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折手術麻醉怎么選?這些關鍵點幫你安全度過手術
01 · 骨折手術為什么需要麻醉?
“忍一忍就過去了吧?開刀一定得打麻藥嗎?”經常有人在手術前心里打小鼓——既擔心疼痛,又怕麻醉有副作用。實際上,骨折手術離不開麻醉,不只是怕痛,更是為了確保醫生順利復位、鋼板固定和減少意外發生。麻醉就像為身體“降噪”,讓手術過程對大腦和身體都是最小的負擔。
研究顯示,強忍疼痛不但有失血風險,還可能出現術中血壓飆升、心率紊亂等情況。充分麻醉的好處,不只在手術中感受不到痛,更能幫助傷后肌肉放松、減少應激反應,這對骨折修復特別關鍵。
小提醒: 別再覺得“怕疼丟人”,麻醉本身就是現代骨科手術的重要保障。
02 · 三種常用麻醉方式怎么選?
麻醉方式 | 適用情形 | 例子說明 | 醫生會考慮 |
---|---|---|---|
全身麻醉 | 手術范圍較大、部位復雜 | 肩部粉碎性骨折/多發傷需長時間手術 | 年齡、是否心肺問題 |
椎管內麻醉 (俗稱“半麻”) | 下肢或骨盆部位 手術時間適中 | 老年女性股骨頸骨折內固定 | 腰椎狀態、出血傾向 |
神經阻滯麻醉 | 四肢遠端/局部手術 | 青年男性肱骨遠端骨折鋼板內固定 | 神經位置、是否有感染 |
簡單來講,骨折越靠近軀干,范圍越大,越需要“管全身”的麻醉。
03 · 麻醉安全最該關注什么?
- 年齡:兒童和老人身體器官更敏感,風險更高。例如一位78歲男性,因下肢骨折考慮椎管內麻醉,術前心電圖檢查發現有心率失常,最終選擇了風險更低的神經阻滯加輕度鎮靜。
- 傷情:大出血、高能損傷或合并器官損傷會增加麻醉風險。
- 基礎疾?。?/strong>像高血壓、糖尿病、慢性心肺病史的患者,術前需要特別評估和必要調整。
- 藥物過敏史:據國內一項臨床統計,過敏反應多發生在首次接受新型麻醉藥物時,事先交代藥史尤其重要。
Check List:
- 既往病史、過敏藥物一條不漏
- 檢查單:心電圖、胸片、血常規必查
- 所有口服藥物記錄備查(如降壓藥、血糖藥)
- 醫生問診時別省略小毛病,有助于減少術后麻醉并發癥
04 · 這些麻醉誤區你有嗎?
- “全麻會影響智力?”
很多老人擔心全身麻醉會變糊涂,其實現代全麻藥物代謝快,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只是短暫的頭暈和嗜睡。根據國內多中心隊列研究,極少出現長期思維障礙。手術后2-3天內如果有異常,及時告知醫生即可。 - “椎管內麻醉會損傷脊髓,導致腰痛?”
現實中,腰部不適多為術后運動減少及原有腰椎問題。麻醉穿刺致永久問題的比例低于萬分之一。只要操作規范,絕大多數人術后一周癥狀消退。 - “神經阻滯后手麻腳麻永遠好不了?”
其實,局部麻醉藥2-6小時后就代謝,手腳發麻一般很快恢復,遠超手術本身引起的神經損傷概率。
現代麻醉技術已經大幅減少不適反應,手術中保持溝通,心里更有底。
05 · 術后恢復要注意什么?
事項 | 具體時間點 | 操作要點 |
---|---|---|
恢復飲食 | 全麻醒來4小時后、局麻2小時后 | 先喝溫水,再少量流質食物,無惡心才能開始進餐 |
適量活動 | 局部麻醉醒后即刻、下肢骨折按醫生醫囑漸進 | 先活動健側或上肢,術肢不負重,避免跌倒 |
疼痛管理 | 麻藥消退有痛感時告知醫生 | 遵醫囑用鎮痛藥,不要自行增加劑量 |
下肢骨折后,急于下床反而容易加重損傷。目標是“能早活動不等于馬上全負重”。
06 · 特殊人群的麻醉方案
- 兒童:藥量需嚴格按體重定量,避免淺麻醉后哭鬧、發生呼吸道梗阻。家長在旁輕聲安撫,有助于安全麻醉。
- 孕婦:優先無創和局部麻醉,減少對子宮和胎兒影響。術前麻醉醫生需與產科協調方案。
- 老年人:器官儲備能力弱,通常選擇副作用小、代謝快的藥物。麻醉深度控制格外嚴格。
這些特殊人群需要提前和麻醉醫生細致溝通,手術當天帶好所有以往檢查和化驗材料。
?? 骨折手術麻醉準備清單
準備事項 | 具體要求 | 建議配送 |
---|---|---|
術前禁食禁水 | 成人術前8小時禁食,4小時禁飲水 | 家屬隨身提醒,帶糖果防口干 |
用藥記錄 | 按表格填寫所有服用藥物及劑量 | 帶上平時吃的降壓藥、胰島素等(勿自行停藥) |
重要檢查結果 | 術前帶齊最近半年內所有心電圖、胸片和化驗單 | 復印一份作為備份,防止丟失 |
過敏史說明 | 如實告知所有曾用過的麻醉藥、抗生素是否有過敏 | 提前寫在紙上,術前交給醫生護士 |
準備充分,手術當天可以更安心,減少無謂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