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肺癌:癥狀、致病機制與治療方法
日常生活中,誰都希望有一口清新的空氣,但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偶爾的咳嗽或是一陣胸悶而心生疑慮。其實,肺癌這個詞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是很多家庭需要面對的重要健康問題。
隨著醫療發展越來越快,我們對肺癌的了解也比過去更清楚。如果能認清早期變化、注意生活習慣,和家人相互提醒,有些隱患可以早發現、早處理。下面就分幾個方面,讓你清楚地知道肺癌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我們應該怎么做。
01 什么是肺癌?
肺癌,簡單說,就是肺部發生的惡性腫瘤。它不是單一的一種病,可以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這兩者占比不同,前者更常見,大約占到八成,生長得也相對慢一些;后者則更加兇險,擴散速度快,早期癥狀不明顯。
專家統計發現,2020年,全球肺癌新發病例超過210萬,死亡人數接近180萬。也就是說,肺癌是目前癌癥相關死亡中的頭號敵人。不管男女都需要留心,但長期吸煙的人群風險尤其高。
02 肺癌有哪些典型癥狀?
1. 早期常見“小信號”
很多早期的肺癌其實悄無聲息,身體也不會有特別異常。有些人可能只是偶爾咳嗽,或者輕微胸部不適,看起來很像普通感冒或者支氣管炎。通常沒有體重的變化,也很少有明顯疼痛。
但如果你原來不怎么咳嗽,最近總是“清嗓子”,尤其是晨起時,或者覺得胸口發悶,這就是要多幾個心眼了。
2. 明顯癥狀要小心
如果咳嗽一連幾周都不好,或者越來越頻繁,還伴有胸部疼痛、呼吸困難,甚至痰里帶血,就需要高度警惕。有些人會出現體重驟減、整天乏力,這些都是肺部出現問題的信號。
例如,有位63歲的女性患者,年輕時并未吸煙,但她在一次體檢時發現右下肺有腫塊,最后確診為肺腺癌。她平時就是咳嗽不止,一直以為是慢性支氣管炎。這個經歷說明,長期又解釋不清的咳嗽,真的不能光靠“忍一忍”。
03 肺癌的主要致病機制和風險因素
-
1. 長期吸煙
說到肺癌,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就是吸煙。研究發現,85%的肺癌病例與吸煙直接相關。不但是主動吸煙,長期吸入二手煙的人風險也會升高。尼古丁、煤焦油這些物質,會讓肺部細胞的基因受到破壞,容易變成異常細胞。
-
2. 空氣質量與職業暴露
空氣污染,特別是PM2.5等細顆粒物,對肺部健康同樣不友好。某些職業,比如長期暴露在石棉、鈾塵、氡氣等環境中的工人,得肺癌的概率會增加。這些有害物質進入肺部,時間一長細胞修復不過來,就有“出錯”的可能。
-
3. 遺傳和年齡因素
有家族肺癌史的人,或者年紀在50歲以上的人群,身體的修復機制逐漸變弱,出現基因突變的概率大大增加。尤其是一些特定的基因突變,如EGFR 19del(在中國非吸煙女性中也不少見),會讓細胞異常增長。
?? 根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數據,空氣污染導致的肺癌死亡案例逐年增長,有些城市型人群即使不吸煙,長期呼吸含有害顆粒的空氣也會增加風險。
04 肺癌的診斷方式
懷疑肺部出現問題時,醫生會根據癥狀先做體格檢查,然后安排影像學檢查。最常用的是胸部X光和低劑量CT(LDCT),能比較早地發現結節或異常影像。如果影像提示有問題,會再做支氣管鏡、穿刺等活檢(取得一點組織,送去化驗)。
近年來,越來越多醫院可以檢測腫瘤的突變基因,如EGFR、ALK等,這些信息對后續的治療選擇很重要。
醫生一般會建議:有長期咳嗽、經常接觸危險因素、40歲以上或有家族史的人群每年做一次肺部低劑量CT篩查。這種篩查已經在國際上被證實能提高早期發現率,挽救更多人。
05 常見的肺癌治療方法
-
手術治療
腫瘤局限時,以手術切除為主。比如肺葉切除、楔形切除等,可以最大限度去除病灶。手術后的恢復期需注意肺功能鍛煉和復查。
-
化療和放療
有的患者因為腫瘤位置或身體情況不能手術,則會用藥物(化療)或放射線(放療)來控制?;熞话阃ㄟ^靜脈注射,放療則是用精準儀器“聚焦”腫瘤,有時兩者會配合。
-
靶向與免疫治療
如果腫瘤攜帶特定突變基因,可以服用靶向藥物,有針對性“鎖定”異常細胞。例如之前那位63歲女性,術后基因檢測顯示EGFR突變,后期就吃了靶向藥;病情控制穩定,生活質量也不錯。
-
支持和緩解治療
除了直接針對腫瘤的治療,緩解病人疼痛、減輕惡心嘔吐、調理營養也非常關鍵。臨床上多學科合作,幫助患者最大限度改善生活質量。
06 肺癌的日常管理與預防建議
- 多吃蔬果:如西藍花、番茄、橙子都富含抗氧化物,有助于提高身體對抗異常細胞的能力。每日至少吃五種不同顏色的蔬果。
- 谷物和豆類:燕麥、糙米和豆腐等富含膳食纖維,有助于腸道健康,長期堅持對免疫力提升有好處。
- 優質蛋白:雞蛋、魚、瘦肉能幫助修復體力。如果正接受治療,可以少量多餐,避免過于油膩的食物。
- 輕度運動:每天三十分鐘步行或伸展,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治療期間可根據醫生建議調整強度。
- 規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過于勞累,讓身體能夠充分修復。
- 和家人朋友多溝通,遇到困擾也可以尋求心理輔導。很多人會經歷情緒波動,家人的陪伴和鼓勵非常重要。
- 建議40歲以上或者有危險因素的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劑量CT。 肺癌治療結束后,也需要按照醫生建議定期復查。
總結一下,肺癌其實和每個人都有關,無論有沒有癥狀,生活里稍加留意,早發現、早處理,總能給自己和家人多一分保障。身體的小信號不會說謊,別忽視,給健康一點耐心;而合理飲食、規律作息,也是幫身體“加油”的好方法。有些病很難完全避免,但我們能做的,就是多了解一點、留個心眼、積極面對。照顧好自己,也就是給家人最溫暖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