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媽媽做剖宮產,醫生都會建議椎管內麻醉(包括脊麻和腰麻)。這種方式麻醉藥不會直接進入全身循環,對寶寶影響非常小,人清醒配合更安全。比如,32歲的李女士做剖宮產,術中選用了腰麻,過程中她一直能與醫生交談,術后恢復也很快。這種體驗,對于想順利哺乳的媽媽更友好。
妊娠期并不是每個人的身體都"配合"麻醉,有些特殊狀況,麻醉手術時出意外的概率會直線上升。這部分風險,僅靠感覺根本發覺不了,但應該引起重視。
特殊狀況 | 風險機制 | 生活化例子 |
---|---|---|
妊娠高血壓 | 血壓大幅波動,心腦供血容易失衡 | 34歲產婦楊女士,孕后血壓控制不佳,麻醉后血壓突然飆高,幸好監控及時避免意外 |
肥胖 | 麻醉藥分布慢,呼吸道容易阻塞 | 29歲的李太太體重超重,麻醉后蘇醒慢,憑經驗及時輔助吸氧才平穩過渡 |
多胎妊娠 | 子宮增大,橫膈上移,影響呼吸和靜脈回流 | 雙胞胎孕婦王女士,手術時很快出現呼吸短促,產科麻醉師提前調試好呼吸相關設備,減少風險 |
哮喘/過敏史 | 對部分麻藥敏感,易誘發哮喘或嚴重過敏 | 35歲的陳女士有哮喘史,術前詳細過敏史調查,麻醉期間備用解痙藥物 |
孕期一旦出現急腹癥、胎盤早剝、嚴重出血等危急情況,時間就是生命。產科麻醉團隊會立即啟動"綠色通道",和產科、兒科、手術室多組配合,流程極為嚴密。流程的大致順序如下——
很多家庭關心無痛分娩會不會傷害寶寶。其實無痛分娩用的硬膜外麻醉,藥物注入背部,只在脊髓外層起作用,不直接進母嬰血液循環。藥量分布相當有限,大部分藥物不到1%能通過胎盤。
麻醉醫生會按媽媽的體質、產時情況靈活調整劑量和給藥速度,幾乎不會對胎兒造成藥物蓄積。數據顯示,接受硬膜外麻醉的寶寶Apgar評分(新生兒健康評估)與沒有使用麻醉相比,基本一致。換句話說,如果家屬和孕媽擔心“藥會影響孩子聰明”,其實是多慮了。
剖宮產結束后,鎮痛方法的選擇既要讓媽媽舒服,也要保證寶寶安全、方便盡早哺乳?,F在的大部分產科醫院,會采取"多模式鎮痛",組合不同方法減少單獨藥物用量,既高效又安全。
重點建議 | 具體做法 |
---|---|
產科麻醉團隊介入 | 孕晚期(28周后)預約門診,和麻醉醫生提前溝通分娩計劃 |
評估母嬰雙重風險 | 手術前提供完整醫學、過敏和妊娠史,以便制定個性化方案 |
術后康復指導 | 配合麻醉團隊及時反饋鎮痛效果及不適癥狀,便于隨時微調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