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這些關鍵知識能救命,現在了解還不晚
很多人平時覺得身體挺健康,對那些沒什么典型癥狀的疾病并不上心。不過,如果說卵巢癌是“躲貓貓高手”,一點都不過分。身邊不少女性朋友經常覺得肚子有點漲,總以為多吃了幾口而已,結果等真正查出來時,病情已經挺嚴重了。其實,了解一些關于卵巢癌的知識,真的能幫你和身邊的人多一份主動權。
01 卵巢癌到底是什么?為什么被稱為“沉默殺手”?
簡單來講,卵巢癌是一類發生在女性卵巢部位的異常細胞增生。主要有三種類型:上皮性卵巢癌(最常見,占90%以上)、生殖細胞腫瘤(多見于年輕人)、性索間質腫瘤(主要來源于卵巢自身的間質細胞)。有點像你家里的某個地方突然被“不速之客”長期潛伏,但一點風聲都沒有。
卵巢癌為什么讓人如此防不勝防?最關鍵的原因是早期幾乎沒有特殊的“提醒”。肚子有點漲、胃口變差、偶爾覺得累,這些都很容易被忽略。正因如此,醫學數據發現,約70%的患者在確診時,病情就已經發展到了晚期。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它被稱為“沉默殺手”。
?? 早期信號藏得極深,不易察覺。
02 身體出現哪些信號要警惕?別忽視這些“求救信號”
- 腹脹、腹痛:并不是那種吃撐了或月經期間的小不適,而是連續幾天到一兩周,總覺得肚子鼓鼓的,有悶脹感或隱隱作痛。
- 尿頻、尿急:明明喝水量和平時差不多,可是跑廁所次數卻明顯多了,并且無法通過調整生活改善。
- 消化不良、胃口下降:不是偶爾一頓吃膩,而是連續數日,吃什么都感覺有點“堵”,甚至容易早早飽。
- 短時間內腹圍增大或不明原因體重減輕:沒有刻意調飲食,卻突然發現褲子緊了不少,或者體重莫名下滑。
- 下腹出現包塊:極少見,但如果摸到硬塊,建議盡早檢查。
?? 如果這些信號持續2周以上,別等了,及時去醫院做個相關檢查。
案例看一看: 47歲的孫女士,總感覺肚子脹了兩周,以為消化不良,到醫院一查,才發現是卵巢囊腫惡變。這個例子提醒我們,一些持續不退的信號值得認真對待。
03 為什么你會得卵巢癌?這些風險因素要了解
風險因素 | 風險機理&影響 |
---|---|
遺傳基因(如BRCA1/2突變) | 基因突變讓卵巢細胞更易發生異常增殖,調查發現,約15-20%的病例和遺傳有關 |
持續排卵 | 女性一生中月經期越多,卵巢細胞的分裂次數也增多,出錯概率提升 |
子宮內膜異位癥 | 這種反復“發炎”的異常狀態,會提高卵巢的負擔,增加癌變幾率 |
年齡增長(45歲以上) | 隨年齡增長,不正常的細胞容易出現,有研究顯示絕大多數患者在更年期后 |
未曾生育或晚育 | 從沒生過孩子或者頭胎較晚,卵巢“休息”時間少,也會讓風險升高 |
?? 家族有卵巢癌或乳腺癌病史,建議主動做遺傳咨詢。
04 確診需要做哪些檢查?檢查過程痛苦嗎?
- 婦科超聲(B超):操作就像做常規婦科檢查,通過腹部或陰道探頭觀察卵巢情況,不會有明顯不適感。
- 血液CA125檢測:驗血查腫瘤相關標志物。抽血速度快,只需少量血液。
- 影像學檢查(CT、MRI):主要用于判斷腫瘤大小、范圍和是否擴散,大部分檢查只是需要安靜配合即可。
- 病理活檢:醫生會通過微創手術或穿刺,取出一小塊組織,送病理檢測來確診腫瘤是否惡性。這項操作會使用局部或全身麻醉,過程中醫生會細心減少不適。
?? 檢查正規流程,能精準判斷病情。過程比想象中更容易承受。
05 治療選擇有哪些?效果怎么樣?
手術切除 ??
是大多數患者首選的治療方式??煞譃楸J匦郧谐ㄟm合早期、未生育者)和全面切除(適合中晚期或有復發風險的患者)。
是大多數患者首選的治療方式??煞譃楸J匦郧谐ㄟm合早期、未生育者)和全面切除(適合中晚期或有復發風險的患者)。
化療 ??
主要用于手術前縮小腫瘤或手術后清除殘余異常細胞。常與手術配合,部分患者單獨使用。
主要用于手術前縮小腫瘤或手術后清除殘余異常細胞。常與手術配合,部分患者單獨使用。
靶向治療 & 免疫治療
針對腫瘤特定分子進行干預,目前越來越多患者可以受益,部分靶向藥物可顯著延長無進展生存期,特別是有特定基因突變的患者。
針對腫瘤特定分子進行干預,目前越來越多患者可以受益,部分靶向藥物可顯著延長無進展生存期,特別是有特定基因突變的患者。
?? 治療方案不能“套模板”,個體化方案很重要,應當聽取專業團隊建議。
治療體驗: 56歲的趙女士接受手術切除和后續靶向藥物維持,控制效果穩定,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改善。
這說明合理組合多種治療,有助于長期穩定。
這說明合理組合多種治療,有助于長期穩定。
06 治療期間常見不良反應怎么應對?
常見不良反應 | 緩解建議 |
---|---|
惡心、嘔吐 | 用少量多餐法,可佐以蘇打餅、姜湯;遵醫囑用止吐藥 |
脫發 | 溫和洗護、減少吹拉染,多準備帽子、絲巾,提前心理疏導 |
骨髓抑制 | 留意感染跡象,定期血常規檢查,調節作息,減少人員聚集場合 |
神經毒性(手腳麻木) | 注意保暖,避免冷刺激,活動時慢些,癥狀重時及時報告給醫生 |
?? 任何反應別硬抗,和醫生坦誠溝通,專業調適更有效。
- 數據顯示:超七成患者發現時已到晚期,定期自查不可少。
- 遺傳基因的影響不容小覷,如有家族史,建議主動咨詢專業機構。
- 長期用藥管理:部分靶向藥能延長無進展生存期,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系,把握治療機會。
日常多留心身體的“小變化”,發現持續不適時別怕麻煩。及時就診、積極配合治療、科學了解自己的疾病狀況,每一步都能為自己多爭取一分主動。卵巢癌雖難對付,但絕不是無藥可救,多一點了解,多一點準備,就是對自己健康的最好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