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的健康指南
01 什么是呼吸道感染?
說起來,生活中大部分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景:早晨起床,鼻塞、咽喉有點發干,偶爾還會輕輕咳嗽兩聲。這就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見開場白。其實,呼吸道感染就像一位突然造訪的“不速之客”,主要由各種病毒和細菌引起,從鼻子、咽喉一路往下,可以影響到氣管,甚至肺部。
簡單來說,它是一組影響呼吸道的疾病。癥狀雖然常見,但背后隱藏的風險絕不能小看。一些輕微感染可能僅限于“上呼吸道”——比如感冒和咽喉炎。感染一旦波及肺部,就成了肺炎等較嚴重的問題。需要記住,雖然呼吸道感染多半不致命,但反復發作或者感染加重,卻可能帶來不小的健康隱患。
02 如何識別呼吸道感染的明顯癥狀?
- ??? 持續的咳嗽:咳嗽變得頻繁、有痰或干咳。
- ?? 發熱:體溫升高,有時會覺得畏寒。
- ?? 咽喉疼痛:嗓子持續痛,咽東西時明顯不適。
- ?? 呼吸困難:感到氣短或者上氣不接下氣。
某天夜里,一位31歲的女性患者因呼吸道感染來到急診。她反映起初是輕微咳嗽,沒當回事,但很快咳嗽加重,喉嚨刺痛還開始發燒。這也提醒我們,早期信號不明顯,但一旦癥狀持續甚至加重,就要重視起來。
明顯癥狀的出現,意味著呼吸道感染可能已經影響到氣管或者肺部。這時拖延會增加并發癥風險,比如支氣管炎或肺炎等。每當覺得咳嗽、發燒、喉嚨痛持續存在,千萬別只靠自己硬扛,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
03 呼吸道感染是怎么發生的?(致病機理)
呼吸道本身有一套“防衛系統”,平常像守衛交通要道的小衛士一樣,阻擋外界的病原體。不過,當病毒或者細菌借助空氣飛沫進入呼吸道時,開始在黏膜表面“安營扎寨”生長繁殖。如果體內免疫力不夠強,或者因為壓力熬夜,這些病原體會更容易突破人體防線,造成感染。
- ?? 病毒感染。如常見的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直接攻占呼吸道。
- ?? 細菌入侵。肺炎鏈球菌等細菌通過空氣傳播,一旦粘附在呼吸道上就有可能發展成細菌性肺炎。
- ??????????? 接觸傳播。共用水杯、不注意手衛生,給微生物創造了“鉆空子”的機會。
- ?? 免疫力下降。長期疲勞、熬夜或營養不良時,防御能力減弱,讓病原體得以“趁虛而入”。
有專家指出,成年人每年平均會經歷2-4次上呼吸道感染(Heikkinen & J?rvinen, 2003)。兒童甚至更多。環境、個人體質和生活習慣都會影響感染發生的概率。
04 檢查和確診呼吸道感染,用哪些方法?
其實,一旦癥狀比較明顯,單憑自我判斷往往不夠準確。專業醫生會用以下幾種檢查手段,幫助查清“幕后真兇”。
- 胸部X光片:可以排查肺部是否出現炎癥或感染。如果擔心發展為肺炎,這一步非常關鍵。
- 血常規檢查:通過分析白細胞數目,判斷感染是偏細菌性還是病毒性。例如白細胞增多、C反應蛋白升高可能支持細菌感染。
- 咽拭子檢測:用棉簽取患者咽部分泌物,檢驗是否存在特定病毒或細菌。
檢查的目的是弄清楚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這將決定后續的治療。自測往往只能靠經驗,但只有規范檢查才能找到問題“線索”,據此制定治療方案。
05 科學治療:怎么用藥才對?
治療呼吸道感染,切記不要隨便用藥,尤其是抗生素。抗生素有效主要針對細菌感染,如果是流感或普通感冒(大多是病毒),用再多也沒用。
常見的治療方法有:
- ? 合理應用抗生素:僅在細菌感染明確時使用,如細菌性咽炎或肺炎。有時醫生會開具緩釋片,控制炎癥蔓延。
- ? 適當用抗病毒藥物:對某些流感、新冠等有特異性抗病毒藥效果較好,早期應用可以縮短病程。
- ? 對癥用藥:如止咳、祛痰藥能緩解不適,不過止咳藥最好按需使用,避免掩蓋重要的病情變化。
亂用藥的風險別忽視,特別是抗生素,如果濫用很可能讓藥物耐藥性提升,之后再遇到嚴重感染時,治療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06 生活中怎么預防呼吸道感染?
- ?? 勤洗手 + ?? 洗手能減少細菌和病毒進入呼吸道的可能,尤其在接觸公共場所或打噴嚏后。
- ?? 佩戴口罩 + ?? 在人多、空氣流通不良的地方戴口罩,對預防飛沫傳播特別有效。
- ?? 新鮮柑橘類水果 + ?? 富含維生素C,有助提升免疫功能,建議每日食用一兩份。
- ?? 綠茶 + ?? 含有茶多酚、維生素,能幫助增強抗氧化能力,每天一杯很合適。
- ?? 十字花科蔬菜 + ?? 如西蘭花、花椰菜等,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和營養素。
- ???♂? 規律運動 + ?? 適度鍛煉有助于保持免疫系統強健,比如每天快步走30分鐘。
假如自己或者家人出現持續性咳嗽、發燒等癥狀,最大的問題就是拖延。因此,一旦持續超過三天,而且加重,建議及時就醫。選擇內科、急診或者呼吸內科都可以。尤其對于老人、兒童或者本身體質較弱的人群,更要及早干預,避免并發癥。
07 總結與日常提醒
呼吸道感染雖是常見“小麻煩”,但只要能夠科學識別、規范用藥、重視預防,絕大多數時候不會對生活造成太大影響。小到洗手、多喝水,大到改善飲食和規律休息,都是簡單有效的保護辦法。希望這些知識、小技巧,對你和身邊人的健康都能帶去實實在在的好處。平淡中的細心,就是抵御疾病的最有力“雨衣”。
參考文獻
- Heikkinen, T., & J?rvinen, A. (2003). The common cold. The Lancet, 361(9351), 51–59.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3)12162-9
- Peltola, V., Waris, M., Osterback, R., Susi, P., Hyypi?, T., & Ruuskanen, O. (2008). Clinical effects of rhinovirus infection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 43(4), 411–414. https://doi.org/10.1016/j.jcv.2008.08.014
- Fendrick, A. M., Monto, A. S., Nightengale, B., & Sarnes, M. (2003). The economic burden of non-influenza-related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63(4), 487-494. https://doi.org/10.1001/archinte.163.4.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