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早發現能救命!這些信號千萬別忽視
01 黑色素瘤到底是什么?
門診里,有人會問:“醫生,這顆痣突然有點怪,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其實,大部分痣都沒事,但黑色素瘤確實是皮膚腫瘤里最危險的“路人甲”。
黑色素瘤其實是由皮膚里的黑色素細胞變異后聚集過度、異常生長形成的皮膚惡性腫瘤。與普通的“良性痣”不同,黑色素瘤最顯著的特點是生長很快,容易發生轉移。如果早期發現,治療效果會好很多。等到后期,它可能像“不速之客”一樣,突然擴散到身體各個器官,比如肝、肺甚至腦部,造成嚴重影響。
Tips 黑色素瘤 ≠ 普通痣,痣若發生明顯變化,優先就診皮膚科,而非隨意點痣。
02 這些變化可能是危險信號!
“照鏡子發現額頭的痣好像有點不一樣”,這時候別掉以輕心。有一種辨別可疑痣的方法,皮膚科大夫常說的“ABCDE法則”,可以幫你快速做初步分辨。
字母 | 具體信號 | 生活示例 |
---|---|---|
A | Asymmetry(不對稱) | 痣左邊和右邊不一樣大 |
B | Border(邊緣不規則) | 邊緣像地圖一樣參差不齊 |
C | Color(顏色不均) | 顏色由深變淺,甚至冒出灰、藍或紅色斑點 |
D | Diameter(直徑過大) | 痣比黃豆粒還大(一般直徑超過6毫米) |
E | Evolving(快速變化) | 形狀、大小、顏色短時間內有了明顯變化 |
要留心: 如果發現某顆痣短期內有上述變化,尤其是首次出現新的黑色或深色斑點,或者這些變化持續存在,不妨盡快請專業醫生看一下。
提醒 自查要細心,尤其注意背部、腳底等平時容易忽略的部位。
03 為什么有人更容易得?
其實,黑色素瘤不全是“曬一曬太陽”就能壞事變大的。風險因素還是有些講究的。
- 紫外線過度照射: 長期曬太陽,尤其是沒有做好防曬措施,皮膚受到紫外線(UV)的反復刺激,容易導致DNA損傷。皮膚白皙、曬不黑的人風險更高。
- 遺傳與家族史: 有家族成員患過黑色素瘤的人群,患病風險比普通人群高出不少。專家指出,遺傳因素在發病機制中占據一定地位。
- 多顆不規則痣: 身體上有幾十顆以上痣,且形狀顏色各不相同的人屬于高危人群。
- 免疫系統減弱: 有些疾病會讓人體免疫防御下降,比如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的人,發生黑色素瘤的概率會高一些。
- 年齡與生活方式: 雖然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病,但隨著年齡增長,黑色素細胞發生異常變異的機會會增加。
?? 真實例子:一位42歲的女性,家人中曾有人患黑色素瘤。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反復接觸強烈日光,幾年后腳底出現黑色斑塊,確診為早期黑色素瘤,手術切除后恢復良好。這個故事提醒我們,遺傳和生活習慣都可能成為風險因素。
04 確診需要做哪些檢查?
有些朋友一聽到醫生要切痣、活檢,心里就打鼓。其實,大部分檢查都比較簡單,不用太緊張。
- 皮膚鏡檢查 小型放大鏡儀器,不需要創傷,通過放大可疑病變表面結構,醫生初步判斷“良性”還是“需進一步檢查”。
- 活檢(切片檢查) 拍片確認后,輕微麻醉下取一小塊組織,顯微鏡下看細胞形態。這一步不會擴散腫瘤,也不太會留下大疤。
- 必要時增加影像檢查 臨床醫生根據病變深度和有無擴散決定是否加做B超、CT或者核磁共振,主要判斷有沒有轉移到內臟或淋巴結。
友好提醒 如果醫生建議做活檢,大部分情況當天無需住院,切片后注意局部護理即可。
05 現在有哪些有效治療方法?
現代醫療手段進步很快。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黑色素瘤可以采用不同治療方案,早診早治,效果更好。
治療方式 | 適用人群 | 治療特點 |
---|---|---|
手術切除 | 局限在皮膚、無轉移的早期患者 | 盡量徹底切除病變及周圍一圈安全組織 |
免疫治療 | 中晚期、手術后有高復發風險者 | 用新型免疫藥物激發人體免疫系統攻擊異常細胞 |
靶向治療 | 部分有特定基因突變的患者 | 藥物針對性強,副作用相對較小 |
化療/放療 | 癌細胞已經擴散或特殊需要時 | 常與其他治療聯合使用,針對特定病情 |
病毒療法 | 部分試驗性治療對象 | 正在臨床試驗或特殊情況考慮 |
?? 有位36歲的男性,腳底發黑,確診后及時手術切除,后續配合免疫治療,5年隨訪未見復發。從中可以看出,早診早治,高治愈率不是空話。
別焦慮 黑色素瘤并不等于“絕癥”,每個人的具體治療方案,會根據個人身體和病情來設定,和醫生溝通清楚很重要。
06 科學防曬能降低75%風險!
防曬不是“做做樣子”,也不僅限于夏天。實事求是地講,科學防曬可以幫你有效降低皮膚黑色素細胞出問題的概率。
- 穿戴防護衣物: 選擇專門的防曬衣、寬檐帽和太陽鏡,避免中午11點到下午4點外出。
- 防曬霜的選擇和涂抹: 推薦使用SPF30及以上廣譜防曬產品(UVA/UVB都防得住),出汗或游泳要記得補涂。
- 保持皮膚清潔和健康飲食: 適量攝入蔬果有利于皮膚修復,比如藍莓、西紅柿、胡蘿卜。豐富的抗氧化成分能夠幫助身體減少紫外線損傷后的修復負擔。
- 避免人工曬黑: 家中如有小型日曬儀器,建議合理使用,減少風險。
自查小妙招 每月找時間用鏡子,從頭到腳檢查一遍皮膚。關注身體新出現的、或者變化的色素痣。如果看到可疑變化,早點預約皮膚科,不要自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