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了解癥狀、成因及應對措施
01 什么是呼吸道感染???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剛剛還感覺一切正常,沒幾天就開始流鼻涕、咽喉發癢。其實,生活里我們總會遇到呼吸道不舒服的時候。呼吸道感染,顧名思義,是指鼻腔、咽喉、氣管甚至肺部,被病毒或細菌這些“微小訪客”侵襲后發生的炎癥反應。就像交通要道突然擁堵了一樣,原本順暢的空氣通道變得不那么靠譜。
醫學界把呼吸道感染分為上呼吸道(如普通感冒、咽炎)和下呼吸道(如支氣管炎、肺炎)。無論哪種,感染一旦發生,都可能影響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留心這個健康小麻煩,其實是每個人都繞不開的問題。
02 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癥狀有哪些????
說起來,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從輕到重,表現各不一樣。剛開始,很多人只是偶爾咳嗽,或者清晨感到喉嚨有點發癢,像有根小毛毛扎在里面。這些都屬于很輕微的信號。
- 初期反應:偶爾咳嗽,鼻塞并不明顯,體溫大多正常,輕則只是嗓子發干。
- 加重發展:隨著時間推移,咳嗽變得頻繁、甚至持續,鼻涕、咽痛、聲音沙啞這些情況增加,有的人開始有低燒,甚至發冷發抖。
- 高危表現:如果出現高熱(38.5℃以上)不退、呼吸急促或喘息、咳痰出現黃色甚至帶血,還有胸悶等癥狀,這其實是身體小“衛士”已經發出緊急信號。
有一位36歲的男士,身高178cm,體重70kg,最近在急診就診時被診斷為呼吸道感染。他最初并沒把早期的輕微咳嗽放在心上,但沒幾天癥狀加重,體溫升高、不??忍?,這才意識到需要專業檢查。這種經歷其實很普遍,早期沒察覺或忽視,往往錯過了第一時間的干預。
總的來說,別小看一開始那偶爾的咳嗽。如果咳嗽、喉痛持續超過三天或癥狀變重,別猶豫,應該及時關注,有必要時最好到醫院進一步查明原因。
03 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到底有哪些???
很多人會問,為什么有些人總愛得呼吸道感染?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微生物入侵: 呼吸道感染大多數是由病毒(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狀病毒)或細菌(如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引起。這些微生物一旦通過飛沫或接觸進入口鼻,就可能趁人體免疫力下降的時候“下手”。數據顯示,全球約80%的呼吸道感染都是由病毒造成的。
- 環境因素: 空氣干燥、溫差大,或者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二手煙環境中,會直接損傷呼吸道黏膜,讓病原體更容易“鉆空子”。有研究指出,冬春季節和霧霾天,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會顯著上升。
- 個體體質: 孩子、老人以及慢性病患者、長期疲勞或作息紊亂的人,免疫系統往往沒那么強悍,自然容易中招。
- 公共場所接觸: 在公交、地鐵、學校、辦公樓等人多的空間,飛沫傳播的機會大增。只要有一名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病原體就能在空氣中“搭順風車”傳播到更多人。
值得注意的是,呼吸道感染本身不會差別對待誰,更多是看你有沒有長期暴露風險。長期在密閉、空氣不流通的環境中,疾病傳播的概率也跟著漲。所以,呼吸道感染有它的“套路”,但并不是完全防不勝防。
04 如何確診呼吸道感染???
不是所有咳嗽都需要擔心,但如果癥狀持續或反復發作,建議盡快接受專業診斷。醫生一般會通過這些方式進行判斷:
- 體格檢查:醫生會簡單詢問你的癥狀、持續時間,觀察咽喉、扁桃體是否紅腫,有無呼吸音變化等。
- 化驗檢查:對于高熱、咳痰多的情況,可能會建議做咽拭子檢測(檢測是否有病毒或細菌),或者抽血化驗,分析炎癥指標。如果懷疑下呼吸道感染,還可能拍胸片或做肺部CT輔助判斷。
檢查結果有助于區分病原類型(比如到底是病毒還是細菌),好為后續治療方案做參考。其實,大多數輕度的呼吸道感染主要靠臨床經驗判斷,但出現高熱咳膿痰、呼吸困難、慢性基礎病患者發病等情況時,及早查明原因能避免病情惡化拖久了。
05 怎么科學應對呼吸道感染???
遇上呼吸道感染,很多人會糾結:需要吃藥嗎?能不能自己扛過去?實際行動上,可以這樣做:
- 休息是首要:別小看充分休息的作用。讓身體“暫停”一會兒,有利于免疫系統修復和戰勝“入侵者”。
- 多喝溫水:保持水分充足,有助于稀釋痰液,減輕咽喉不適,也能促進身體自愈。
- 藥物治療: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選用抗病毒藥物或抗生素。比如,細菌感染需要抗生素,病毒感染則多是對癥處理(止咳、緩解鼻塞、退燒),不宜濫用抗生素,否則容易加重耐藥風險。
- 家庭輔助療法:適當使用加濕器,讓室內空氣保持濕潤,或用淡鹽水漱口、熱毛巾敷頸,可以緩解喉嚨被刺激的不適。
- 密切觀察:如果癥狀沒有隨著休息和對癥處理改善,或者出現嚴重高熱、呼吸困難等警示信號,建議及時就診。
最后的重點是:自行在家處理適用于癥狀輕、無基礎疾病的人群。如果有慢性疾病、年紀偏大,或者癥狀持續惡化,反倒不能拖,應當主動咨詢專業醫生。
06 日常生活里,這樣做能幫你遠離呼吸道感染 ???♂???
平時怎么做能讓呼吸道少受“麻煩”?核心方法其實很具體——不只是衛生習慣,連飲食和鍛煉也有幫助。這里說的,都是正面建議:
- 勤洗手: 手是細菌與病毒最常借道的工具,日常外出回家、飯前便后、接觸公共物品后,記得認真洗手。洗手液+流動水,至少20秒。
- 科學佩戴口罩: 尤其是流感高發季節、去醫院或擁擠公共場所時,戴上口罩能有效減少病菌吸入。
- 均衡飲食增加免疫力: 深色蔬菜(如菠菜、胡蘿卜)+豐富維生素,提高身體的防御功能。每天一小碗水果沙拉,有助于補充維C。
- 規律作息和適度鍛煉: 把鍛煉當作日常任務,比如每天下午散步30分鐘,能提升免疫力,減少小病小痛。
- 保持室內通風: 早晚各開窗通氣10-15分鐘,可稀釋空氣中潛伏的病毒和細菌。
- 合理利用食療: 蜂蜜檸檬水(潤喉利咽,增強局部抵抗力,建議用溫水沖泡,睡前一杯更佳)。 雞湯(可幫助緩解感冒時的不適,熱飲能帶來舒適感,一周2-3次為宜)。
一旦遇到發熱、咳嗽、咽痛癥狀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呼吸急促、高燒難退,別自我診斷,應盡早到社區門診或正規醫院查明原因,別讓小問題變成大麻煩。
參考文獻
- Guan, W.J., Ni, Z.Y., Hu, Y., et al. (2020).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n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2(18), 1708-1720.
- Xie, X., Li, Y., Chwang, A. T., Ho, P. L., & Seto, W. H. (2019). How far droplets can move in indoor environments--revisiting the Wells evaporation-falling curve. Indoor Air, 17(3), 211-225.
- Berendsen, M. L., Garcia-Aymerich, J., Cambra, K., Smit, H. A., & Antó, J. M. (2019). New clinical criteria for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children.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7(1), 24-34.
- Llor, C., & Bjerrum, L. (2014).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risk associated with antibiotic overuse and initiatives to reduce the problem.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Drug Safety, 5(6), 229-241.
本文引用的英文資料均可通過 PubMed 或 Google Scholar 檢索。
總之,呼吸道感染并不罕見,正因為常見才更值得在乎。關注自身變化、及早應對,讓健康成為生活本來的樣子。如果你發現家人朋友也經常出現呼吸相關的不適,不妨把這份科普推薦給他們。行動起來,從每一件小事里守護好呼吸道,這才是最實用的健康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