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是一種惡性程度較高的皮膚癌,但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和科學防治,就能夠大大提高治愈率。今天我們結合一個來自山東省濰坊市的早期黑色素瘤患者案例,幫助大家科普有關黑色素瘤的相關知識,包括如何識別醫學誤區,以及科學健康的建議。
醫學謬誤解析
“黑色素瘤就是個普通的痣,平時不用管它”
謬誤:許多人認為黑色素瘤不過是皮膚表面的一個異常的痣,也沒有引起身體不適,因此覺得無需干預,更不需要去醫院進行醫學檢查。
科學解讀:黑色素瘤與普通痣有著許多明顯的不同。世界衛生組織和權威醫學文獻均指出,黑色素瘤是一種惡性腫瘤。從外觀上來看,黑色素瘤可能表現為形狀不規則的色素斑塊,其邊界可能模糊,顏色存在差異(可能包括黑色、褐色、紅色、白色等多種顏色),且直徑有增大趨勢。普通的圓形、對稱痣一般較為穩定,不具備上述特征。黑色素瘤一旦忽視,隨著時間推移,會發生轉移并對生命健康造成威脅。
正確做法:當發現皮膚上的痣出現異常變化,尤其是符合“ABCDE特征”(A:不對稱,B:邊緣不規則,C:顏色不均勻,D:直徑超過6毫米,E:病變變化明顯)時,應及時前往醫院皮膚科進行醫學檢查,包括皮膚鏡檢測和必要的活檢,明確診斷。
“只有暴曬皮膚才會得黑色素瘤”
謬誤:一些人認為暴曬皮膚是得黑色素瘤的唯一原因,如果平時沒有大面積暴露在陽光下,那么自己就絕對不會得黑色素瘤。
科學解讀:暴曬確實是黑色素瘤的危險因素之一,長期接受強烈紫外線照射會增加患黑色素瘤的風險。但這并不是唯一因素。遺傳、皮膚類型(如白皮膚人群更易罹患)、環境污染、化學物質接觸及免疫因素均可能參與其中。此外,黑色素瘤并不局限于皮膚表面,還可能發生在其他部位如眼睛(眼黑色素瘤)和粘膜。
正確做法:重視綜合防護。除了避免過度紫外線暴露(涂抹防曬霜、佩戴遮擋物品),還需定期檢查皮膚健康狀況,監控所有可疑病變區域。如果有家族病史,應在醫生建議下進行早期基因篩查。
提升辨別能力的策略
防范措施:面對網絡信息及坊間傳言,有三條重要原則可以幫助辨別醫學真偽:
1. 查閱權威醫學機構的指南和科普材料,例如世界衛生組織、中華醫學會皮膚科指南等。
2. 咨詢專業醫生或具有醫療資質的機構,避免聽信非專業人士的建議。
3. 學習基礎醫學知識,了解疾病癥狀和診療方法,從科學角度分析健康問題。
培養科學思維尤為重要,不輕信未經證實的信息,特別是某些夸大的恐嚇性說法或過度宣傳的治療方法??茖W認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種生活習慣。希望大家能多關注皮膚健康,了解疾病的正確防控策略。
總結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解析了關于黑色素瘤的兩個常見誤區,包括“黑色素瘤只是普通痣”和“暴曬才會導致黑色素瘤”,并提供了科學合理的解答與建議。黑色素瘤早期可治,關鍵在于認清疾病的特征、防患于未然。希望大家能夠加強健康意識,及時就醫檢查,遠離醫學謬誤帶來的健康風險。
參考文獻:
Fisher DE, Bastian BC. "The Melanoma Epidemic—Scope, Etiology, and Therapy" NEJM, 2020, 383(1): 68-79.
Brummer GC, Charles DPM. "ABCDE: Simplifying Melanoma Detection"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2018, 90(3): 455-462.
Miller AJ, Mihm MC Jr. "Melanom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6, 355(1): 51-65.
Linos E, Swetter SM, Cockburn MG, et al. "Increasing burden of melanoma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09, 129(3): 1666-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