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5分鐘1人確診!宮頸癌這些信號千萬別忽視
01 什么是宮頸癌?
大多數人其實并不了解宮頸癌是什么。它發生在子宮頸,是女性特有的一種惡性腫瘤。簡單來說,宮頸癌就是宮頸部位的細胞變得不正常,甚至失控增長,慢慢形成腫塊。如果把子宮頸比作一個門,宮頸癌就是這里出現了“不速之客”。
98%以上的宮頸癌案例與HPV病毒(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相關。但也有人感染了HPV多年都不會出問題,只是在某些情況下,異常細胞才會逐步演變成癌癥。所以即使現在沒有癥狀,也不能掉以輕心。
02 這些身體信號別大意
很多女性會把輕微的不適忽略掉,但宮頸癌早期可能并沒有特別明顯的癥狀。隨著發展,身體會慢慢給出一些"提醒":
- 異常陰道出血:比如在月經期之外有點滴血,或者剛過了更年期還出血。如果出現性生活后出血,也應加以重視。
- 分泌物增多且有異味:分泌物顏色變深、味道大,與平時不太一樣。
- 性交時有疼痛感:這不是正常現象,尤其是持續出現的時候。
異常信號 | 日常表現 | 與宮頸癌關系 |
---|---|---|
絕經后出血 | 閉經多年突然又有出血 | 高危警告信號 |
分泌物臭味 | 分泌物氣味變大 | 警惕宮頸病變 |
有位52歲的女性曾在絕經后發現有少量血性分泌物,沒想到最后確診為宮頸癌Ⅰ期。這個例子提醒我們,小小異常也可能暗藏風險。
03 為什么會患上宮頸癌?
很多人困惑,為什么偏偏是自己。其實宮頸癌的發病和多方面因素有關,單一原因不足以造成疾病出現。
- HPV感染: 約90%的宮頸癌由HPV(尤其是高危型)引發。研究發現:80%的女性一生中會感染HPV,不過大部分能自愈,少數持續感染的才有風險。
- 長期吸煙: 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會破壞宮頸細胞,增加癌變機會。
- 免疫功能低下: 比如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人更容易讓HPV"有機可乘"。
在眾多危險因素中,HPV為首要,其次是生活習慣和免疫力狀況。遺傳因素目前研究較少,暫不認為是主要誘因。
04 怎樣檢查才能及早發現?
宮頸癌早期幾乎沒什么癥狀,等出現明顯問題往往已到進展期。篩查就是我們的“保護傘”,能幫忙在無感狀態下提早發現風險。
- TCT宮頸刮片:簡便快捷,可篩查宮頸表層的異常變化。適合21歲及以上女性常規檢查。
- HPV檢測:能明確感染的病毒類型,高危型更要關注。陰性則很安全,陽性則需要進一步隨訪。
- 陰道鏡活檢:當TCT或HPV異常時,醫生會建議做陰道鏡,必要時取一點組織出來查,確診是否有問題。
篩查項目 | 推薦起始年齡 | 篩查頻率 |
---|---|---|
TCT宮頸刮片 | 21歲 | 1-3年一次 |
HPV檢測 | 21歲 | 與TCT同時/交替 |
05 宮頸癌都怎么治?
治療方式和病情分期有關。簡而言之,越早期方案越簡單,晚期則需多手段配合。
- 手術治療: 適合早期患者,能直接去除病灶區域。治愈率非常高。
- 放射治療: 針對一些局部晚期或不宜手術的病人,利用放療“殺滅”異常細胞。
- 化療/靶向: 經常用于中晚期或復發,配合其他手段增強效果。
分期 | 常用治療 | 5年生存率 |
---|---|---|
Ⅰ期 | 手術為主 | 92% |
Ⅱ-Ⅲ期 | 放療+化療 | 略低于早期 |
如果感到焦慮,可以考慮心理咨詢或者加入支持小組,幫助減輕心理壓力。
06 如何聰明預防?
宮頸癌可防可控,關鍵在于主動出擊。比起等生病,日常預防更值得提倡。
- 接種HPV疫苗:
建議9-45歲女性抓緊接種,無論青春期還是成年階段都受益。疫苗覆蓋高危型HPV病毒,有效降低發病風險。 - 堅持每1-3年篩查:
已接種疫苗者依舊需要定期做TCT+HPV聯合檢測,任何年齡段都不能掉以輕心。 - 注意安全性行為:
選擇固定伴侶、規律生活,可以降低HPV交互感染幾率。 - 多攝入有益膳食:
新鮮蔬果 富含維生素、有助增強免疫力。
瘦肉及高蛋白 支持身體修復和抵抗力。
充足水分 保持新陳代謝暢通。
有益推薦 | 關鍵功效 | 日常做法 |
---|---|---|
胡蘿卜、綠葉蔬菜 | 維生素A增強細胞修復 | 每天有一餐搭配 |
雞蛋、瘦牛肉 | 補充高蛋白 | 早餐或午餐食用 |
藍莓、柑橘類水果 | 抗氧化防細胞損傷 | 即食或加酸奶一起 |
宮頸癌雖然聽起來讓人有點擔憂,其實只要重視早篩和日常預防,大多數風險是可以避免的。通過接種疫苗、定期檢測和健康生活方式,咱們每個女性都能提前做好防護。生活中遇到身體的小變化就多一個心眼,出現異常盡早就診,這些小小的舉動,很可能會給未來帶來安心和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