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怎么選?醫生會重點考慮以下3個因素:
1. 腫瘤位置和手術方案:比如手術范圍大,傾向全身麻醉;位置明確可選椎管內麻醉。
2. 預計手術時間:時間越長對心肺負擔越大,所以方案會更強調安全性和耐受性。
3. 患者整體健康:有位68歲男性朋友,心臟功能中等,醫生最終選了全身麻醉+硬膜外輔助,既保障安全,也能早期減輕疼痛。從這里能看出,個性化最重要。
大多數直腸癌手術的麻醉風險并不高——醫學數據顯示,嚴重并發癥幾率低于0.01%。但有些人還是要格外留心,主要有五類:①年齡超過75歲,②長期心臟或呼吸道疾病,③嚴重高血壓,④肝腎功能異常,⑤有過敏史或家族中有麻醉并發癥史。
比如75歲的王女士,心臟裝過支架,術前醫生做了多項評估,整個手術用藥和操作都做了優化。這說明,風險其實能管控,只要信息充分溝通,手術安全性是可以大大提高的。
其實,手術麻醉的安全不僅僅依靠醫生,患者本人的主動配合也很關鍵。比如與麻醉醫生充分溝通、如實提供健康信息、嚴格遵守術前禁食和用藥要求,都能最大程度降低風險。有些看似細節的動作,比如按時測量血壓、記錄低血糖情況、定時調整呼吸體位,也許正是影響安全的重要一步。
手術過程并不可怕,有了科學的麻醉和主動參與,大部分直腸癌患者都能順利恢復。別讓對麻醉的誤解增加壓力,和醫護配合才是最實用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