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別等潰爛才重視!3個信號、5步治療現在知道還不晚
有些健康隱患,剛開始總覺得離自己很遠。比如腳上偶爾的小傷口,許多人只是隨手消毒、貼個創可貼。但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這些不起眼的小變化卻有可能悄悄演變成大問題。糖尿病足就是這樣的“隱形殺手”,有時并不是劇痛來襲,而是默默無聲地給身體制造難題。
01 腳上小傷口總不愈合?可能是糖尿病足在作祟
很多糖友會發現,腳上一點點小傷總是比別人好得慢。曾有一位62歲的阿姨,腳后跟被鞋磨破,三周以后不僅沒長好,反倒有些發黑,這才引起了家人的重視。其實,這類傷口如果一直反復發炎或愈合緩慢,可能與糖尿病相關的神經和血管損傷有關。
長期高血糖容易損害足部神經,使腳對疼痛和冷熱的感覺變弱,小傷不易察覺。同時,血管變窄、供血減少,使得腳部的康復能力大大下降。如果感染反復,甚至可能引發更復雜的潰瘍、壞死。
?? 提醒:輕微的足部傷口長時間不見好轉,特別是糖友,一定要早點請醫生看看。
02 注意這3種異常:你的腳正在發出求救信號
有哪些信號,是糖尿病足早期警告?下面這三個表現,建議糖友別忽視:
- 1. 腳部麻木或刺痛:如果你發現行走時腳心總感覺像踩在棉花上,偶爾有點輕微的麻麻感,這可能是神經受損在作怪。身邊一位55歲男性糖友曾說,熱水泡腳時經常不知不覺燙傷,就是因為神經反應變慢。
- 2. 皮膚顏色變深或變硬:本來皮膚顏色正常,近期突然出現腳趾、腳背發暗,或局部發硬發厚(比如長胼胝、繭),這其實是血液循環出現了問題。新出的潰瘍往往正是從這些不正常的地方開始。
- 3. 小傷口兩周以上不愈合:正常的擦傷五到七天一般能痊愈。糖友腳部出現小破潰,超兩周還未好,或者反復感染滲液,這就很值得警覺。
?? 日常小建議:每天抽出1分鐘檢查雙腳——尤其是腳底和趾縫,有異常及時就醫。
03 血糖高為何會傷腳?三大致病機制要了解
有的人會疑惑,血糖高怎么會專門找上腳?其實這里面有三道“連環鎖”在起作用:
- 神經損傷:長期高血糖損害感知神經,腳對疼痛、溫度的感應變慢。小傷、燙傷自己很難覺察。
- 血管病變:血糖高時,腳部動脈容易變窄、變硬,供血能力大大下降。好的供血有點像公路運貨,路越堵,物資越難送達,創口自然難愈合。
- 免疫力降低:高血糖還會影響白細胞功能,致使細菌感染變易反復?!靶扪a小隊”遲遲到不了現場,感染就更容易失控。
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平均發生足部并發癥的風險,是普通人的15倍。(Armstrong, D.G. et al., 2017. "Diabetic Foot Ulcers and Their Recurrenc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04 確診糖尿病足要做哪些檢查?5步診斷流程詳解
確認糖尿病足,醫生一般按下列流程操作:
- 病史采集:問清糖尿病時間、有無以往足部病變。
- 體格檢查:觀察皮膚狀態、潰瘍、局部溫度變化。
- 神經功能測試:包括趾間棉球感覺、踝反射,判斷是否有神經損傷。
- 血管評估:例如踝肱指數(ABI)、足脈搏觸診、彩超或CTA排查血管堵塞。
- 分級判斷:醫療上常用Wagner分級,0級基本無癥狀,5級則為壞疽階段。參下表。
分級 | 主要表現 | 嚴重度 |
---|---|---|
Wagner 0級 | 皮膚完整,表面出現風險跡象 | 低 |
Wagner 1級 | 表淺潰瘍,無感染/缺血 | 較低 |
Wagner 2級 | 深潰瘍,涉及肌腱/關節 | 中等 |
Wagner 3級 | 潰瘍合并膿腫/骨髓炎 | 較高 |
Wagner 4級 | 部分壞疽 | 高 |
Wagner 5級 | 足完全壞疽 | 極高 |
?? Tips:如果腳部傷口有惡臭、滲膿,或皮下有氣泡,屬于高危,及時到大醫院就診。
05 從清創到截肢:治療方式如何選擇?
治療糖尿病足的方法主要看潰瘍分期與嚴重程度。以實際情況為導向,治療方式大致有以下幾類:
- 1. 創面處理:包括局部清創、按醫生建議換藥,傷口保持干凈,可用特殊敷料幫助愈合。
- 2. 控制感染:如果感染嚴重,需使用抗生素。偶爾需要靜脈輸液。
- 3. 血管重建:適合下肢大血管堵塞者,通過介入或手術恢復血流。
- 4. 高壓氧/輔助理療:某些慢性難愈型,可以配合高壓氧和負壓引流幫助康復。
- 5. 截肢: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采取,多為局部大面積壞死、嚴重感染蔓延時考慮。規范早期干預,80%的病例能避免到這一步。
醫學研究顯示,糖尿病足早期接受清創、血糖管理,絕大部分可以避免嚴重截肢結局。(Lazzarini, P. A. et al., 2020, Diabetes Care)
06 糖友護足必做5件事:現在開始還不晚
① 控好血糖
目標一般建議空腹血糖在7mmol/L以內,具體請聽醫生意見。
目標一般建議空腹血糖在7mmol/L以內,具體請聽醫生意見。
② 選舒適鞋襪
選擇柔軟、合腳的平底鞋,避免高跟、夾腳、硬底鞋。
選擇柔軟、合腳的平底鞋,避免高跟、夾腳、硬底鞋。
③ 堅持足部清潔
每天洗腳,輕柔擦干,尤其是趾縫,用溫水溫和洗劑,無需反復搓洗。
每天洗腳,輕柔擦干,尤其是趾縫,用溫水溫和洗劑,無需反復搓洗。
④ 規律運動
推薦步行、游泳等低沖擊運動,有助于改善末梢循環。
推薦步行、游泳等低沖擊運動,有助于改善末梢循環。
⑤ 定期足部檢查
建議每月至少到醫院足部??埔淮?,哪怕沒有不適也要主動檢查。
建議每月至少到醫院足部??埔淮?,哪怕沒有不適也要主動檢查。
國際研究發現,規范的足部護理能讓糖尿病足發生率降低一半,截肢率下降75%以上(Zhang, P. et al., 2017,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足部檢查當作跟刷牙、洗臉一樣的日常習慣。
參考文獻
- Armstrong, D.G., Boulton, A.J.M., & Bus, S.A. (2017). Diabetic Foot Ulcers and Their Recurrenc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6(24), 2367–2375.
- Lazzarini, P. A., Pacella, R. E., Armstrong, D. G., & van Netten, J. J. (2020). Diabetes-related lower-extremity complications are a leading cause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ability. Diabetes Care, 43(5), 964–974.
- Zhang, P., Lu, J., Jing, Y., Tang, S., Zhu, D., & Bi, Y. (2017). Global epidemiology of diabetic foot ulcer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126, 9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