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與心肌梗死:探秘急性冠脈綜合征的前世今生
休息時突然覺得胸口悶了一下?爬樓梯爬到一半,不知怎么就胸口發緊,還帶點呼吸不暢?大多數人碰到這樣的情況,可能會以為只是累著了。其實,這些變化有時是心臟在發出求救信號。心臟這道“交通要道”一旦堵車,后果不能小看。下面我們來解讀急性冠脈綜合征,看看它到底是什么,和心絞痛、心肌梗死又有怎樣的關系。
01 急性冠脈綜合征到底是什么?
簡單說,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一組突發的心臟病狀況。它和心臟供應血液的血管——冠狀動脈——堵塞有關。通俗點說,冠狀動脈就像是給心臟送“口糧”的主要公路,這條路突然堵住、變狹窄,心臟缺血缺氧,就會出問題。
在醫學上,急性冠脈綜合征主要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三種情形。不過對大部分人來說,只要知道它常常以急性胸痛、呼吸不暢為主要表現就夠了。有點像家里突然斷電,心臟暫時“斷供”后果不能不管。
02 癥狀識別:怎么分辨輕微信號和嚴重警報?
階段 | 主要表現 | 生活中怎么感知 |
---|---|---|
輕微/偶發 | 胸口有壓迫感或悶痛,一般只持續幾分鐘 感覺疲乏或輕微氣短 休息后能自行緩解 | 快步走、上樓梯、激動情緒下胸前不適,停下能好轉 |
持續/嚴重 | 胸部持續壓榨或燒灼痛感,超5分鐘不緩解 劇烈胸悶、冷汗、惡心 臉色蒼白、強烈不適甚至暈倒 | 休息時突發胸痛,疼痛向左肩/下巴/后背放射 |
?? 病例簡述: 有位56歲男性,飯后快步趕公交時,一陣胸口發悶,歇一下就緩解。幾天后凌晨胸痛發作,持續十幾分鐘伴冷汗,最終被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這個例子說明,偶發性胸悶不可掉以輕心。
03 為什么會得急性冠脈綜合征?
- 高血壓:長期高壓讓血管“老化”、變脆,容易積聚斑塊,堵塞血管。
- 高血脂:血脂異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升高,更易在血管內壁沉積。
- 糖尿病:血糖控制差,微循環損傷嚴重,加速冠脈硬化。
- 吸煙:煙草中的有害成分讓血管收縮,損傷內皮,促進斑塊形成。
- 家族史與年齡:醫學統計顯示,家族中有早發心血管病、男性50歲后及絕經后女性,風險都要更高。
- 久坐缺乏運動:不活動會讓血管彈性變差,血液循環也減慢。
- 精神壓力:長期處于緊張環境,激素分泌紊亂,增加心臟負擔。
?? 研究發現: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早發急性冠脈綜合征的風險是普通人的2~3倍。
04 醫生如何確診?檢查流程大揭秘
- 心電圖(ECG):最快速的第一步。如果有典型改變,基本可判定急性心梗。
- 血液檢查:重點查肌鈣蛋白(TnI或TnT)、肌酸激酶指標,異常上升說明心肌細胞受損。
- 心臟超聲:判斷心臟結構、功能是不是有異常,輔助診斷。
- 冠狀動脈造影:有條件時進一步檢查,直接確認血管是否堵塞和堵塞位置。
項目 | 作用 |
---|---|
心電圖 | 初篩判斷心梗類型(ST段變化等) |
血液指標 | 發現心肌損傷 |
心臟超聲 | 判斷心臟收縮和整體功能 |
冠狀動脈造影 | 直接查堵塞部位,指導治療方案 |
05 治療方式盤點:藥物和手術各有什么用?
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醫生一般會根據具體情況選用以下幾類方法:
- 藥物治療:比如阿司匹林、防止血栓形成;硝酸甘油,緩解心絞痛發作;他汀類藥物,降低膽固醇。
- 介入治療:冠脈造影后常用“支架植入”方式,迅速疏通堵塞血管,相當于為堵死的血管“通車”。
- 外科手術:嚴重多支血管堵塞時,考慮做冠脈搭橋手術,用自體血管繞過堵塞處,恢復供血。
?? 病例簡述: 一位68歲女性突發持續胸痛,被緊急送醫,經造影發現左前降支堵塞,植入支架后癥狀完全緩解。她隨后堅持服藥,半年后復查恢復良好。
06 預防復發:從餐桌到作息的科學建議
心臟健康,很大程度上和日常的吃喝生活分不開。以下方法可以更好地保護心臟,減少復發機會:
含膳食纖維、礦物質,有助于降血脂、穩血糖
建議:每天主食可適量選擇糙米、燕麥、蕎麥等
富含維生素、抗氧化物,減少動脈硬化風險
推薦:菠菜、西藍花、胡蘿卜每天2份以上
選擇魚、禽、豆制品等,利于心臟養護
建議:每周吃魚2-3次,豆制品適當增加
每周至少五次快走、游泳或騎車,每次30分鐘
有醫生指導下運動更安心
管理情緒、減少壓力,可以做冥想、深呼吸
有需要時可以請教心理醫生
- 出現胸痛、心悸等不適,不確定時及時就醫。
- 選擇具備心血管科或者胸痛中心資質的醫院。
- 飲食和運動要循序漸進,有慢病時先與醫生溝通。
從日常的小不適,到急性心梗危機,心臟健康其實離我們每個人都不遠。把風險因素識別出來,把好的生活習慣堅持下去,是最實際的辦法。生活中那偶爾的不舒服,別總當成“小問題”忽視,及時關注和科學應對,對家人和自己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