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和肺?。哼@些信號別忽視,現在預防還不晚
01 胃癌和肺病到底是什么?
如果晚上一起看新聞,有沒有注意到,身邊不少朋友都開始關注體檢報告里的“胃部陰影”或者“肺結節”?其實,這背后最大的問題,就是胃癌和各類肺部疾病。
簡單說,胃癌就是胃里的細胞變得“不聽話”,開始不受控制地增殖。這種異常細胞會影響消化系統,類型主要有腺癌、黏液腺癌等。
而肺部疾病覆蓋面很廣,常見的有慢性阻塞性肺疾?。ㄏ穹螝饽[、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以及我們熟悉的肺癌。它們主要損害的是呼吸系統,讓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變得困難。
02 身體出現這些變化要當心
忙碌生活里,有些身體小變化很多人沒當回事,但它們有時其實是早期發出的信號。下面這張表列出了需留心的典型癥狀:
可能預示胃癌的早期信號 | 常見肺部疾病的表現 |
---|---|
1. 偶有上腹不適或輕微脹痛 | 1. 晨起偶有咳嗽或輕微咳痰 |
2. 沒有明顯原因的飯量變小 | 2. 運動后出現輕度氣短或胸口悶 |
3. 偶爾噯氣、輕度消化不良 | 3. 在冷空氣或粉塵環境易打噴嚏咳嗽 |
4. 胃口正常卻體重慢慢減少 | |
5. 大便顏色略有變深 |
發現這些不尋常的變化時,并不意味著一定就是大問題,但別當做“小毛病”拖著。
03 為什么你會得這些???
- 胃癌:
幽門螺桿菌(一種可以生存在胃里的細菌)感染是元兇之一。這種細菌會破壞胃黏膜,讓異常細胞更容易長出來。此外,長期高鹽飲食、常吃腌制或燒烤食物、胃息肉史、遺傳因素,都是助推劑。
數據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患胃癌的風險是未感染者的3倍左右。 - 肺部疾?。?/strong>
疾病的主因是長期吸煙——煙霧中的有害物質持續刺激肺部,讓氣道發炎、收縮,最終嚴重時形成肺氣腫或支氣管擴張。此外,長期接觸灰塵、工廠污染、家族遺傳史也是不可忽視的風險。
可以看出,大部分致病機制離不開生活習慣和環境影響,遺傳因素雖然重要,但影響力沒有日常行為大。
04 去醫院要做哪些檢查?
很多朋友一聽到“胃鏡”“肺CT”,腦海里就浮現一堆嚇人的畫面,其實,醫學檢查早已變得簡單、精準了。
胃部 | 肺部 |
---|---|
胃鏡檢查:直接看到胃黏膜,把微小病變揪出來?,F在絕大多數醫院都能無痛胃鏡,不必過分擔心不適。 | 低劑量螺旋CT:能清楚看出肺內結構變化,發現結節、異常灶塊,早期檢查肺癌很有用。 |
幽門螺桿菌檢測:包括呼氣試驗和血清檢測,操作方便,早發現早治療。 | 肺功能檢測:通過吹氣測試了解肺的儲備能力,慢性肺病評估很重要。 |
05 現代醫學有哪些治療手段
- 胃癌早期首選手術切除病灶。部分微小病變可用內鏡下微創手術,復原快。進展期可能需要外科手術結合化療、放療或者免疫治療。
早發現,治愈率能接近90%,尤其第一期的患者效果理想。 - 肺部疾病根據類型處理。肺癌可手術、靶向藥(針對特定基因突變的精準用藥)、放療、化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主打藥物管理、氣道護理和肺康復訓練;需要時配合吸氧和防感染治療。
有位58歲的男士,因定期體檢發現早期肺癌,接受微創手術,恢復后基本沒有生活影響。這說明及時干預非常關鍵。
06 這樣做能降低患病風險 ??
關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關鍵就在于平時注意生活方式和飲食搭配。下面6條建議,實用且容易操作:
- 充足新鮮蔬菜水果: 富含維生素和抗氧化物,幫助胃黏膜修復,每天保證有彩色蔬菜搭配飯菜。
- 發酵乳制品: 比如酸奶,可調節腸道菌群,有助于維護胃健康。
- 高蛋白飲食: 增加魚、豆類、蛋類攝入,有助于肺部和全身組織修復,尤其在康復階段非常重要。
- 定期接種疫苗: 接種肺炎疫苗、流感疫苗,可減少感染性肺病風險。
- 主動體檢: 40歲后建議2年做一次胃部、胸部的相關檢查(根據家族史可適當提前或增頻)。
- 多去戶外運動: 快走、慢跑等方式幫身體代謝廢物,讓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更強壯。
結語
日常里,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其實就是給家人和未來多一份保障。胃癌和肺部疾病,遠看嚇人,細心預防、及時檢查,大部分都能提早發現并處理好。希望這些實用建議能帶來更多安心,碰到疑問時,記住多和醫生聊聊,比一個人擔憂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