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喉嚨痛、高燒不退?可能是急性扁桃體炎在作怪
01 什么是兒童急性扁桃體炎?
秋冬季節變換,總有家長被這樣的問題困擾:孩子突然喊喉嚨疼,發燒難退,精神頭也沒了。說起來,扁桃體就像咽部的“小守門員”,本來替身體把關,但一旦出問題,“守門員”自己也罷工了。
簡單來講,急性扁桃體炎是一種咽喉炎癥,主要發生在5~15歲的孩子身上。統計顯示,這個年齡段發病率最高。這是因為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統還在“成長練級”,對外來的病毒和細菌抵抗力較弱。只要受到感染,扁桃體就容易發炎,出現不適。
02 哪些癥狀要當心?
扁桃體炎的初期,有時只是不太好察覺的輕微咽干,或孩子吃飯不專心。但一旦病情發展,以下4個癥狀經常出現,容易讓家長警覺:
癥狀 | 具體表現 | 區別于普通感冒 |
---|---|---|
突發高燒 | 體溫可升至39℃以上,常持續2~3天不退 | 感冒半數不會高熱,且退燒快 |
吞咽困難 | 吃東西、喝水都覺得疼,甚至不愿意進食 | 感冒時不會持續吞咽痛苦 |
扁桃體紅腫 | 張嘴可見咽部紅、扁桃體腫脹,可能有白色膿點 | 普通感冒只輕度咽紅,無明顯腫脹和白點 |
頸部淋巴結腫大 | 摸脖子能感覺到腫塊,部分孩子壓痛明顯 | 感冒少見,腫塊不明顯 |
03 為什么會得這個???
扁桃體炎最常見的原因,其實只有兩大類:一是病毒感染,大多數是腺病毒、流感病毒作怪;二是細菌感染,最典型的是溶血性鏈球菌。這些“外來客”通過飛沫、口水或接觸分分鐘傳給孩子——比如學校、托班里的小朋友打噴嚏,共用餐具,傳染很快。
- 病毒感染(約70%): 多為輕癥,自己修養后就能慢慢好。就像孩子偶爾受涼,并不會總發作(如腺病毒、流感相關病毒)。
- 細菌感染(約30%): 癥狀明顯、發展快,單靠休息和喝水往往緩解不了,需要用抗生素控制細菌擴散,主要是溶血性鏈球菌。
04 去醫院要做哪些檢查?
很多家長一聽到需要去醫院,總是擔心檢查太多、孩子受罪。其實,耳鼻喉科常規檢查很簡單,通常有三步:
- 問診:詳細詢問發病經過,對癥描述(比如突發高燒、吞咽痛時長)。
- 咽部檢查:用專業工具輕輕壓舌板,觀察孩子嘴里扁桃體的紅腫、白點等情況。醫生會判斷是輕度發炎還是伴隨膿性分泌物。
- 必要時驗血或咽拭子:如病情不典型或者要明確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驗血或咽拭子可以幫助分辨,避免濫用抗生素。
05 怎么治療最有效?
治療扁桃體炎其實分兩類,對癥下藥才是關鍵。舉個例子,8歲的濤濤(男孩)因為高燒、咽痛被診斷為細菌性扁桃體炎,醫生根據檢查給予抗生素治療,4天后病情好轉。
類型 | 治療方法 | 注意事項 |
---|---|---|
病毒性 | 主要靠多飲水、充足休息、對癥緩解。 | 一般7-10天自愈,不需抗生素。 |
細菌性 | 在醫生指導下規范抗生素全程治療。 | 務必用足療程,不可提前停藥。 |
- 炎癥減輕后,還要鞏固幾天,避免“拖尾巴”變慢性。
- 輔助藥物如漱口液、局部噴霧,能減緩疼痛和不適感。
- 遇到藥物過敏或持續高燒等特殊情況,需及時停藥請醫生處理。
06 在家護理的5個要點
家長日常護理,也是讓孩子舒服的關鍵一步。下面幾個小建議,都是耳鼻喉科常見護理經驗總結~
- 飲食選擇:以溫涼軟食為主,比如米粥、蒸蛋羹、燉肉泥,避免食物太燙、太硬傷到喉嚨。
- 體溫管理:實時測溫,物理降溫優先,如溫水擦拭。持續高熱別硬扛。
- 口腔清潔:每天用淡鹽水輕輕漱口,保持口腔衛生,減少二次感染機會。
- 休息要求:讓孩子多休息,保證睡眠,活動量適度減少,全身更容易恢復。
- 復診時機:癥狀沒緩解或加重時別等,尤其是高燒>3天、呼吸急促或吞咽困難。
- 高燒不退 > 3 天
- 持續惡心、嘔吐
- 說話含糊、流口水加重
- 明顯呼吸費力
- 脖子腫塊迅速變大
07 預防復發這樣做
扁桃體炎有一定復發率,數據顯示,約30%的患兒可能反復發作。日常生活中,這三件事能幫大忙:
- 增強免疫力:補足優質蛋白(如雞蛋、豆制品)、時令蔬菜水果,新鮮橙子或獼猴桃每天一小份,有助于抵御病毒。
- 避免交叉感染:個人餐具專用,勤洗手,幼兒園、學校期間注意保持距離,減少傳染“鏈路”。
- 及時治療鼻部疾患:鼻炎、鼻竇炎等常讓咽部反復暴露于細菌“攻擊”,治療到位能減少扁桃體反復受累。
總結與叮囑
孩子的扁桃體炎,看似小事,但實際上它常常和生活飲食、換季氣候、集體環境密切相關。多關注癥狀變化,辨別清楚病毒還是細菌感染,規范治療,再加上家里的細心呵護,大多數孩子都能順利恢復。如果出現持續高燒或喉嚨腫痛難忍的情況,記得及時尋求專業的耳鼻喉科醫生幫助,這樣孩子才能真正遠離扁桃體炎的“反復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