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還是大?。考毙陨虾粑栏腥厩f別拖成肺炎!
在辦公室遇到同事打噴嚏、孩子托班回來就流鼻涕、上了年紀的爸媽一過冬天就咳嗽、嗓子疼——這種情況我們不陌生。大多數人覺得一場“感冒”沒什么大不了,其實背后還真不止表面那點小麻煩。有些時候,原以為只是普通的小病,結果一轉眼竟發展成肺炎、中耳炎甚至心臟問題。了解清楚上呼吸道感染,才能真的少走彎路。
01 什么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急性上感”),指的其實是鼻腔、咽喉、喉部等上呼吸道突發的炎癥。絕大多數這類感染都和病毒有關,像常見的流感病毒、腺病毒。只有極少部分和細菌有關系。例如有位38歲的男性,每年快到冬天就會咳嗽加重,有時還會發燒。檢查后發現其實就是急性上感,而不是單純的“感冒”。
- 感冒:指輕度的病毒性感染,可能累及整個呼吸道,癥狀不固定。
- 急性上感:主要在鼻咽部,常有咽喉疼痛、鼻塞,發燒時也多見。
簡單來說,“感冒”更常見也更輕,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明確的解剖部位,嚴重時甚至可以往下發展成肺炎。
02 哪些癥狀需要高度警惕?
多數上呼吸道感染只是輕微不適,比如流鼻涕或偶爾打噴嚏。但有些癥狀,一旦出現就要避免拖延。下面這幾個信號,特別要放在心上。
警示癥狀 | 具體表現 | 舉例說明 |
---|---|---|
持續高熱不退 | 體溫連續超過3天在38.5°C以上 | 如家有6歲孩子高燒不退已到第4天,退燒藥短暫有效又反復發作,此時最好帶去醫院查明病因。 |
呼吸困難/急促 | 喘不上氣,胸悶或明顯氣短 | 68歲老人伴有突出咳嗽和呼吸急促,夜間加重,建議立刻就診。 |
耳部劇痛/流膿 | 一側或雙側耳朵突然劇烈疼痛或有分泌物流出 | 有9歲女孩急性咽炎后,出現耳朵明顯疼痛,這時繼續拖延容易發展為中耳炎。 |
03 為什么反復“中招”?
很多人都有類似經歷,一年感冒四五次,仿佛上呼吸道感染總是纏著自己不放。其實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 病毒類型多,容易反復:呼吸道病毒有很多種,光流感病毒就有十幾個分型,每感染一種都可能產生“小免疫”,但換了新型,身體又“認不出來”,再次被感染。
- 免疫力下降,防御力薄弱:壓力大、缺乏睡眠、營養不均衡或有基礎病的人,身體的自我防護屏障變差,病菌很容易趁虛而入。
- 接觸傳播快,環境影響大:小孩子在幼兒園、同事在辦公室,人多密閉空間,一咳嗽、一打噴嚏就把病毒傳出去了,所以集體環境感染率遠高于居家單獨生活。
因素 | 現實表現 |
---|---|
病毒多樣 | 同一人一年感染多次不同病毒 |
機體狀態 | 加班熬夜后更易生病 |
群體環境 | 幼兒園班級中某個孩子感冒,容易引發其他孩子相繼發病 |
這說明:反復中招并不全是體質虛弱,和環境、病毒變異關系也很大。
04 醫生如何確診病因?需要查哪些?
很多人對“感冒還要做檢查”感覺多余。其實,當癥狀不典型或拖延不愈,醫生為了區分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往往會建議做兩類主要檢查:
- 咽拭子檢測:用棉棒輕輕在咽部取樣,主要用來檢測有無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對判斷是否需要抗病毒藥物很有幫助。
- 血常規化驗:抽血分析白細胞數量,如果顯著升高并伴有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多考慮細菌性感染,這時候抗生素才可能有效。
說明一點,醫生不會因為“普通感冒”就讓你做一堆檢查,只有懷疑有特殊并發癥或者免疫力低下者才重點篩查。
05 科學治療記住“三不原則”
生了病,很多人下意識趕緊搞點藥吃,有時病沒好,反而藥物副作用先來了。急性上感的科學治療有三條鐵律,簡單記住就好。
- 不濫用抗生素:90%以上是病毒感染,濫用抗生素毫無意義,只會造成腸胃不適、藥物過敏、甚至耐藥。
- 不隨意輸液:有些家長、長輩遇到感冒高燒就要求打點滴,實際上多數輕感染根本不需要靜脈治療。
- 不混合用藥:市面感冒藥多為“復方制劑”,感冒時東拼西湊多吃幾樣藥,很容易重復用藥甚至發生危險相互作用。
- 體溫超過38.5°C可選擇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退熱
- 鼻塞可以適度用生理鹽水鼻腔沖洗
- 多喝水、充分休息、保持環境濕潤也非常重要
真實案例表明,以前一位45歲女性因為感冒一并服用了多種感冒藥,結果出現頭暈、心悸,最后才知道是重復成分引起的副作用。這提醒我們,用藥切忌隨意疊加,最好遵醫囑。
06 拖延不治可能出哪些并發癥?
單純一場上呼吸道感染其實不可怕,真正危險在于拖著不治或亂治,病毒細菌乘機“南下”可能引起更大的麻煩。
并發癥 | 典型表現 | 常見病例 |
---|---|---|
中耳炎 | 耳朵疼痛、聽力減退,甚至流膿 | 如兒童在上感后幾天出現明顯耳痛 |
鼻竇炎 | 鼻塞、面部脹痛、膿涕多 | 青少年感冒后鼻塞持續2周未緩解,提示有發展可能 |
肺炎 | 持續高熱、氣短、咳嗽加重 | 老年人上感后幾天內體溫驟升,呼吸急促,需警惕肺部感染 |
氣管炎 | 咳嗽遷延不愈、胸部不適 | 成人感染后持續咳嗽3-4周未消退,考慮為支氣管黏膜受累 |
心肌炎 | 胸部悶痛、心慌 | 青壯年在病毒感染后數天出現上述表現,值得進一步心臟檢查 |
07 吃什么、怎么做,有助于預防?
日常生活中,科學飲食和運動是提升上呼吸道“自我防護墻”的最佳辦法。這里整理了幾個簡單實用的方法,幫你和家人遠離感染反復。
推薦食物 | 主要功效 | 參考用法 |
---|---|---|
柑橘類水果 | 富含維生素C,提升抗氧化和免疫能力 | 每天一至兩個橙子、柚子或者獼猴桃即可 |
南瓜、胡蘿卜 | β-胡蘿卜素促進呼吸黏膜修復 | 可以燉湯、做粥,每周2-3次 |
優質蛋白(如雞蛋、魚肉、豆制品) | 修復組織、維護免疫系統正常工作 | 建議每日適量攝入,早中晚各有一類蛋白為佳 |
清淡軟食 | 保護消化道、減少刺激 | 米粥、面條、蒸蛋、燉湯 |
- 定期開窗換氣,保持空氣流通
-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分餐具
- 外出帶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 規律作息,減少熬夜,運動增強體質
- 如果家中老人或孩子身體虛弱,秋冬流行季時有必要加強關注
如果飲食、睡眠都調理好了還反復發作,經常反復高燒或者并發耳痛、咳嗽不止,這時候建議及時就醫,查清具體原因而不是盲目“扛一扛”。
說到底,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雖然常見,但絕不能等閑視之。很多“感冒好不了”的故事,其實是把小問題拖成了大麻煩。認真甄別警示癥狀,別隨意疊加用藥,早治早好、晚拖易出事。生活中吃得健康點,養好的作息習慣,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幫你遠離反復感染。存個心眼有備無患,身體的“小麻煩”也能變得更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