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水+葡萄糖,自己在家也能配
有人會問,家里沒特定口服補液的粉包,臨時怎么辦?其實,可以用一勺鹽+八勺糖+一升清水這類簡易配方自制(溶液無色無味,過咸或過甜都不行),但補液粉比例更專業。
并不是所有液體都適合補充。日常的純凈水、飲料等,對于嚴重脫水時其實無效。主要補液液體有以下幾種:
液體類型 | 核心成分 | 適用場景 | 使用建議 |
---|---|---|---|
生理鹽水 | 0.9%氯化鈉 | 緊急補液、輕度脫水,尤其適用于靜脈補液 | 醫院常見選擇,需嚴格控制輸入速度 |
葡萄糖鹽水 | 葡萄糖+氯化鈉 | 脫水伴低血糖風險、兒童和老人 | 可提供能量與電解質,注意血糖監測 |
口服補液鹽(ORS) | 葡萄糖、鈉、鉀、氯化物 | 輕中度脫水、居家或無輸液條件時 | 按照說明書配比,小口多次飲用 |
小TIPS: 酸奶、可樂、運動飲料等別盲目用,有香精、咖啡因、糖分過高,反而有害。補液最忌含酒精、咖啡的飲品,這類飲料容易讓脫水更重。
如果患者有腎臟、心臟等基礎疾病,補液方案更要量身定制。例如:一位70歲的老年女性心衰史,補液速度和類型會減少鈉鹽量,防止心臟負擔加重。
治療時,別忽視補液過程的“隨時監測”。這里,不僅關心喝進去了多少,更重要的是身體正在“怎么用”這些液體。
舉個例子:一位32歲的中年男子因急性腹瀉脫水,補液兩小時后,恢復了尿意、面色紅潤,這說明補液效果良好。補液不是“一補就完”,全程都要盯著變化。
說到底,霍亂最直接的威脅就是脫水。身體丟掉了水分和鹽,就如同引擎失去了機油,哪怕再健康的人也會無力地陷入危險。補液,就是關鍵時刻“給生命加水”。
其實,懂得補液,就是用知識守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身邊有人腹瀉別慌,合理補液就是最務實、最樸實的第一步。有時候,危機處理并不復雜,一碗對的水,比一大堆藥管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