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超標別大意!3個信號一出現,現在控制還來得及
01 高血壓到底是什么?
說到血壓,其實可以想象成城市里的管道壓力——血管就像輸送水的管道,血液在里面流動,壓力波動正如管道水流的變化。正常人的血壓在120/80 mmHg左右,如果持續在140/90 mmHg以上,就是醫學上所謂的高血壓。
長期血壓偏高,血管壁就像被Constantly高壓沖刷,日積月累會變硬、變窄,容易留下隱患。心臟負擔變大,大腦、腎臟也可能受影響。不少人一聽說“高血壓”,可能覺得沒什么,其實這是個“看不見的風險點”,慢慢侵蝕身體,最后可能帶來中風、心梗等大麻煩。
02 這些癥狀在提醒你量血壓
- ??頭痛位置特殊:很多人高血壓時會覺得后腦勺發緊或者頭頂隱隱作痛,通常是早晨最明顯,但也可能只是偶爾發生。
- ?????晨起眩暈:清早起床突然感到頭暈、輕微眼前發黑,有時還會覺得四肢發麻。
- ??視力模糊:短暫看不清楚,尤其是從蹲下站起來時,偶爾“花眼”幾秒鐘。
- ?????心慌心跳快:平時沒做劇烈運動,突然會覺得心跳跳得很快或者不規則。
- ??夜里尿多:晚上需要起夜比以前頻繁,并不是所有人都會有這樣癥狀,但出現了一定要留心。
TIPS: 有一位47歲的男士,平時沒特別不舒服,只是偶爾清晨覺得后腦發脹,以為是熬夜太多。后來體檢,發現血壓已高達155/95 mmHg,這件事給他敲響了警鐘。
自測血壓方法:
- 休息安靜5分鐘再測量
- 上臂袖帶與心臟齊平
- 每次測量記錄收縮壓(高壓)和舒張壓(低壓)
- 每周至少3次,選擇一天中早晚固定時段
03 為什么你會得高血壓?
高血壓的出現,常常和多種因素有關:
原因類型 | 說明 |
---|---|
遺傳 | 有高血壓家族史,自己出現高血壓的風險比其他人大約高40%。 |
血管老化 | 隨著年齡增長,血管彈性下降,60歲以上人群高血壓比例明顯增高。 |
鹽敏感 | 部分人對鹽分特別敏感,吃鹽多后血壓升高,醫學上稱為“鹽敏感型高血壓”。 |
肥胖與久坐 | 體重每增加10公斤,腎臟和心臟負擔增加,血壓升高的可能性增大。 |
繼發性高血壓 | 有些由腎臟疾病、內分泌異常等引起,約占高血壓總數不到10%。 |
上面這些原因不是獨立存在,例如有一位52歲的女教師,既有家族高血壓病史,又因為工作久坐不運動,漸漸體重超標。去年體檢查出血壓偏高,說明多種因素會疊加作用,風險會明顯比單一因素大。
醫學界普遍認為:原發性高血壓(占絕大部分)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單靠控制一個方面可能難以徹底逆轉。這提醒我們關注日常小習慣,及早干預總比事后補救效果更好。
04 確診需要做哪些檢查?
項目 | 作用 |
---|---|
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 | 能捕捉血壓全天波動,排除“偶然升高”的影響 |
腎功能檢查 | 確認高血壓是否對腎臟有影響,同時排查腎源性高血壓 |
心電圖/心臟超聲 | 幫助判斷心臟是否已有受累,尤其在長期高血壓人群中 |
- 需要連續測量至少3個不同日子的血壓,結果持續高于標準才會診斷高血壓
- 輔助檢查可以幫助發現早期靶器官受損,例如腎、心等部位的輕微功能異常
病例啟示: 有位50歲的女士,因一次公司體檢發現高壓達145 mmHg,但通過動態監測,發現平時血壓其實在正常范圍,僅在體檢時緊張上升,最終排除了高血壓診斷。
05 降壓治療有哪些選擇?
藥物類型 | 作用特色 | 用藥建議 |
---|---|---|
利尿劑 | 促進排出多余水分,減輕心臟負擔 | 鹽敏感、高心衰風險者適用 |
β受體阻滯劑 | 減緩心率和心肌收縮力 | 適合高心率或有心絞痛患者 |
鈣通道阻滯劑 | 讓血管舒張,降低外周阻力 | 中老年人常用,副作用較小 |
ACEI/ARB類 | 保護腎臟,減少蛋白尿 | 糖尿病、微量蛋白尿患者更多采用 |
α受體阻滯劑 | 擴張血管,輔助降壓 | 合并前列腺增生者有益 |
- ?? 個體化用藥:醫生會根據年齡、并發癥和耐受情況選擇或聯合搭配藥物
- ?? 藥物調整:最初用藥后每2~4周復查,根據反應調整劑量或更換,切勿自行增減藥量
病例小結: 56歲的男士服用單一藥物降壓效果有限,經醫生評估后加用第二種類型,血壓很快得到了平穩控制。說明部分患者需要聯合、長期調整治療方案。
06 每天這樣做,血壓穩得住
- ?? 限鹽用鹽勺:建議成人每日攝入食鹽少于6克。市面出售的專用鹽勺,配合正規調味,有助于養成好習慣。
- ?? 晨起補水一杯:清晨起床先喝200ml溫水,有利于血液循環平穩。
- ?? 蔬果足量:橙子、菠菜等富含鉀,有助于調節血壓。每天搭配5種以上蔬菜和水果。
- ???♀? 適度運動:快走、慢跑、游泳都合適,每周至少4次、每次30分鐘左右。
- ?? 規律記錄血壓:養成血壓日志習慣,幫助醫生判斷波動和用藥效果。
- ??? 保證睡眠:保持7小時以上高質量睡眠,對血壓穩定很有幫助。
Tips:
- 家人若有心血管疾病史,建議35歲后就每年體檢一次;有基礎高血壓的,血壓自測頻率建議每周3次。
- 身體明顯不適或血壓連續高于160/100 mmHg,應盡快去正規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