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術總是讓人有些緊張,特別是對糖尿病足患者來說,每一個細節都關乎恢復。其實,許多人對“腰麻”并不陌生,卻很少真正了解它。每當手術方案擺在面前,選擇怎樣的麻醉方式往往讓人犯難。本文就用生活化的方式,和大家聊聊糖尿病足手術中腰麻的實際應用,幫你看清利與弊,安心應對手術。
01 腰麻是什么?基礎認知 ??
簡單來講,腰麻(醫學上稱為腰椎麻醉)就是把麻醉藥物注射到腰部脊柱的一層外部空間,讓下半身暫時沒有痛感和活動能力,這樣醫生可以放心做手術,病人手術中不會覺得疼。腰麻像是在腰部“按下暫停鍵”,下肢暫時“休息”一會兒;通常用在下肢、會陰和下腹部的一些手術,比如糖尿病足部的清創、截肢等。
腰麻能做到 | 不能做到 |
---|---|
阻斷下半身痛感和運動 | 讓全身都無感覺 |
讓患者保持清醒或僅輕微鎮靜 | 維持呼吸、心跳(要靠自身) |
不少朋友問,腰麻的感受是什么?其實,大多數人只是感覺雙腿發熱、發麻,偶爾覺得肢體變重,但整個過程很快就過去了。
02 哪些情況需要注意?適應癥與禁忌
糖尿病足患者做手術時,并非所有人都能安全使用腰麻。適合與不適合,主要要看下面幾個方面:
- 適合腰麻的常見情況
- ?? 足部感染需要清創或小范圍截肢
?? 患者年齡較大且全身麻醉風險高
?? 沒有嚴重脊柱、腦部問題 - 不適合腰麻的情況
- ?? 有出血傾向或服用抗凝藥不能停
?? 腰椎畸形或嚴重腰椎病史
?? 局部感染、嚴重低血容量
?? 腦壓異常高、部分神經疾病
病例舉例:一位65歲男性,糖尿病多年,因為足部慢性潰爛住院,醫生評估后發現他近期腦卒中恢復不佳,最后沒有選擇腰麻,而采用了局部麻醉。這個例子說明:到底適不適合腰麻,得看多方面的健康狀況,由麻醉醫生評估判斷。
03 腰麻的優勢有哪些???
- 1. 術中疼痛控制好:腰麻讓糖尿病足手術部位迅速麻木,手術全程幾乎沒有不適,心理壓力也小不少。
- 2. 避免全身麻醉風險:很多糖尿病患者有心血管、呼吸系統基礎病,用全身麻醉風險較高。腰麻只作用于下半身,呼吸和大腦清醒,安全性提高。
- 3. 減少術后止痛藥使用:腰麻的麻醉效果可延續幾個小時,術后疼痛明顯減輕,有助于早期恢復和下床活動。
- 4. 恢復快,副作用少:不影響大多數人清醒,嘔吐、喉嚨痛等全麻后的副反應也很少見。
上述這些優勢,對于高齡或多病共存的患者,顯得格外重要。
04 腰麻的局限性是什么?
- 1. 有可能引起低血壓:麻醉藥影響交感神經,血管暫時擴張,有些人會覺得頭暈眼花,這在有些糖尿病人身上更常見,需要特別留心血壓變化。
- 2. 感染和出血風險:針刺部位若處理不當,有少量感染或血腫可能,對糖尿病病人尤其要關注;但如果嚴格無菌操作,問題基本能預防。
- 3. 神經并發癥風險:極少數情況下,出現腿部麻木、疼痛時間延長。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如部分糖尿病患者)的,更要術前評估。
- 4. 局限于下半身手術:腰麻沒法管上半身及全身性操作。如果手術范圍大、時間長,腰麻效果恐怕難以覆蓋。
- 5. 特定基礎病限制:合并嚴重心血管病、神經疾病者,腰麻風險加大,用之前一定要明確病史。
05 準備和恢復過程中要注意什么?
做腰麻手術,并不是“打一針躺著等”,從前到后,不少細節值得關注。下面是實用建議:
- 術前
- ? 提前和醫生溝通慢性病、藥物情況,包括用胰島素、降糖藥史
- ?? 血糖達標很關鍵,術前嚴格控制可減少感染風險
- ????? 有心臟病、腎臟病要額外做風險評估
- 術中
- ?? 如有不適,比如惡心、眩暈,及時告訴麻醉醫生
- ?? 保持監測生命體征,血壓和血糖都需關注
- 術后
- ??? 不要急著下床,腿部力量完全恢復后再活動
- ?? 半流質飲食起步,逐漸過渡正常飲食,利于身體恢復
- ?? 定期觀察手術部位,有異常及時報告
- ?? 控制血糖有助愈合,必要時和營養師溝通每日餐單
06 如何科學選擇麻醉方式???
面對手術,大多數患者的疑惑是:我到底該選哪種麻醉?其實,最重要的是個體化——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同,沒有所謂“萬能方案”。
麻醉方式 | 優點 | 局限 | 適用場景 |
---|---|---|---|
腰麻 | 作用快、鎮痛效果好、恢復快 | 僅適用于下半身手術、有禁忌時不可用 | 下肢、會陰、下腹部手術,如糖尿病足清創 |
全身麻醉 | 手術范圍大、適用面廣 | 術后清醒慢,部分人有嘔吐、嗓子痛等反應 | 需要全身無痛、手術范圍廣的手術 |
局部麻醉 | 風險最低,對全身影響小 | 僅適合小范圍、時間短的操作 | 微創、小面積切除 |
說到底,糖尿病足手術的麻醉不僅關乎舒適,還直接影響恢復速度和并發癥。腰麻有優勢也有局限,每個人的選擇和體驗都不同。如果你或家人面臨糖尿病足手術,不妨提早和醫生聊聊自己的擔心,把自己的健康需求說清楚,選擇最合適的方案,是順利康復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