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與上呼吸道感染:這些信號別忽視,科學應對很簡單
01 慢性胃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到底是怎么回事?
日常生活里,總有人抱怨肚子時不時發脹、反酸,還會不由自主打個嗝。有人則會在換季時出現鼻塞、喉嚨癢、咳嗽。這兩種常見的不適,其實分別屬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小麻煩”。
簡單來說,慢性胃炎指的是胃黏膜長期反復的炎癥,導致胃“不能好好工作”;上呼吸道感染則是病毒或細菌進入鼻咽、喉嚨、氣管,像來“做客”的不速之客,讓我們出現嘴巴、嗓子不適。
小知識:慢性胃炎有時表現隱秘,但持續時間很長,而上呼吸道感染通常急性發作,來得快走得也快。
02 出現這些信號要小心!
有的信號剛開始像天氣轉涼一樣“不起眼”,但如果反復出現,最好警惕起來——可能是慢性胃炎或上呼吸道感染正在敲門。
胃炎常見信號(5種)
- ?? 飯后泛酸(偶爾但易忽視)
- ?? 上腹部隱痛(持續悶脹、偶有刀割感)
- ?? 食欲減退(長期感覺胃口不佳)
- ?? 頻繁噯氣(比普通打嗝更明顯)
- ?? 易疲勞、消瘦(慢性病變時可見)
呼吸道感染表現(3類)
- ?? 喉嚨痛、咳嗽(咽部刺癢,白天晚上都不消停)
- ??? 反復發熱(體溫波動大,有時超38°C)
- ?? 流涕、鼻塞(持續涕多堵塞,甚至影響睡眠)
病例分享: 42歲的王先生,連續一周感覺胃脹、打嗝,午飯后尤其不舒服,還伴有一點反酸。到醫院做了胃鏡,確診為慢性胃炎。這個例子,說明平時“不舒服”別總忍著,早點檢查更安心。
04 去醫院要做哪些檢查?
醫院用的那些檢查名稱,聽起來復雜,其實作用很明確,只要搞清楚自己的情況,配合醫生就行。
慢性胃炎常用檢查
- 胃鏡檢查:直接觀察胃內壁病變,并采樣化驗。發現胃炎最準確。
- 幽門螺桿菌檢測:如呼氣試驗、糞便抗原和血清抗體,確定是否有感染。
- 病理活檢:必要時采集組織,判斷炎癥嚴重程度。
呼吸道感染常用檢查
- 咽拭子培養:確定咽部是否有細菌或病毒感染。
- 血常規:分析炎癥反應程度,有助于判斷病情。
- 喉鏡:嚴重時可幫助醫生詳細查看喉嚨情況。
小貼士:檢查前只需要保持正常作息。不必過度擔心不適應,常規操作都很安全。胃鏡可輕度麻醉減輕不適。
05 治療其實沒那么復雜
一說起慢性病/感冒,“吃藥怕副作用,不吃又怕拖”,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糾結。其實只要規范治療,不用太焦慮。
慢性胃炎治療
- 質子泵抑制劑:控制胃酸,緩解不適。
- 抗生素:幽門螺桿菌感染時聯合使用。
- 保護胃黏膜藥:輔助修復。
胃炎藥物通常需堅持4-8周,切忌自行停藥。
上呼吸道感染治療
- 抗病毒藥物:早期病毒性感染時使用
- 對癥處理:如退燒、止咳藥
- 抗生素:僅用于明確細菌感染
發熱超過3天或反復高燒,及時復診。
注意:無論哪種疾病,都不建議自行隨便吃抗生素,避免耐藥風險。
06 日常這樣管理最有效
早診治、好生活,才是管得住慢性胃炎和防得住呼吸道感染的“秘訣”。下面這些建議,每天堅持才最有用:
?? 胃炎養護寶典
- 糯米、小米粥:易消化、溫和養胃,早餐晚餐都適合。
- 雞蛋羹:補充蛋白,滑嫩好吸收,腸胃低迷時吃最好。
- 蔬菜泥:如南瓜、胡蘿卜、菠菜,豐富維生素幫修復胃黏膜。
- 規律作息:每天定時吃飯,不暴飲暴食。
?? 呼吸道防護小妙招
- 勤洗手:外出回來及時洗凈雙手,有效防止病菌傳播。
- 在人多場所戴口罩:尤其在流感季節和擁擠公共場合時。
- 多喝溫水:保濕口腔黏膜,有益清除呼吸道異物。
- 定時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減少病毒滋生。
建議:日常管護堅持越久、效果越明顯。有慢性胃病或反復感冒史的人,每年主動做一次相關體檢,比抱著藥瓶過日子更踏實。
?? 實用提醒
- ?? 用藥要足量足療程:胃炎藥物建議堅持4-8周,不要憑主觀感覺停藥。
- ?? 高熱別拖延:呼吸道感染發熱超過3天建議復診,避免病情加重。
- ?? 抗生素不要隨便吃:兩類疾病都要聽醫生指導,避免濫用抗生素。
最后的話
慢性胃炎和上呼吸道感染非常常見,但并不可怕。學會識別身體發出的信號,及時就醫、規范診治,比追求所謂“特效藥”更靠譜。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調整,可能正是長期健康的關鍵。下次再遇到類似不適時,別慌張,也別放任不管——用知識幫自己做出明智選擇,這才是最值得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