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現足部問題?最主要還是高血糖造成的長期損害。從原理上說,高血糖就像“慢慢腐蝕”的水滴,會持續損傷血管內壁和周圍的神經。說起來,下肢的血管就像城市的交通要道,一旦血管變窄、變硬,營養和氧氣就送不到腳部,修復能力也隨之下降。
風險因素 | 影響機理 |
---|---|
長期高血糖 | 持續損傷神經和小血管,感知能力下降 |
糖尿病病程長 | 發病10年以上,足部風險明顯升高 |
年齡增長 | 中老年人循環系統退化,愈合速度減慢 |
生活方式不佳 | 如久坐少動、抽煙會加重血管損傷 |
家族遺傳 | 家族中有糖尿病并發癥者,風險升高 |
有資料顯示,將近15%的糖尿病患者在患病過程中會出現足部相關問題。這里的“相關問題”,大多與長期的血管和神經病變相關。風險的疊加,往往讓最初的“小傷口”變成難纏的“頑固傷口”。
確認糖尿病足,要比平??纯茨_復雜一些。光靠主觀感覺遠遠不夠,需要醫生進行專項檢查:一方面會查足部的觸覺反應(比如用棉簽輕觸,觀察患者是否感覺到),另一方面會檢查腳部血管有沒有脈搏減弱。必要時,還要用到下肢血管超聲或者CT血管成像,來仔細看看血流情況。
一旦確診,治療就要全面展開。簡單來說,糖尿病足的處理分為以下幾步:日常傷口護理,控制感染,調整血糖,必要時考慮手術。如果傷口只是小面積破損,醫生會選擇清洗、包扎并觀察愈合情況;感染癥狀明顯時,需配合抗生素等藥物;當病變較重,甚至有壞死跡象時,可能需要手術清除壞死組織,甚至進行血管重建。
治療環節 | 實際內容 |
---|---|
傷口護理 | 規范清理、換藥、保護好新生組織 |
感染控制 | 根據感染程度選用抗生素 |
血糖管理 | 調整降糖藥和/或胰島素方案 |
手術治療 | 清創、血管重建,極重病例考慮截肢 |
物理輔助 | 部分患者適合高壓氧輔助愈合 |
病情發展迅速或者出現發燒等全身感染時,要立刻到綜合醫院的足踝外科或內分泌科就醫。
預防永遠重要。與其最后“亡羊補牢”,不如每天都把足部健康放在心上。下表給大家總結了一些日常管理的重點,腳部護理、飲食調整都不難做到。只要行動起來,糖尿病足并不是難以斗爭的敵人。
好習慣/推薦食物 | 具體建議 |
---|---|
每日清潔雙腳 | 用溫水洗腳后擦干,檢查有沒有新傷口 |
全谷雜糧 | 如燕麥、糙米,富含膳食纖維,有助血糖平衡 |
高蛋白食物 | 如雞肉、魚肉,促進傷口愈合 |
定期足部檢查 | 建議每月自查,每半年專業檢查一次 |
穿舒適鞋襪 | 選擇寬松、透氣軟底鞋襪,別讓腳部受壓擠 |
新鮮蔬果 | 如菠菜、西紅柿,為細胞修復提供維生素 |
管住血糖、關注雙足、養成好習慣,這三步說起來簡單,其實日常都能做到。別掉以輕心,每一步的認真堅持,都是給自己未來多一點安穩。腳上的小異常,也許不是大病,但小心觀察,行動及時,糖尿病足就沒有可乘之機。提醒家人朋友一起重視,健康生活其實很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