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是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會自然好轉,但反復發作說明免疫力可能需要加強,或存在持續暴露的風險環境。 其實,絕大多數上感開始時只是輕微的不適,比如偶爾清清鼻子、喉嚨有點癢。但如果癥狀持續、加重,或者出現以下3種情況,真得多上點心: 有位32歲的女老師,剛開始只是咽喉干痛,沒引起重視。第三天出現39.5℃高熱和劇烈嗆咳,最后診斷為鏈球菌感染性咽炎并發輕度脫水。她的恢復提醒我們,出現異常加重的癥狀,應勇敢就醫。 很多人發現自己很容易“中招”,實際上,80%的上呼吸道感染歸咎于病毒,比如鼻病毒、冠狀病毒、流感病毒等。細菌感染只占一小部分,典型的有鏈球菌和葡萄球菌。 為什么有的人一年四次、有人很少中招?這跟免疫力、環境和個人習慣密切相關。季節變換、氣溫驟降、睡眠少、精神壓力大,都會讓身體的“防線”松動。一項調查發現,加班熬夜人群上感發生率明顯高于作息規律者。 很多朋友一聽見“要做檢查”就有點緊張。其實,上呼吸道感染絕大多數能依靠癥狀和醫師體檢判斷,對普通病程短、自愈性強的情況,醫生不一定建議做化驗。 上班族李先生,因反復咽痛,按醫生建議做了咽拭子和血常規,結果顯示是病毒感染,避免了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療。這個例子說明,合理檢查有助于用藥決定,也能消除疑慮。 治療上呼吸道感染,講究的是“因人而異”。通用做法其實很簡單,很多人需要的只是緩解癥狀、好好休息和避免誤區。以下三個步驟,是醫生普遍認可的應對方式: 說起來,預防比治療更有用。尤其是人多的季節,掌握好下面5個細節,真的能幫你少感冒。 如果按上述方式行動,大量流行病學數據證實,整體感染風險可下降60%左右;對于小朋友和年長者,這個保護作用更為明顯。 上呼吸道感染雖然常見,但大多數情況下,如能認識癥狀、科學用藥、早做防護,完全可以安然度過。有不適就休息,特殊癥狀及時求助,做好預防尤其關鍵。身邊的親朋有點小感冒,互相關心幾句,把實用的健康小知識分享給他們,可能比一連串藥還管用。 02 出現哪些癥狀要警惕?3個危險信號別忽視
癥狀信號 生活舉例 建議動作 持續高熱≥3天 發熱反復不退,用了退燒藥還是39℃左右 及時到發熱門診排查流感/其他感染 呼吸困難/胸悶 喘不過氣,活動一下就累、說話費勁 立刻就醫,尤其是老年人或有基礎病的人 意識模糊/重度嗜睡 家人發現說話不清、對外界反應遲鈍 盡快送醫,防止嚴重并發癥 03 病毒還是細菌?感染源頭大不同
04 需要做哪些檢查?3分鐘看懂診斷流程
05 科學治療3步走:對癥+對因+防加重
06 做好這5件事 降低60%感染風險
?? 可有效降低流感相關嚴重感染和并發癥風險,建議每年秋冬季完成接種。
?? 飯前便后、外出歸來認真洗手,減少病毒污染。
?? 每天開窗通風20分鐘,降低病原體滯留。
?? 保證每天7-8小時睡眠,合理運動,提高身體免疫能力。
?? 新鮮水果蔬菜中維生素C有益防護,適量攝入蛋白質有助修復。 行動建議:別怕上呼吸道感染,別等小感冒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