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2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疾病,最常見的原因是身體對“胰島素”(調節血糖的激素)變得不敏感,或者分泌減少。更棘手的是,大約60%的糖友早期都沒有明顯不適,多數人是在單位體檢或者偶然抽血時才被查出來。這就是為什么它經常被稱為“安靜的健康隱患”。
有位53歲的男性朋友,去年連續兩個月總覺得口渴,開始他以為是天氣燥,多喝點水沒什么。后來發現體重悄悄掉了四五斤,還常常沒精神,這才想起做了個體檢,結果空腹血糖已經達到了8.2mmol/L。這個例子提醒我們,哪怕是“小變化”,也可能意味著健康隱患。
無癥狀的人群也別掉以輕心,每年至少查1次血糖,是保護自己最簡單的方式。
高危因素 | 說明 | 數據顯示 |
---|---|---|
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 | 肚子大,腰圍超標 | 腹型肥胖者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為正常人的3倍 |
家族史 | 父母、兄弟姐妹里有糖尿病患者 | 一級親屬有糖尿病,風險大大提升 |
年齡增長 | 40歲后風險明顯增加 | 我國5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不斷升高 |
不動或久坐 | 工作時坐著居多,運動量少 | 缺乏運動者患病率更高 |
高血壓、高血脂 | 長期血壓血脂超標 | 有這些慢病,血糖異常概率更高 |
妊娠糖尿病史或多囊卵巢 | 女性懷孕期間血糖高,或患有多囊卵巢 | 將來2型糖尿病風險升高 |
從客觀來看,這些都是實打實影響身體代謝的因素。有調查發現,肥胖是風險之首。生活中有不少“幸福肥”的中年人,腰帶一年換比一年長。
這些因素一旦疊加,血糖控制的警鐘就該敲響了。
要診斷2型糖尿病,檢測血糖是繞不開的一步。不一定要等到有癥狀,體檢也能發現問題。
有些人化驗空腹血糖略高,HbA1c介于5.7%~6.4%,屬于“血糖臨界”——要格外注意生活習慣的調整,預防糖尿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