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高發!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科學應對指南
01 什么是急性呼吸道感染?
冬天冷風一吹,很多人剛剛出門,還沒來得及脫掉秋褲,就被突然的咳嗽和鼻涕找上門。其實,我們常說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指由多種病毒或細菌引起的一類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的疾病。比如鼻咽炎、扁桃體炎屬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則是下呼吸道感染。
研究發現,大約80%的急性呼吸道感染都是病毒導致的,比如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只有20%左右由細菌引起,這時候抗生素才有用。大部分小感冒,其實吃藥并不一定見效(尤其是細菌藥),關鍵還是身體自己恢復。
02 哪些癥狀提示需要就醫?
大部分感冒初期只有輕微不適,比如喉嚨偶爾發干、身體有些發冷。但如果出現下面這些癥狀,就不是單純撐一撐能扛過去的了:
- 高熱持續三天還不退(體溫超過38.5℃),而且吃降溫藥效果差
- 呼吸變重,胸悶,甚至輕微活動就喘不上氣
- 咳嗽厲害,咳出的痰帶血或顏色發黃變稠
- 短時間內體力明顯下降,甚至有點意識模糊
王女士,48歲,本來只是嗓子不舒服,三天后體溫始終超過38.8℃,喘氣變重,還開始咳血絲,這種情況就需要馬上就醫檢查,有可能是下呼吸道嚴重感染。
03 為什么會突然中招?
說起來,讓我們"中招"的最大原因,其實是病毒和細菌的飛沫傳播。比如在地鐵、辦公室、孩子的教室等封閉或人多的場所,一個小小噴嚏就能讓病毒擴散開來。這種"隱形旅行"模式,讓人防不勝防。
還有,冬天天氣干冷,空氣中水分少,呼吸道黏膜變得干燥,原本像"守門小衛士"一樣的黏膜作用減弱,病菌更容易趁虛而入。另外,冬天人們喜歡呆在室內,活動少,免疫力下降;夜間熬夜、飲食單一,同樣會讓身體的防線不太牢靠。
高危場所 | 典型情況 |
---|---|
超市、公交 | 咳嗽/打噴嚏離你1-2米 |
家庭聚餐 | 共享食物或餐具 |
寫字樓 | 空調環境門窗緊閉 |
04 需要做哪些檢查?
其實,普通感冒基本不用復雜檢查。醫生會根據你的病史和體征初步判斷,癥狀嚴重時,才會推薦做血常規(查白細胞、C反應蛋白),了解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如果懷疑有支氣管炎、肺炎,可能還會安排胸片,看看有沒有肺部實變。
- 血常規:主要看白細胞變化,分辨病毒或細菌感染
- CRP(C-反應蛋白):輔助判斷炎癥程度
- 胸片/CT:針對反復高燒、呼吸短促或咳血患者,排除肺炎等情況
- 病原學檢測:在疫情流行期,疑似流感時專門檢測病毒
05 如何科學治療?
關于治療,最重要的其實是對癥處理。比如發熱可以吃退熱藥,咽喉腫痛用含片,咳嗽嚴重可以找醫生開止咳藥。但如果判斷為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沒用的。只有明確是細菌,比如血常規提示白細胞很高、CRP升高,這時再用抗生素才有效。
- 對乙酰氨基酚:控制發熱
- 咳嗽藥水:減輕咳嗽
- 抗生素:僅用于細菌感染
- 抗病毒藥:疑似流感時由醫生決定
- ??不亂吃抗生素
- ??癥狀較輕可居家休息,繼續觀察
- ??癥狀重及時就醫,聽醫生判斷是否需用藥
06 居家護理3大要點
急性呼吸道感染時,家庭護理很重要。合理調整環境和飲食,有助于減輕癥狀,也可防止家人間相互傳染。
護理要點 | 具體建議 |
---|---|
溫濕度控制 | 用加濕器或放一盆水,保持室內濕度50%左右,避免空氣過于干燥,建議室溫18-22℃ |
營養支持 | 多飲溫水,三餐多補充新鮮蔬菜、水果和魚禽蛋白,有助于免疫恢復 |
隔離措施 | 單獨用毛巾、餐具,必要時佩戴口罩,定時通風 |
最后的話
冬季呼吸道感染來得快去得也快,關鍵是甄別嚴重信號,合理照顧自己。遇到高熱、氣短的明顯癥狀不要拖,早一點咨詢醫生總是更安心。日常生活,多注意保暖和適當鍛煉,其實就是在幫呼吸道鑄一道更牢的防線。生活里這些小事,往往對健康有大幫助。不妨和家人分享這些知識,下次有人"中招",也能冷靜應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