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老人突發膽囊炎,手術麻醉安全嗎?3個關鍵點家屬必知
01|80歲老人突發膽囊炎,為什么手術麻醉更“難”?
有不少家庭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家中長輩年紀大了,突然因劇烈右上腹痛被送到急診,醫生建議手術治療。拿到知情同意書的一刻,許多子女心里都會冒出一個疑問:這么大年紀,家里人能扛得住麻醉和手術嗎?
說起來,老年人的身體其實有些像舊樓加裝電梯,設計之初并沒準備承載這么多壓力。年紀大了,心臟泵血沒年輕時有力,肺換氣效率降低,肝、腎排毒變慢,再加上不少老人身上還有“三高”、心梗、糖尿病等“老底子”毛病。80歲以上患者接受手術和麻醉的風險,據資料顯示大約是普通成年人的2-3倍。各種并發癥,比如心功能失調、肺部感染、麻醉用藥反應,都更容易找上門來。
02|哪些癥狀出現,說明必須立即手術?
常見信號 | 高危表現 |
---|---|
右上腹持續脹痛或壓痛 | 突然劇烈疼痛并持久不緩解 |
間歇性惡心、食欲變差 | 反復嘔吐、精神遲鈍 |
體溫輕微升高 | 持續高熱(>38.5℃)伴有寒戰 |
偶爾黃染 | 皮膚、眼白明顯發黃(黃疸) |
輕微乏力 | 血壓驟然下降或呼吸變淺 |
不同于年輕人,高齡患者即使早期癥狀像“小麻煩”(比如輕微不適),一旦進展起來會非常快。如果出現意識混亂、持續嘔吐、冷汗直冒或血壓不穩,這時拖不得了——需要及時評估手術可能性,為搶救爭取時間。
03|麻醉醫生最擔心的3個問題
- ① 血壓劇烈波動 ??
老年患者的心臟有點像“老發動機”,小小變化也能出大狀況。一旦血壓驟變,很難快速自行調整,容易出現心梗、卒中等意外。 - ② 缺氧耐受差 ???
肺功能下降,使得老人對麻醉期間輕微低氧也不敏感,一點小插曲都可能釀成大問題,比如急性肺部感染、甚至呼吸衰竭。 - ③ 藥物代謝慢 ??
年紀大了,肝腎排除藥物的能力明顯弱,藥效不容易消退,術后出現鎮靜過度、認知障礙的概率增加。
04|術前都需要哪些特殊準備?
術前的評估有點像給身體“年檢”,目的就是提前發現潛在隱患,減少突發狀況。
- ① 心肺功能系統查驗: 心電圖、胸片、肺功能檢測必不可少。能幫助醫生了解有無潛在冠心病、心衰及慢性肺疾等問題。
- ② 肝腎功能與電解質: 要做血常規、生化全套,確保肝腎功能尚可,發現貧血及時糾正。
- ③ 營養與基礎狀況: 若體重下降、蛋白低,最好術前補充營養。糾正貧血和改善營養,能讓術后并發癥下降約30%。
05|麻醉方式現在怎么選?全麻還是“分區”麻醉?
現在大家常聽到的有全身麻醉和區域阻滯(如椎旁神經阻滯)。高齡膽囊炎手術,麻醉方式的選擇主要考慮“風險與收益平衡”。
麻醉方式 | 主要優點 | 可能風險 |
---|---|---|
全身麻醉 | 鎮痛效果整體好;操作常規 | 術后恢復慢,容易有暫時性意識混亂 |
椎旁神經阻滯 | 手術期間清醒,減少全身影響 | 適用范圍有限,需經驗豐富麻醉師 |
多模式鎮痛(聯合用藥) | 減少單一種麻醉藥物劑量,術后更舒適 | 方案需個體制定,不能一刀切 |
最合適的方案往往不是“跟風”,而是由麻醉科醫生根據老人當天的身體狀況綜合判斷,個體化選擇。
06|術后監護重點:家屬要學會3個“定時”
- 定時翻身 ???:幫助預防褥瘡。每2-3小時協助老人左右側翻一次。
- 定時拍背 ??:防止痰堵、肺部感染。一般每4小時拍背幾分鐘,尤其臥床老人更要堅持。
- 定時活動四肢 ???♂?:能夠下床的患者,循序漸進坐起、下床,在體力允許范圍內緩慢活動。
- 呼吸快慢、喘息有無變化
- 尿量是否突然大幅減少
- 神志是否異常遲鈍或頻繁嗜睡
07|術后營養補充和心理支持同樣重要
很多人關注手術和麻醉,卻忽略老人術后恢復期的吃喝和心態。其實,術后適當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蛋、牛奶)、新鮮蔬菜水果,有助于傷口愈合和身體修復。而家人的陪伴和鼓勵,也能幫助老人緩解緊張情緒,減少術后抑郁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