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別忽視!3個信號一出現,現在這樣做還來得及
平時可能很少有人主動聊血糖,更多時候都是體檢單上看到數字才會皺皺眉。其實,2型糖尿病在我們生活中并不稀奇。朋友小李,42歲,不抽煙不喝酒,前不久因為腳上小傷口總不收口,被家人拉著查了下血糖,才發現自己正處在“糖尿病前期”。類似的情況,周圍好幾個人都經歷過。很多人覺得2型糖尿病離自己很遠,但實際上,它可能就在身邊悄悄發芽,早發現、早調整真的能起到大作用。
01 什么是2型糖尿病?一個“鑰匙生銹”的小比喻
我們身體需要胰島素幫忙,把血糖“開門”送進細胞。但2型糖尿病的發生就像鑰匙漸漸生銹,門鎖越來越難打開。哪怕胰島素還在,細胞就是反應慢、不開門——這叫“胰島素抵抗”。時間一長,胰島素分泌也慢慢跟不上,血糖逐步升高。
2型糖尿病到底危險嗎?它本身可能沒什么劇烈感覺,可長時間高血糖會對眼睛、腎臟、心腦血管這些重要部位產生慢性傷害,這就是人們擔心的糖尿病并發癥。
02 這3個信號,說明血糖可能在悄悄報警
真正讓人頭疼的是,2型糖尿病在早期往往沒什么強烈不適。但有三個明顯卻容易忽略的小信號,我們得多長個心眼??:
- 傷口難愈合 ??: 平時皮膚劃傷、蚊蟲叮咬,正常幾天就好。但如果發現小傷口一個多星期還不見好,甚至反反復復感染,別光想著換藥,有可能是血糖高導致傷口愈合速度變慢。
- 飯后特別困倦 ??: 偶爾吃太撐犯困算正常。可若一日三餐剛結束,就頻繁出現困意,精力比非吃飯時下滑得多,甚至影響工作,建議及時留意血糖情況。
- 皮膚變黑、尤其是腋窩和脖子后面 ??: 有些人覺得是臟,其實這叫“黑棘皮癥”,是胰島素抵抗的典型皮膚表現。如果同時有體重超標、家族里有人得糖尿病,更要警惕。
信號 | 表現特征 | 何時需就醫 |
---|---|---|
傷口愈合變慢 | 小傷口反復感染、久不收口 | 一周不見好要及時查血糖 |
飯后極度困倦 | 三餐剛吃完就昏昏欲睡 | 經常出現應主動檢查 |
皮膚暗沉發黑 | 腋下、脖頸出現灰黑色皮紋 | 長期有黑斑要及早咨詢醫生 |
03 哪些人風險更高?這幾類人要多加注意
有人覺得“糖尿病不就是吃多了甜食”,其實風險因素可不止這一項,核心是胰島素用得不夠順。
- 體重超標、尤其腰圍超90cm:調查顯示,男性腰圍超90cm,2型糖尿病風險會提高至正常人的5倍。女性腰圍超過85cm風險也會大大增加。
- 家族遺傳史:直系親屬中有人得過糖尿病,自己患病的概率更高。有位53歲的女患者,母親和哥哥都患有糖尿病,雖然平時飲食清淡卻也中招,這和遺傳有直接關系。
- 久坐少動、運動量小:每天長時間坐著、運動機會少,很容易讓機體變“懶”,胰島素效用下降。
- 年齡增長:大約40歲以后,胰島素自然分泌功能逐年下降,高齡群體患病率更高。
04 確診靠哪些檢查?3項指標幫你看清狀況
很多人一聽要查血糖就怕扎手指,其實現在檢測更方便了。常見的3項關鍵指標可以幫忙把關??:
- 空腹血糖:清晨未進食時抽血測量。數值若≥7.0mmol/L可基本提示問題。
- 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反映2-3個月來平均血糖水平。若超過6.5%要引起注意。
- 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喝糖水兩小時后測血糖。結果≥11.1mmol/L提示存在糖尿病。
檢查項目 | 正常 | 異常提示 |
---|---|---|
空腹血糖 | 3.9-6.1 mmol/L | ≥7.0 mmol/L |
糖化血紅蛋白 | 4.0-6.0% | ≥6.5% |
OGTT 2小時血糖 | <7.8 mmol/L | ≥11.1 mmol/L |
05 科學控糖三板斧:藥物+飲食+運動如何組合?
一旦確診,科學管理是關鍵??靥恰叭甯敝饕克幬铩嬍澈瓦\動三種手段協同配合。
- 藥物: 首選藥物往往是二甲雙胍,可以增強胰島素效果、降低肝臟產糖。部分人可能會用到磺脲類等口服藥物,嚴重時加用胰島素注射。
- 飲食: 控制總熱量、規律三餐,注意食物多樣化?!笆终品▌t”簡單易行:每餐主食不超過全掌大,蛋白質和蔬菜各保持一個拳頭的量,有助控制體重和避免血糖波動。
- 運動: 建議每周至少開展150分鐘的有氧運動,比如快走、騎車、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和降低血糖。
管理方式 | 實踐建議 |
---|---|
藥物 | 遵醫囑定時服藥,隨身攜帶糖果防低血糖 |
飲食 | “手掌法則”控制每餐主食、蛋白、蔬菜量 |
運動 | 每周有氧運動150分鐘以上,結合力量訓練 |
06 日??靥乔鍐危汉唵魏貌僮?,減少并發癥風險
管理好血糖并不復雜,關鍵是能持續、科學地保持日常好習慣。下面列個實用清單給需要的人??
- 血糖監測:剛確診時建議每天檢測,血糖穩定后可改成每周2-3次。特別是飲食變動、運動量增加、身體不適時要加密檢測。
- 外出就餐:優先選擇蔬菜、蛋白為主,主食適量,不輕易加餐或飲含糖飲料。
- 用藥規范:不漏服藥、不隨意更改劑量。如果出現頭暈乏力等不適,第一時間檢測血糖,以免低血糖被忽略。
- 足部護理:每天檢查雙腳,發現紅腫破潰要及時處理,防止感染加重。
- 規律作息:保證睡眠和適量放松,減少精神壓力,讓身體“開門”更順暢。
2型糖尿病其實沒那么神秘,有些人甚至發生很多年都沒察覺。只要我們平時多留心身體發出的“信號”,適當管理體重、日常多動一動,定期檢測血糖,就能遠離它最可怕的并發癥。最重要的是,發現異常不要拖,主動面對比回避更有益健康。把握當下的每一次調整,就為自己和家人多一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