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高發季:如何科學應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見但需要正視的小麻煩
秋冬一到,辦公室里時常有人戴著口罩、時不時地擤鼻涕,打噴嚏的聲音也多起來。其實,這些典型現象多半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關。最近有位28歲的男士,每到換季就會出現鼻塞、咽癢,但沒發燒,只是偶爾一天打十來個噴嚏,還能堅持上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單來說,就是鼻腔、咽喉或喉部的黏膜發生了急性炎癥。70%左右的病例是由病毒引起,門診最常見。大部分人癥狀較輕,一周以內自愈。不過,反復感染會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導致并發癥。所以,即使這種“小麻煩”普遍,也別掉以輕心。
02 哪些信號說明該去醫院了?
剛開始只是輕微咳嗽,過幾天變成高燒不退;或者本來只是喉嚨癢,后來覺得呼吸也開始費勁。這些發生變化時,就要格外警惕。像有位32歲的女性,連續三天體溫超過39°C、幾乎整晚睡不好還覺得胸口發悶,這種情況就不能再觀望了。
- 持續高燒(大于38.5°C,超過3天)
- 呼吸急促或感覺憋氣
- 意識出現模糊或嚴重乏力
- 出現明顯胸痛、咳血
- 兒童喂養困難、抽搐或皮膚明顯發青
看到這些癥狀別再拖,及時去醫院能減少嚴重并發癥的風險。
03 為什么病毒總“盯上”上呼吸道?
很多人好奇,病毒為啥偏偏愛上了我們的鼻子和喉嚨?原來,上呼吸道的黏膜其實沒有太厚的屏障,就像城市的“主交通要道”,外來微生物最容易找到突破口。呼吸道上布滿了和手機一樣容易“粘手”的受體,流感等病毒特別喜歡“粘”在這些地方。
季節 | 患病人數增長 | 原因簡述 |
---|---|---|
冬季 | 增加約40% | 低溫干燥、室內通風差 |
夏季 | 相對較低 | 天氣炎熱,病毒存活率下降 |
有研究顯示,冬季上呼吸道感染人數要比夏天高40%左右。氣溫低,空氣干燥時,黏膜的新陳代謝變慢,防御力下降,病毒更容易做“搭便車”進身體。
04 看醫生時,都會做哪些檢查?
不少人在醫院一檢查,擔心醫生會讓做一大堆復雜化驗。其實大多數普通感冒,只需醫生通過癥狀詢問和喉鏡看看咽部就夠了。只有有發燒、明顯淋巴結腫大、咳嗽加重等情況時,才會進一步安排咽拭子檢測(判別流感、腺病毒等)或血常規。
- 普通流涕、噴嚏居多,通常不必做特殊檢查
- 癥狀重時,按醫生建議選做血常規或咽拭子
05 哪些治療措施真的有用?
很多人一感冒就想“快點止住”,隨手用藥,甚至主動要求抗生素。實際上,絕大多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導致的,抗生素用多了反而不利。真正該用藥時,醫生會區分病原體類型:細菌感染常見膿性分泌物、持久高燒等,這時才考慮抗生素。
治療措施 | 適用情況 | 作用或效果 |
---|---|---|
退熱藥(如對乙酰氨基酚) | 高熱不退時 | 緩解發燒,提升舒適度 |
多喝溫水 | 任何時期 | 防止脫水,幫助黏膜修復 |
適當休息 | 伴隨乏力時 | 促進身體恢復 |
- 不要自行使用抗生素,避免耐藥問題。
- 藥物最好遵醫囑,特別是兒童。
- 癥狀緩解后繼續休息,有助身體恢復。
06 日常預防,最值得堅持的好習慣
說起來,很多感冒其實可以靠日常簡單好習慣規避掉一大半。以下5個方法經過醫學證實,對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有切實幫助:
科研數據顯示,光是保持良好通風,每天2次以上,能讓上呼吸道感染的風險降低60%。孩子在學校和家中,洗手習慣關鍵。疫苗則建議在每年10-11月完成接種。
日常的點滴習慣,其實就是守護健康的關鍵。感冒并不可怕,正確認識上呼吸道感染,搭配適度的防護和科學就醫選擇,基本就不會有大麻煩。如果家人最近正好“中招”,不妨和他們分享這些方法,也算是無聲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