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高發!上呼吸道感染的科學預防與治療指南
01 什么是上呼吸道感染?八成人都誤解了
每到秋冬季,辦公室、教室和公交車里,總有人突然咳嗽或者打噴嚏。有人覺得“只是一點小感冒”,有人卻擔心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其實,上呼吸道感染,也叫“上感”,指的是鼻腔、咽喉、喉部等部位的病毒或細菌感染,是最常見的季節性疾病之一。
很多人會把 普通感冒、流感、新冠 混為一談。簡單點說:普通感冒多半由一些常見病毒引起,癥狀較輕;流感通常起病更猛,常表現為高熱和全身酸痛;新冠病毒感染則有時伴有嗓子痛、咳嗽和較長的嗅味覺下降。它們都屬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大范疇,但性質和嚴重程度并不完全相同。
02 出現這3個癥狀要當心!別拖成肺炎
剛開始時,許多人只是偶爾咳嗽、嗓子發癢、或偶有鼻塞。一般不會引起重視。不過,上呼吸道感染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可出現一系列典型的明顯癥狀。
癥狀 | 表現 | 健康提醒 |
---|---|---|
持續高熱 | 體溫超過38.5℃,服藥后不退或退后又復發。 | 超過3天高熱不退,需及時就醫。 |
呼吸困難 | 呼吸明顯加快、伴咳喘或說話費勁。 | 這種情況有進展為肺炎的風險。 |
咽喉重痛 | 咳嗽、咽痛持續,咽部紅腫,吞咽困難。 | 嚴重咽痛并持續惡化需尋找醫生。 |
一位9歲的小男孩,小感冒拖了幾天后持續高燒,家長以為吃點退燒藥就好,直到出現氣促才帶去醫院,發現已經變成了肺炎。
這說明,拖著不治有時會讓“小事”變成“大麻煩”。
03 為什么你總容易"中招"?病毒傳播的3個關鍵途徑
秋冬季里,辦公室或家庭里一個人感冒,常常沒過幾天就連帶好幾個人一起“中招”。其實,病毒的傳播比我們想象中更容易。
- ?? 飛沫傳播: 打噴嚏、咳嗽時,病毒隨著飛沫在空氣中快速擴散,易在密閉或人多的地方造成交叉感染。
- ?? 接觸傳播: 病毒能附著在門把手、手機、桌面等常用物品上,手接觸再摸口鼻,很容易讓病原體進入體內。
- ??? 環境因素: 干燥、通風差的室內環境,讓病毒“待機”時間變長,因此冬天感冒傳播尤其迅速。
04 去醫院要做哪些檢查?2項關鍵診斷方法
很多人去醫院,總覺得檢查花樣繁多,其實應對上感,最關鍵的也就兩項:
- ?? 咽拭子檢測: 這項檢查可以直接找出是哪種病毒或細菌感染,幫助醫生判斷用藥方向。
- ?? 血常規: 通過白細胞計數等指標區別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避免濫用藥物。
有一位28歲的女白領,咳嗽發燒后要求拍胸片并檢查各種項目,其實血常規和咽拭子結果就能明確診斷,讓她安心不少。
05 科學治療4步走:抗生素該不該用?
- 對癥處理: 采用退熱、止咳、維持水分等措施,讓身體舒服些,促進癥狀緩解。
- 抗病毒藥物: 只有確診為病毒感染時,才會根據醫生建議短時間使用。
- 抗生素的問題: 很多人一得病就要求開抗生素,其實普通感冒90%為病毒感染,抗生素無用。門診調查顯示,60%的上感患者存在抗生素濫用現象,這不僅影響恢復,還可能增加耐藥風險。
- 定期復查與自我監測: 若癥狀無明顯緩解,建議3天內復診,遵醫囑調整方案,切不可自行停藥。
06 做好這5點預防:降低60%感染風險
- 疫苗接種: 建議每年秋季接種流感疫苗,新冠疫苗也可根據政策補種,有助于大幅降低重癥率。
- 勤洗手: 每次外出歸來、用餐前后、接觸公共物品后及時洗手,減少病毒通過接觸傳播。
- 保持通風: 室內每天開窗通風至少2-3次,每次15分鐘,降低環境中病毒密度。
- 均衡飲食: 多吃含維生素C豐富的蔬菜水果(如橙子、獼猴桃、菠菜),有助于提升身體防御力。
- 每日足量飲水: 治療或預防期間建議每日攝入水2000ml以上,促進代謝,緩解咽部不適。
07 特殊人群注意:孕婦和兒童護理要點
群體 | 護理建議 |
---|---|
孕婦 | 喉嚨痛、咳嗽時盡量避免自行用藥,必要時由醫生開具安全藥物。多休息、補充水分,并持續測溫。若出現高熱或咳喘加重,須及時到婦產??漆t院就診。 |
兒童 | 兒童抵抗力相對較弱,發病率是成人2-3倍。出現持續高燒、呼吸急促或精神反應低下,一定別拖。一些小朋友因不善表達不適,大人需要多關注其狀態變化。 |
有位5歲的女童,連著幾天反復高熱,家長看著退了燒就沒當回事,忽略了孩子精神萎靡,最終醫院確診為病毒性喉炎,幸虧及時救治完全康復。
這例子讓人意識到,尤其是兒童和孕婦,上感絕不能大意。
?? 實用提醒
- 病程超過3天,高燒不退務必就醫,防止小病變重。
- 感冒發熱時,每日盡量保證2000ml水分攝入,特別是高齡和孕婦。
- 家庭常用退熱藥建議選擇對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混懸液,嚴格遵醫囑服用,避免藥物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