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癌科普全解|別忽視身邊的“陌生來客”
01 看到的變化,真的只是小問題?
有時候皮膚上一處小疙瘩、嘴角里的一塊粗糙,接下來幾周卻總不退。有些朋友會覺得這是“上火”或者“年紀大了皮膚老”。說起來,日常生活確實會遇到這些小麻煩。但實際上,如果這些變化持續不退或者悄悄擴大,背后可能藏著一種不太熟悉的“陌生來客”——鱗癌。
鱗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是一種起源于表皮細胞的惡性腫瘤,經常出現在皮膚,也能在口腔、食道、喉嚨和下咽等部位出現。和一般的良性腫塊不同,這些異常的細胞可以侵入周圍組織,甚至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這類腫瘤不是“年紀大了”的必然結果,也和精神壓力關系不大。需要注意,如果身體出現難以解釋的持續性變化,就算沒有嚴重不適,也應該提高警惕。
02 鱗癌有哪些比較典型的癥狀表現?
- 皮膚上的細節變化:不少人的鱗癌,最早表現為皮膚上一塊持續不消的紅色斑塊,或表面粗糙的“小硬疙瘩”。這些地方摸上去硬、表面有鱗屑,偶爾可能會有點刺癢。
- 反復潰瘍難以愈合:嘴里、咽部、嘴唇或皮膚暴露處如果有持續性的破損、小潰瘍,總是好不了,超過兩周仍未愈合,需要引起重視。
- 發音、吞咽異常:尤其是喉嚨、下咽的鱗癌,可能出現說話嘶啞或者吞咽突然變困難的現象。部分患者會覺得說話吃飯時不舒服,喝水容易嗆咳。
有位70歲的女性,最近被家人發現聲音嘶啞、喉嚨不適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還伴有輕微惡心。經檢查發現,其下咽部出現了角化性鱗癌。這個例子說明,哪怕癥狀不明顯,只要持續存在,都不應掉以輕心。
當然,這里的癥狀只是提示,不代表所有類似表現都一定是鱗癌。不過,如果遇到上述情況,拖得太久就不太合適了。
03 為什么會得鱗癌?這些因素需要小心
其實,鱗癌的發生并非“天降橫禍”,與多種日常接觸或生活習慣有關:
- 紫外線暴露:長期在太陽底下勞作、工作的人,皮膚暴露部位更容易發生鱗癌。研究顯示,紫外線會直接損傷皮膚細胞的遺傳物質,觸發異常增生(參考:Czarnecki, D. et al., "Ultraviolet light and skin cancer",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20)。
- 吸煙飲酒:吸煙是口腔、喉嚨和下咽部鱗癌的重要關聯因素。煙草中的致癌物能夠刺激黏膜細胞長期損傷,酒精則會協同增加癌變風險(參考:Gupta, B., Johnson, N.W.,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risk factors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ral Oncology, 2014)。
- 病毒感染:部分鱗癌和病毒感染相關,比如人乳頭瘤病毒(HPV)與陰道、肛門和口咽部鱗癌聯系密切。
- 年齡和慢性刺激:年齡增長、皮膚慢性潰爛、反復摩擦部位,更容易出現細胞異常變化。
數據顯示,美國皮膚癌鱗癌每年被新診斷18,000例,近年來發生率還在持續上升。這也提醒人們,良好生活習慣遠比事后治療重要得多(Skin Cancer Foundation, 2025)。
04 鱗癌確診要怎么查?一步步帶你了解
當身體某處出現長時間不好、反復出問題的地方時,最可靠的方式還是盡快找專業醫生看看。鱗癌的確診和分型,主要依靠下面幾個步驟:
- 詳細體檢:醫生會仔細看、摸相關部位,查找異常潰爛、腫塊或表皮變化。如果疑似部位在口腔、咽喉,可能安排喉鏡協助查看。
- 活檢檢查(biopsy):這是判斷鱗癌的“金標準”。在局部麻醉下,切取一小塊組織,送病理實驗室,檢查細胞有無癌變。
- 影像學輔助:根據部位不同,可能需要B超、CT、MRI等,判斷腫塊位置、大小和有無淋巴結轉移。
其實大多數人對“活檢”有些擔憂,但這個過程一般很快。早點查清楚,有利于早診早治,把握最佳時機。
05 鱗癌怎么治?核心流程簡單了解
說起腫瘤的治療,很多人會有點緊張。其實,鱗癌的治療選擇已經比較成熟,目標就是把異常細胞“清除”或控制好,恢復生活質量。
- 手術為主:對于絕大多數局部早期鱗癌,直接“切掉”病變組織,是目前最有效的根治方式。比如皮膚上的小病灶,有時局部麻醉就能完成手術。
- 放療(放射治療):有些不能或不宜直接手術的部位,可以借助手段“精準打擊”異常區域,特別適用于較小面積病變或術后輔助。
- 化療/免疫治療:對于進展期或有遠處轉移的病人,醫生會組合使用化療、免疫治療等,目的是延緩疾病發展、盡量改善癥狀。
全球數據表明,早發現早治療的鱗癌,治愈率非常高。治療后的隨訪也很重要,有助于及時發現新問題,調整方案(Stratigos, A.J.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uropean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21)。
06 鱗癌病人和易感人群的生活建議
大部分人其實沒必要為鱗癌而焦慮。比起擔心那些遙遠的風險,平時做好下面幾件實事,總能讓健康多一份保障:
- 合理飲食:時常吃點新鮮蔬菜水果,對防止細胞異常有幫助。比如西蘭花、胡蘿卜和柑橘里的營養素,有助于修復受損細胞,建議每周都能搭配進餐盤里。
- 保持適量水分:多喝水有助于新陳代謝。一般來說,每天6-8杯水為宜,避免皮膚、黏膜長期干燥。
- 充足睡眠:休息好身體才有能量應對各種修復任務,推薦每晚保證7小時以上。
- 適度運動:每日散步30分鐘以上,有助于增強身體免疫力,也讓機體保持敏銳的自檢能力。
- 外出防曬:戶外活動時可以選用帽子、長袖衣物和防曬霜,減少長期紫外線照射,尤其在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之間。
- 定期檢查:隨著年齡增長,建議每2年進行一次全身體檢,對有潰瘍不愈、皮膚異常的人,則需半年隨訪。
- 出現持續變化及時就醫:任何持續兩周以上沒改善的皮膚、口腔、咽喉問題,都值得找正規醫院檢查,首選有專科門診的大型醫療機構。
生活中最有用的預防措施,往往就是這些看似簡單的小事。對于已確診的病友,聽從醫生指導進行規律隨訪和康復,同樣重要。身邊有家人朋友出現相關信號,偶爾一句提醒,可能幫助他們規避大麻煩。
主要參考文獻
- Czarnecki, D., Sinclair, R. (2020). Ultraviolet light and skin cancer.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Dermatology.
- Gupta, B., Johnson, N.W. (2014).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risk factors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ral Oncology.
- Stratigos, A.J., Garbe, C., Lebbe, C., et al. (2021).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uropean Journal of Dermatology.
- Skin Cancer Foundation. (2025).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Facts & Figures. https://www.skincanc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