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結石手術麻醉:這些關鍵點關系你的安全
01 膽管結石手術:為什么麻醉尤需“小心翼翼”?
很多人聽說過膽結石,卻不太了解膽管結石。其實,膽管就像人體“交通要道”,一旦有結石阻塞,不僅容易引發劇烈疼痛,還可能影響肝臟、胰腺等多個器官的功能。近年來,腹腔鏡等微創手術普及,但只要開刀,麻醉依然是大家最關心的話題。膽管結石手術對麻醉要求特別高,和普通小手術有很大不同。
??這種手術牽涉多個重要臟器,麻醉期間需要實時調整用藥。有的患者合并黃疸/肝功能異常,甚至因結石并發感染,全身狀態并不理想,一旦術中出現意外,搶救難度很大。這些都使得麻醉醫生如同加入了一場對健康的“精準守夜”。
02 手術前,麻醉醫生會重點評估什么?
不是每個人的麻醉方案都一樣。手術前,麻醉醫生會像“偵探”一樣詳細評估每一項指標,力求將風險降到最低。主要包括這些:
肝功能化驗 | 用來判斷肝臟能不能正常代謝麻藥。肝損傷會讓藥物滯留體內,增加副作用。 |
凝血功能 | 患者出血傾向高,麻醉時出血風險大,醫生更要提前做好預案。 |
呼吸系統評估 | 腹部手術對呼吸影響較大,有慢性肺疾病的人術中更易出意外。 |
心臟情況檢查 | 心臟基礎好壞直接決定了麻醉的“安全底線”。 |
就像53歲的王女士,合并膽管結石和慢性肝炎,術前肝功能化驗顯示轉氨酶升高,麻醉醫生專門選擇更安全的鎮痛方案,手術才順利完成。
??統計顯示,肝功能異?;颊呗樽聿l癥風險能高出正常人的3倍,這個細節不容忽略。
03 麻醉過程中,有哪些特殊風險要小心?
膽管手術麻醉,并不只是睡一覺這么簡單。有一些手術特有的急性風險,醫生必須高度警惕,尤其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 膽心反射:當手術進入膽管,可能刺激迷走神經,導致心跳突然變慢、甚至停跳。通常會提前用藥物預防,但萬一發生,醫生要第一時間處理心臟問題。
- 腹腔鏡的氣體影響: 用來擴展腹腔的二氧化碳氣體,可能讓二氧化碳積聚,出現短暫的呼吸性酸中毒,尤其有基礎肺病患者要密切關注呼吸。
- 出血和休克: 膽管邊上血管多,操作稍有不慎易引起大出血,麻醉中要隨時準備補液、用藥甚至緊急輸血。
比如一位60歲的男患者,手術時因結石卡在膽管入口,發生心動過緩,麻醉醫生迅速用藥糾正,安全度過難關。這個例子讓人明白,麻醉醫生其實一直在和風險賽跑。
04 全身麻醉 or 椎管內麻醉?選擇看這里
很多人關心:“膽管手術,到底是全身麻醉還是半身麻醉更適合?”實際上,要結合手術方式和個人身體狀況綜合考慮:
麻醉類型 | 優點 | 限制 | 適用情況 |
---|---|---|---|
全身麻醉 | 麻醉效果徹底,手術時間長、操作范圍大沒問題 | 對肝腎功能要求高,藥物可能影響更明顯 | 大多數腹腔鏡、復雜膽管手術 |
椎管內麻醉 | 麻藥影響小,適合輕微/單一部位操作 | 手術范圍受限,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比如凝血問題) | 部分開放式膽囊、簡單結石去除 |
實際上,膽管結石手術多以全身麻醉為主,醫生會根據你的體檢和病歷作出個性化調整。不妨和麻醉醫生充分溝通,表達自己的擔憂,共同制定最合適方案。
05 術后這幾種癥狀,千萬別“默默忍著”
手術剛結束,很多人還沒完全清醒,這時身體出現變化可能難以察覺。其實,早發現異常,能大大降低并發癥。術后2小時,尤其要仔細留意下面這些情況:
- 突然劇烈腹痛: 比原有手術刀口痛還明顯,可能提示出血或膽漏。
- 反復嘔吐、持續惡心:人大多以為是麻藥副作用,但如果超過術后2小時,需評估腸梗阻或腹腔其他問題。
- 皮膚、眼白發黃: 不是所有黃疸都是“舊賬”,手術后突然變重,提示膽道再次堵塞或肝功能惡化。
- 持續發燒、呼吸急促: 可能是感染、肺部并發癥甚至休克的初始信號。
06 提前準備5步,讓麻醉更安全
安全的手術,其實從術前準備那一刻就已開始。好多細節都是可以主動做好的,包括:
- 嚴格按要求禁食禁水: 避免術中胃內容物嗆入氣管,一般成人需要提前6小時不進食、2小時不喝水。
- 配合復查所有涉及麻醉的檢測: 如肝功能、心電圖、凝血常規,結果異常請及時和麻醉醫生溝通,不要擅自隱瞞。
- 規律服藥: 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的朋友,術前應遵醫囑服藥,不要隨意停藥。
- 如實告知所有過敏史: 這點很多人會忘記,藥物過敏可能導致麻醉過程意外。
- 術前睡眠充足: 精神壓力大會影響麻醉藥效,提前一天休息好,對術中恢復極有好處。
附:關于術后恢復的幾個實用建議
- 術后2小時內保持側臥位: 可以減少嘔吐時誤吸的風險,也是麻醉蘇醒初期的不成文“護身符”。
- 早期可以適量進食溫開水、水果汁: 但必須征得醫生同意后才開始,每次量不宜多。
- 觀察切口及引流管: 若發現滲血或膽汁樣液體增多,立即請醫生評估是否有出血或膽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