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咽的解剖結構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上起顱底,下至第六頸椎水平與食管相連,全長約12-14厘米。根據解剖位置可分為三部分:
- 鼻咽:位于鼻腔后方,軟腭以上
- 口咽:位于口腔后方,包括舌根、扁桃體、軟腭及咽后壁
- 下咽(喉咽):位于喉的后方,向下連接食管
2. 咽惡性腫瘤的分類
(1)按病理類型
- 鱗狀細胞癌:占90%以上
- 腺癌:較少見,多發生于小唾液腺
- 淋巴瘤:多見于扁桃體和鼻咽
- 肉瘤:極為罕見
(2)按發生部位
- 鼻咽癌:我國南方高發,與EB病毒密切相關
- 口咽癌:包括扁桃體癌、舌根癌等,近年HPV相關型發病率上升
- 下咽癌:預后較差,常伴淋巴結轉移
二、流行病學特點
1. 發病率
- 我國年發病率約3-5/10萬,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3%
- 鼻咽癌有顯著地域性,廣東、廣西、福建等地發病率高達20-30/10萬
- 口咽癌在歐美國家近年顯著增加,與HPV感染率上升相關
2. 人群分布
- 好發年齡40-60歲,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3-4倍
- 鼻咽癌有家族聚集現象
- 口咽癌年輕化趨勢明顯,HPV陽性患者多在40-50歲
三、危險因素
1. 病毒感染
- EB病毒:與鼻咽癌發生密切相關,90%以上鼻咽癌患者EB病毒抗體陽性
- HPV病毒:特別是HPV16型,與60%以上口咽癌相關
2. 生活方式
- 吸煙:使風險增加3-15倍,與吸煙量呈正相關
- 飲酒:重度飲酒者風險增加2-5倍,與吸煙有協同作用
- 腌制食品:含亞硝胺的咸魚、腌菜是鼻咽癌明確危險因素
3. 環境與遺傳
- 空氣污染:長期接觸甲醛、木塵等有害物質
- 遺傳易感性:HLA基因多態性與鼻咽癌發病相關
- 輻射暴露:頭頸部放射治療史增加患病風險
四、臨床表現
1. 鼻咽癌常見癥狀
- 回吸性血涕:晨起從口腔吸出帶血絲的鼻涕
- 鼻塞:多為單側進行性加重
- 耳鳴耳悶:咽鼓管受累導致分泌性中耳炎
- 頭痛:腫瘤侵犯顱底引起
- 頸部腫塊:60-80%患者以無痛性頸部淋巴結腫大為首發癥狀
2. 口咽癌常見癥狀
- 咽部異物感:持續存在且逐漸加重
- 吞咽疼痛:可放射至耳部
- 潰瘍:口腔內經久不愈的潰瘍
- 言語不清:舌根腫瘤影響發音
- 張口困難:晚期侵犯翼肌所致
3. 下咽癌常見癥狀
- 進行性吞咽困難
- 聲音嘶啞:腫瘤侵犯喉部
- 嗆咳:食物誤入氣道
- 頸部包塊:常見就診原因
五、診斷方法
1. 體格檢查
- 間接鼻咽鏡/喉鏡:初步觀察病變
- 頸部觸診:評估淋巴結轉移情況
2. 影像學檢查
- 鼻咽/頸部MRI:評估腫瘤范圍的最佳選擇
- CT檢查:觀察骨質破壞情況
- PET-CT:全身評估轉移灶
3. 內鏡檢查
- 電子鼻咽喉鏡:直接觀察病變并活檢
- 窄帶成像(NBI):提高早期癌檢出率
4. 病理檢查
- 活檢病理:確診金標準
- EB病毒檢測:鼻咽癌輔助診斷
- HPV檢測:指導口咽癌預后判斷和治療選擇
六、治療策略
1. 放射治療
- 鼻咽癌首選:對放療高度敏感,5年生存率可達80%
- 調強放療(IMRT):精準保護周圍正常組織
- 輔助化療:中晚期患者采用同期放化療
2. 手術治療
- 早期口咽癌:經口機器人手術(TORS)創傷小
- 下咽癌:部分喉咽切除術或全喉切除術
- 頸淋巴結清掃:處理轉移淋巴結
3. 系統性治療
- 化療:常用順鉑、5-FU等藥物
- 靶向治療:西妥昔單抗用于復發轉移患者
- 免疫治療:PD-1抑制劑為晚期患者提供新選擇
4. 多學科綜合治療
根據腫瘤部位和分期,采用手術+放療、放化療序貫治療等個體化方案
七、預后與隨訪
1. 預后因素
- 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70-90%
- HPV陽性口咽癌:預后明顯優于HPV陰性
- 下咽癌:總體5年生存率約30-40%
2. 隨訪計劃
- 治療后第1-2年:每3個月復查一次
- 第3-5年:每6個月復查一次
- 5年以上:每年復查一次
八、預防措施
1. 一級預防
- 接種HPV疫苗:預防HPV相關口咽癌
- 戒煙限酒:降低主要風險因素
- 飲食調整:少食腌制食品,多食新鮮蔬果
2. 二級預防
- 高危人群篩查:EB病毒抗體檢測篩查鼻咽癌
- 口腔檢查:定期檢查口腔黏膜
- 癥狀監測:關注持續2周以上的咽部不適
3. 康復管理
- 吞咽訓練:預防放療后吞咽障礙
- 言語康復:術后患者需專業訓練
- 心理支持:改善生活質量
結語
咽惡性腫瘤的防治需要個人、家庭和醫療機構的共同努力。了解危險因素、識別早期癥狀、定期體檢篩查是預防的關鍵。隨著精準醫學發展,免疫治療等新方法不斷涌現,咽惡性腫瘤的治療效果正在逐步提高。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積極預防病毒感染,發現問題及時就醫,是我們對抗這類疾病的有力武器。
記?。貉屎聿贿m持續2周以上,務必及時就診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