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高發!上呼吸道感染的科學應對指南
早晨出門,涼風一吹,身邊辦公室總有人嗓子微啞、打噴嚏連連,哪怕平時挺注意,也難免會有鼻塞或者咳嗽的“小插曲”。不少人覺得這些癥狀沒什么大不了,頂多幾天就好;可是,真的沒必要在意嗎?其實,不同的感染背后風險差別很大,科學對待,才能讓小病不成大麻煩。
01 什么是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簡稱URI,主要指鼻腔、咽部、喉部這一段區域的感染。秋冬季經常聽到“感冒”這個詞,其實醫學上普通感冒和流感并不完全一樣:
類型 | 主要表現 | 常見原因 |
---|---|---|
普通感冒 | 輕微流涕、喉嚨異物感、輕咳 | 鼻病毒(占比80%) |
流感 | 高熱、明顯咳嗽、全身不適 | 流感病毒 |
簡單來說,絕大多數上呼吸道感染都是病毒造成,經常被誤當做小問題,但實際上,不同類型的感染風險差別很大。有統計顯示,成年人一年在2-4次感冒之間波動,兒童次數更高。所以重復“中招”很常見,但不能掉以輕心。
02 哪些癥狀要警惕?
- 輕微變化:偶爾鼻塞、咽喉不適、打噴嚏、少量清涕——這些通常比較常見,大部分可以自我調整。
- 警示信號:如果出現以下表現,建議盡快關注并考慮就醫:
- 持續高熱 >38.5℃,超過3天不退
- 喉嚨劇烈疼痛說話困難
- 咳嗽氣促、胸悶、呼吸困難
- 咳嗽帶血、唾液帶有異色分泌物
- 反復頭痛、昏沉、持續乏力
有一位27歲的上班族小王,頭兩天只是流清鼻涕、嗓子癢,自己沒太當回事。但一周后突然高熱不退、咳嗽氣緊,最后被診斷為肺炎。這個例子提醒我們,有些癥狀并不只是“感冒”,持續嚴重變化才是需要重視的信號。
03 為什么會反復中招?
很多人好奇,明明自己生活挺規律,怎么動不動就被上呼吸道感染纏?。繉嶋H上,“反復感冒”的原因有好幾方面:
- 病毒傳播力極強:比如鼻病毒在空氣中能存活較久,門把手、手機上都可能殘留。一位小學老師說入冬后班里每周都有孩子交替咳嗽——這說明,密集場所是高風險點。
- 個體免疫力波動:據統計,壓力大、作息不規律、體內營養不均,也容易讓防線“松動”。換季、熬夜、勞累,常常成了感冒的“導火索”。
- 致病機制多樣:普通感冒多數是病毒感染,極少數合并細菌。比如有研究顯示,80%的上呼吸道感染由鼻病毒引起,流感病毒和腺病毒也比較活躍。
- 老年和兒童更易感:兩類人群的身體“衛士”相對薄弱,容易被新型病毒“鉆空子”。
上呼吸道感染其實像個“不速之客”,一旦人體狀態不佳,就會趁虛而入。反復“中招”并不罕見,但頻率異常高時,最好關注下免疫力狀態。
04 需要做哪些檢查?
檢查項目 | 作用說明 | 何時需要? |
---|---|---|
血常規 | 判斷是病毒性還是細菌性感染 | 持續發熱、癥狀加重時 |
咽拭子培養 | 檢測有無特殊病原體(如溶血性鏈球菌) | 咽痛持續、用藥無效時 |
CRP/炎癥指標 | 評估炎癥反應程度 | 不明原因高熱、醫生建議時 |
很多朋友會擔心,咽拭子或血液檢查會不會很復雜?其實,這些檢查操作都很常規,而且結果有助于醫生判斷治療方向,對健康無多大負擔。如果癥狀持續不退,早點就診、規范檢查,是規避風險的好方式。
05 如何科學治療?
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最核心的原則其實就是“對癥支持”——大部分情況沒必要過度用藥,更不建議自己亂用抗生素??梢詤⒖枷旅娴慕ㄗh:
措施 | 應用建議 | 注意點 |
---|---|---|
退熱/物理降溫 | 發熱時可用退燒藥;溫水擦身 | 體溫>38.5℃時采用;嬰幼兒需專業指導 |
多休息 | 保證充足睡眠,減少體能消耗 | 避免帶病工作或劇烈運動 |
緩解咽部癥狀 | 溫水漱口、含片輔助、中成藥適用 | 咽痛加重請及時就醫 |
抗生素使用 | 一般不必首選;醫生明確細菌感染時才用 | 黃膿痰未必需抗生素,濫用弊大于利 |
- 癥狀3天無改善,或反復高熱、加重時建議及時就醫。
- 出現呼吸急促、喉嚨劇烈腫痛、嚴重乏力等情況,不要自行買藥“拖著”。
06 預防記住這5點
常見做法 | 推薦理由/實際益處 | 生活應用建議 |
---|---|---|
接種流感疫苗 | 幫助身體識別并抵抗流感病毒 | 每年流感季提前接種 |
常規洗手 | 降低45%感冒風險,阻斷手部傳播 | 飯前廁后、公共場所返家后立即清潔 |
開窗通風 | 減少空氣中病毒濃度 | 每次通風15~30分鐘,建議每日早晚執行 |
均衡膳食 | 提供免疫所需能量和維生素 | 每天多樣化新鮮蔬菜、水果 |
規律作息 | 幫助免疫力維持高水平 | 爭取23點前休息,保證7小時睡眠 |
- 老人、兒童及免疫力不佳人群格外重視基礎防護
- 特殊流行季,有流感等疫苗建議可酌情接種
說到底,上呼吸道感染雖然常見,但并不等同“小病”。偶爾的不適,大多能自愈;只要科學判斷、適時就醫,搭配日常的防護習慣,大多數風險都能被有效化解。新的一季里多留點心,讓健康陪著家人一起迎接每個溫暖的清晨和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