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這些信號別忽視,科學應對很簡單
01 什么是上呼吸道感染???
地鐵上、辦公桌前,一陣咳嗽可能就引發了連鎖反應。其實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就是人體鼻腔、咽部和喉部被病毒或細菌侵襲,常見的包括感冒、咽炎、鼻炎和喉炎。研究顯示,成年人平均每年要感冒2-4次,可見上感就像個“不速之客”,隨時可能來敲門。
類型 | 主要部位 | 典型表現 |
---|---|---|
普通感冒 | 鼻腔/咽喉 | 流涕、輕咳、輕咽痛 |
咽炎 | 咽部 | 明顯咽痛、吞咽不適 |
急性喉炎 | 喉部 | 聲音嘶啞、咳嗽加重 |
小貼士:病毒感染最常見,細菌性感染多見于癥狀嚴重或體抗力下降時,分清類型,治療方式也不同。
02 哪些信號要小心?
- 1. 鼻塞流涕 一般感冒常見,通常持續不久;如果鼻涕變黃綠色且伴“頭重腳輕”,要小心是否發展為鼻竇炎。
- 2. 咽痛咳嗽 輕微咽痛幾天可自愈,但如果咽部劇痛,連喝水都覺困難,需警覺扁桃體發炎。
- 3. 持續高熱 持續38.5℃以上,尤其超3天未緩解,不是普通小感,可以考慮及時就醫排查。
- 4. 呼吸急促、聲音嘶啞 喉部感染會讓說話變“沙啞”,如果還有吸氣困難、氣短,不要拖延。
案例解析: 28歲的王先生,這次感冒發燒斷斷續續三天,還出現了吞咽劇烈疼痛,后確診為急性咽炎。這種反復發作提示身體需要休息和規范治療。
● 任何出現持續高熱、呼吸困難、吐字困難等癥狀,務必及時就醫,不要“扛一扛就過去”。
03 為什么會反復中招?
- 病毒傳播太容易 上班族在密閉空間相互咳嗽打噴嚏,飛沫攜帶的病毒會悄悄落在門把手、電梯按鈕等部位;手不經意摸一摸,再碰口鼻,很難完全避免。
- 免疫力下滑 熬夜加班、飲食不規律、心理壓力大——這些因素都會讓自身體“小衛士”暫時松懈,病毒就會趁虛而入。
- 環境因素疊加 干燥的空氣、頻繁開空調、或長期呆在人多通風差的地方,都是讓“上感”更容易找上門的幫兇。
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源自病毒,和抗生素無關。這說明,預防感染主要看個人體質與外部環境,而不是藥物能完全解決。
04 去醫院通常查什么?
如果真的不舒服地去了醫院,醫生會根據你的情況安排下列檢查:
檢查項目 | 內容說明 | 適用情況 |
---|---|---|
血常規 | 檢查白細胞等,輔助區分病毒/細菌 | 持續高熱、癥狀加重 |
咽拭子 | 采咽部分泌物,明確病原 | 疑似化膿性咽炎 |
體格檢查 | 醫生用棉簽檢查咽喉充血或扁桃體腫大 | 絕大多數患者 |
檢查過程通常很快,沒有特別疼痛的環節。合理檢查有助于對癥治療,減少不必要的藥物使用。
快速問答: 血常規能不能精確判斷所有感染?其實只能做初步參考,最終還要結合醫生判斷,不必緊張。
05 治療并不等于用抗生素
交流小知識 用藥誤區
90%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引起,抗生素針對的是細菌,對大多數普通感冒根本不對路!有些朋友覺得吃抗生素“效果快”,其實是利用自身免疫力恢復的過程。有高熱、身體酸痛可以根據醫囑短暫用點退燒藥、緩解咽痛的含片。不適合自己隨便加大劑量、疊加幾種感冒藥一起吃。
藥物類型 | 主要作用 | 使用建議 |
---|---|---|
退燒藥 | 緩解高熱、降低體溫 | 高于38.5℃時短期服用 |
含片/漱口液 | 減輕嗓子不適 | 咽痛明顯時臨時用 |
抗生素 | 殺滅或抑制細菌 | 只有確診為細菌感染時使用 |
建議:用任何藥物最好先問醫生,根據身體狀況調整方案。無明顯癥狀,不必盲目“補藥”或強行用藥。
06 在家如何科學護理?
- 多補充溫熱飲品 用溫水、淡鹽水漱口(約250ml溫水+1/4茶匙食鹽),可緩解咽部不適。
- 保持室內空氣濕潤 用加濕器、擺放清水杯讓空氣不過于干燥,有助于呼吸道粘膜修復。
- 充分休息,避免勞累 白天小憩,晚上充足休息,讓身體的“修復工廠”有時間重啟。
- 適當進食富含維生素C食物 如橙子、檸檬、獼猴桃等。維C有助于免疫調節。
- 通風與衛生齊頭并進 定時開窗,個人用具分開,防止家庭成員間交叉感染。
如果出現“吞咽越來越困難”“連續高熱三天不退”或“呼吸急促”,需要及時復診。
飲食 | 多飲水、清淡易消化、補充新鮮水果 |
環境 | 保持溫濕度、環境干凈 |
作息 | 放緩節奏,爭取高質量睡眠 |
07 總結&行動提示
- 上呼吸道感染是“小麻煩”,但不要大意;出現持續高熱、明顯咽痛、氣短等信號,無需猶豫及時就醫。
- 抗生素并不是“靈丹妙藥”,普通感冒以對癥處理、充足休息為主。
- 日常護理和良好習慣能加速康復,適量運動、合理營養才是最好的“防護傘”。
生活中誰都有被感冒纏上二三回的經歷,最重要的是早識別、科學應對,把健康主動權握在自己手里。別太焦慮,也別太無視,多一分了解,少一分擔心,遇到上感時,我們總有辦法輕松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