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應對兒童鼻炎,提升健康生活質量
01 兒童鼻炎的基本概念
清晨送孩子去上學時,偶爾能遇到幾個孩子鼻子紅紅的,打著噴嚏走進校門。其實鼻炎在小朋友中并不罕見,它往往悄悄出現,有時候像感冒,有時候又持續不斷。簡單來說,兒童鼻炎是鼻腔黏膜受外界刺激、感染或過敏時發生的炎癥。它最常見的有兩類:急性的,通常伴隨感冒,還有一種是過敏性的,比如遇到花粉、灰塵就不停流鼻涕。對于很多家庭來說,這種小病帶來的困擾不小。但留心觀察和合理應對,能夠大大減輕孩子的不適。在健康成長的路上,了解鼻炎,是每位家長都會面臨的課題。
對健康的影響并不止于呼吸不通暢。如果處理不當,孩子可能會因鼻塞、流涕,晚上休息不好,精神狀態受影響。部分孩子甚至食欲減退,對運動活動也會提不起勁。看似小問題,持續下來也挺讓人頭疼,所以及時理解和應對,能讓生活多不少輕松。
?? 有必要關注孩子是否經常摳鼻子、揉鼻翼或者反復張口呼吸,這些都可能是鼻炎的早期信號。
02 兒童鼻炎的主要癥狀
鼻炎并不是一開始就會讓孩子很難受,有些癥狀是在生活中不經意間才能發現。這里總結幾個要點,讓家長能盡早察覺:
- 1. 持續流鼻涕: 不同于普通感冒“突然噴涕”,鼻炎的流涕有時一連好幾天,多為清水鼻涕,到了后期也可能帶點黃色或黏液狀。
- 2. 明顯鼻塞: 部分孩子夜里會被鼻塞憋醒,早上起床常常張著嘴巴。
- 3. 反復打噴嚏: 不是一兩下,而是每天都會有一段時間密集出現,尤其在早晨起床、擦鼻子、遇到冷空氣時更明顯。
- 4. 嗅覺減退: 孩子吃飯時突然不喜歡原先愛吃的食物,也有可能是因為聞不到氣味,感受力變弱。
舉個簡單的病例:
11歲的女生,在沒什么過敏史的情況下,突然出現流膿涕和鼻塞一周,初期伴短暫發熱,還有輕微的咳嗽,卻毫無嘔吐、頭痛。這類表現其實很典型,可能會被誤當作普通感冒,但持續的鼻腔癥狀加上食欲好、睡眠差,就需要家長多分辨。
11歲的女生,在沒什么過敏史的情況下,突然出現流膿涕和鼻塞一周,初期伴短暫發熱,還有輕微的咳嗽,卻毫無嘔吐、頭痛。這類表現其實很典型,可能會被誤當作普通感冒,但持續的鼻腔癥狀加上食欲好、睡眠差,就需要家長多分辨。
?? 面對反復不消的鼻涕和鼻塞,別總想著“扛一扛”,尤其是孩子。持續超過一周建議找醫生看看。
03 兒童鼻炎的病因分析
鼻炎之所以成為困擾孩子的小麻煩,背后其實有不少“推手”。很多家長關心:“孩子為什么老是犯鼻炎?”細究起來,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 1. 過敏體質: 不少孩子的免疫系統對普通的花粉、塵螨、動物皮屑比較敏感,環境中這些微粒刺激鼻腔,就容易造成過敏性鼻炎。
- 2. 上呼吸道感染: 比如流感病毒或者普通感冒,特別是氣候變化時,孩子抵抗力稍弱,病毒趁機“作怪”,鼻腔黏膜發炎。
- 3. 環境因素: 家里灰塵多、家具有霉味、或是空氣干燥,都能加重鼻炎風險。室內養寵物,沒有定期清掃,也會提供過敏原滋生的機會。
- 4. 遺傳影響: 如果家長有過敏性鼻炎、哮喘史,孩子也容易“繼承”相關敏感基因。研究顯示,父母一方有過敏史,孩子患相應疾病的風險會增加約25%(Greiner et al., 2011)。
- 5. 年齡因素: 鼻炎最易發生在2~14歲的兒童,年幼免疫系統未發育完善,是高發階段。
數據上來看,據Merck診療手冊統計,兒童過敏性鼻炎占所有兒童鼻炎的60%以上(Fried, M.P., 2023)。這說明除了感染外,環境和遺傳同樣不容忽視。
?? 這里沒有解決辦法的建議,只專注讓家長明白,為何這些“看不見的因素”值得關注。
04 兒童鼻炎的診斷方法
發現孩子老流鼻涕,并不是一件小事。明確是單純感冒還是鼻炎,需要專業醫生來判斷。診斷過程,其實比很多家長想象的簡單:
- 1. 癥狀和病史咨詢: 醫生一般會問:鼻涕是什么顏色、持續多久,有沒有鼻塞、發熱、打噴嚏等?有沒有家庭成員過敏史?
- 2. 體格檢查: 用手電筒或專業工具查看鼻腔,是否黏膜水腫、發紅,能不能看到膿性分泌物。有時還會看看咽喉和扁桃體。
- 3. 過敏原檢測: 對于反復發作、不明原因的鼻炎,醫生可能建議做皮膚點刺試驗或血液檢查,篩查潛在的致敏物。美國耳鼻喉醫學界推薦對于癥狀不典型或合并其它過敏表現的兒童行系統檢測(Wallace et al., 2008)。
- 4. 影像與實驗室檢查: 在必要時,會安排鼻竇X光或鼻涕涂片,只針對持續不緩解或結構異??紤],無需常規做。
檢查流程其實沒那么“嚇人”,絕大多數孩子不用擔心復雜的儀器操作。配合問診,才能選對對應的治療方向,避免過度用藥甚至誤治。
?? 如果孩子癥狀反復持續一周以上,或者合并發熱、咳嗽,建議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05 兒童鼻炎的治療選擇
獲得明確診斷后,治療方案也可以更加對癥。兒童鼻炎的常見療法包括藥物、物理輔助和必要時的其他治療,下面簡明梳理:
-
1. 藥物治療:
根據病因不同,具體用藥也略有差別。
(1)抗組胺藥: 緩解噴嚏、流涕、鼻塞,適用于過敏型鼻炎?,F代二代抗組胺藥副作用少,兒童耐受較好;
(2)局部糖皮質激素: 鼻用噴霧劑能有效緩解黏膜炎癥,改善鼻塞,讓小朋友透氣更順暢;
(3)抗生素: 僅僅針對有明確細菌感染、持續膿涕的病例(如上文提到的11歲女孩)才會短期應用,普通病毒感染無需抗生素。 - 2. 生理鹽水沖洗: 家中可以用生理鹽水軟化和沖出鼻腔分泌物,減少黏膜刺激,緩解鼻塞。操作方便,副作用極低,小孩適應后很愿意配合。
- 3. 其他輔助療法: 包括部分中成藥制劑和對癥止咳、化痰產品,但謹遵醫囑,不建議自購濫用。
藥物使用最關鍵的是“適合、足量、足療程”,避免頻繁變換和自行添加更換藥品。正如Merck手冊所示,抗生素并不適用于大多數鼻炎,只有確診合并細菌感染才需要(Fried, M.P., 2023)。
?? 治療過程中若有任何不適,或短時間內癥狀無明顯好轉,一定與醫生溝通,不要隨便中斷或加減藥物。
06 有效管理兒童鼻炎以提升生活質量
鼻炎之所以令人煩惱,很多時候是因為日常管理不到位。其實,合理照料能有效減少發作次數、減輕癥狀,為全家帶來更多輕松愉快的時光。實踐中,這幾點建議非常實用:
- 1. 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 橙子、柚子、西紅柿有助于增強免疫力,減少呼吸道感染機會。餐后當點心或榨汁都不錯。
- 2. 日常補充優質蛋白: 雞蛋、魚肉、豆制品能支撐身體修復、提升“天然防護盾”。每頓搭配一兩樣,簡單又實用。
- 3. 保持室內適宜濕度: 用加濕器維持40-60%相對濕度。尤其秋冬供暖季節,早晚適當開窗通風,防止黏膜干燥。
- 4. 保持生活區定期清潔: 清理床單、枕頭、地毯,去除塵螨,每周曬曬被褥。養寵家庭尤需注意。
- 5. 鼓勵戶外運動: 人人都知道運動好處多,適當戶外散步、慢跑有助于增強呼吸道抵抗力。但空氣污染嚴重時,建議室內活動為主。
- 6. 尊重醫生建議: 癥狀久拖不愈,一定要到專業機構就診。選正規醫院的兒童耳鼻喉科或大型綜合醫院兒科。遇到用藥疑問、療效不佳,隨時和醫生溝通。
?? 簡單總結一句:“食物多樣、運動適量、空氣清新”,平淡的日子里做好這幾點,鼻炎少一半麻煩。
說到底,孩子成長的路上,偶爾有點小麻煩在所難免。我們能做的,是用科學的方法守護他們的呼吸通道,讓他們多點活力,少些小病困擾。
參考文獻
- Fried, M. P., & Lustig, L. R. (2023). Rhinitis. In The Merck Manual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Merck & Co., Inc.
- Greiner, A. N., Hellings, P. W., Rotiroti, G., & Scadding, G. K. (2011). Allergic rhinitis. The Lancet, 378(9809), 2112-2122.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1)60130-X
- Wallace, D. V., Dykewicz, M. S., Bernstein, D. I., Blessing-Moore, J., Cox, L., Khan, D. A., ... & 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 (2008).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rhinitis: an updated practice parameter.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22(2), S1-S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