如果懷疑自己有肌少癥,可以向康復醫生或營養師咨詢,做一些專門的肌肉質量檢測再制定個性化方案。
05 老年人飲食與營養建議
吃得健康,對維持肌肉很重要。根據歐洲老年醫學學會建議,65歲以上的人每日蛋白質攝入建議達到每公斤體重1.0~1.2克(Bauer et al., 2013)。日常飲食該如何搭配?下面按類別列個表:
食物類別 | 具體選擇 | 作用 | 建議方式 |
---|---|---|---|
優質蛋白 | 雞蛋、牛奶、魚、瘦肉、豆制品 | 促進肌肉合成 | 每餐加入1~2種 |
全谷物 | 糙米、燕麥、全麥面包 | 提供能量、均衡營養 | 用主食替換部分精米面 |
綠色蔬菜 | 菠菜、西蘭花、小白菜 | 補充維生素、膳食纖維 | 每天有2種以上新鮮蔬菜 |
堅果類 | 核桃、杏仁、花生 | 補充不飽和脂肪和微量元素 | 每天一小把,注意不過量 |
發酵乳制品 | 酸奶、奶酪 | 幫助鈣吸收 | 適量搭配,每周2~3次 |
06 增強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
肌少癥影響的不只是身體活力,還可能讓人心情沮喪——行動受限,參與社交活動的機會少了,容易覺得被“落下”。其實,這時候親友的陪伴很有用,哪怕只是一起曬曬太陽、說說話,也能緩解孤獨和不安。
- 家庭支持:家人可以幫忙創造更多活動場景,比如飯后一起散步。也可以根據興趣陪老人參與社區活動,使其始終有參與社會的感覺。
- 老年社交:加入老年興趣班、太極隊等,既讓身體動起來,又能結交朋友,減少焦慮和孤單。
- 心理疏導:如果持續出現情緒低落、失眠等現象,可考慮向心理咨詢師尋求幫助。
很多人以為,肌少癥只是年老的一部分,實際上,早發現、早調整,能明顯減緩它的影響。每個人都值得擁有機敏活力的晚年,把蛋白質吃得夠,把鍛煉動起來,再多些家人朋友的關愛,這些就是對抗“肌肉劫匪”的簡單秘訣。如果家里人慢慢變得“沒勁”,也許該聊一聊——是不是肌肉健康需要我們多上一份心了?
主要參考文獻
- Cruz-Jentoft, A. J., Bahat, G., Bauer, J., Boirie, Y., Bruyère, O., Cederholm, T., ... & Roux, C. (2019). Sarcopenia: revised European consensus on definition and diagnosis. Age and Ageing, 48(1), 16-31. [Link]
- Bauer, J. M., Biolo, G., Cederholm, T., Cesari, M., Cruz-Jentoft, A. J., Morley, J. E., ... & Sieber, C. C. (2013).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optimal dietary protein intake in older people: a position paper from the PROT-AGE Study Group.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14(8), 542-559. [Link]
- Mitchell, W. K., Williams, J., Atherton, P., Larvin, M., Lund, J., & Narici, M. (2012). Sarcopenia, dynapenia, and the impact of advancing age on human skeletal muscle size and strength; a quantitative review.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3, 260. [Link]
- Sun, F., Norman, I. J., & While, A. E. (2020). Physical activity in older people: a systematic review. BMC Public Health, 13, 449.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