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早發現早治療:這些信號千萬別忽視
01 卵巢癌到底是什么?為什么被稱為"沉默殺手"?
大部分女性平時并不會關注卵巢的健康問題。它通常隱藏在下腹部,像一名默默的“工程師”,維持著身體的正常運作。但卵巢癌與其他婦科疾病不同,初期幾乎沒什么特別的癥狀,往往容易被忽視,這也是它被稱作“沉默殺手”的原因。
卵巢癌簡單來說,是卵巢上出現了不正常的細胞,這些細胞失去控制,可能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絕大多數屬于上皮性卵巢癌,其次有生殖細胞腫瘤和性索間質腫瘤,每種類型都有不同的表現和影響。令人擔憂的是,因為卵巢位于盆腔深處,早期的卵巢癌像躲在房間角落里的“不速之客”,很難被察覺,等到發現時,往往已經到了比較嚴重的階段。
02 身體出現哪些信號要警惕卵巢癌?
持續的腹脹別以為是小毛病,有時可能是身體在向你發出預警。
- 腹脹、腹圍變大:如果最近褲子越來越緊,明明沒有暴飲暴食,腹部卻無緣無故脹大,有時還伴隨著不適感,持續兩周以上,這種情況要小心。
- 尿頻、排尿困難:每天上廁所的次數明顯增加,或者突然總是覺得膀胱沒排空。正常飲水量不變時出現這些問題,需要提高警惕。
- 消化不良、飯量變小、容易飽:有的人突然覺得平時能吃的量吃不下去,總有胃部不舒服的感覺。這類消化系統的小變化,如果持續存在,也別輕視。
- 下腹痛或壓力感:持續的隱隱作痛或者腹部有壓迫感,特別是找不到明確原因時,可以作為一個信號看待。
一位52歲的女士自述最近腹脹很明顯,十幾天一直沒緩解,甚至出現了排尿變頻繁。她本以為是腸胃蠕動不好,沒想到后面檢查發現就是卵巢問題。
總體來說,持續存在的、逐漸加重的腹部或消化道癥狀,是值得大家格外關注的提醒。
03 哪些人更容易得卵巢癌?風險因素解析
- 家族遺傳:家里有直系親屬(如母親、姐妹)曾經得過卵巢癌或乳腺癌的人,風險會明顯增加。研究顯示,家族有相關病例者發病概率是普通人的幾倍。
- 年齡因素:卵巢癌多見于50歲以上女性,特別是絕經以后。年齡每增加5歲,風險也逐步升高。
- 生育史:沒有生育過,或第一次懷孕年齡較晚的女性,風險略高于早生育的女性。和女性體內雌激素作用有關。
- 遺傳基因:比如攜帶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風險明顯升高。
- 其他影響:長期服用激素、某些慢性婦科疾病、以及少數情況下的生活方式因素(如肥胖)也可能讓風險更高。
數據顯示,卵巢癌患者中大約有10%和遺傳突變有關。
這些因素不能決定一定會得病,但說明某些群體要格外關注自身變化。變早發現的方法,是理解自己的風險基礎。
04 懷疑卵巢癌需要做哪些檢查?
方法 | 內容 | 主要作用 |
---|---|---|
血液檢查(CA125) | 抽血檢測CA125等腫瘤標志物 | 輔助評估是否有卵巢異常,雖然不是專屬卵巢癌,但可為后續判斷提供線索 |
婦科B超 | 探查卵巢大小、位置和有無腫塊 | 初步篩查是否發現可疑部位,推薦腹部不適時做個B超 |
CT/MRI | 精確顯示盆腔及其他部位變化 | 查腫瘤范圍及有無擴散,輔助制定治療方案 |
組織活檢 | 取少量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 | 確診卵巢癌、分型,確定分期 |
持續腹脹或腹部不適2周以上,做個基本檢查有助及早發現問題。
05 卵巢癌分期意味著什么?如何治療?
醫生評估卵巢癌會用到 FIGO 分期,從I期(只在卵巢)到IV期(其他臟器也有轉移)。一般來說,分期越早,治療選擇越多,恢復機會越大。治療方案根據分期、患者身體狀態決定,常見的治療方式如下表:
治療方式 | 應用時機 | 主要目的 |
---|---|---|
手術 | 早期或實體腫瘤可切除時 | 徹底清除可見的病變組織 |
化療 | 大多數分期均需術后化療 | 殺傷殘余異常細胞,預防復發 |
靶向藥物治療 | 部分晚期,或復發時考慮 | 針對特殊分子異常,提高治療效果 |
有位60歲的患者,因發現時已是IIIC期,先手術切除主要腫塊,接著配合6次化療,目前病情穩定。這個例子說明,聯合治療是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
06 治療期間常見不良反應如何應對?
- 惡心嘔吐:化療期間常見,預防和緩解靠止吐藥幫助。吃飯時可以選擇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
- 脫發:部分化療藥物必然造成頭發稀疏,這時可以提前準備合適的假發或帽子,緩解心理壓力。
- 骨髓抑制:表現為白細胞、紅細胞或血小板減少,可能出現疲勞或易感染。治療期間要注意休息,醫生會根據需要采取輸血、升白針等措施。
- 消化道反應:如腹瀉、口腔潰瘍,建議飲食清淡,多補充水分,提早告訴醫生切勿自行用藥。
如遇到持續乏力、體溫升高(超過38°C)、食欲極度下降等情況,務必及時向醫生報備,有問題早處理會更放心。
07 治療后如何科學隨訪?生活要注意什么?
- 定期復查:治療后前2年,每3-6個月復查一次(包括CA125、影像檢查),兩年后根據醫生建議調整頻率,這樣才能及早發現變化。
- 運動與飲食:適度運動是恢復的好幫手,比如每天適當快走、瑜伽等;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優質蛋白,有助于提升機體修復能力。
- 保持樂觀情緒:和朋友家人多溝通,遇到心理波動尋求專業幫助,有助于度過恢復期的小低谷。
- 健康提示:
- 有家族史的女性建議進行遺傳咨詢和早篩。
- 腹脹等癥狀持續兩周以上及時就醫。
- 治療期間出現異常狀況及時聯系醫生。
恢復期每天堅持適度活動、飲食均衡,更有利于身體修復與抵抗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