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嚨老不舒服?八成是慢性咽炎在作怪!3招教你科學應對
01 什么是慢性咽炎?別再以為只是“上火”
清晨刷牙或一天講話下來,咽喉總有點干、輕微不舒服?不少人會隨口說“又上火了”,其實慢性咽炎不是簡單的上火,而是一種咽部黏膜長期受到刺激后形成的慢性炎癥。
用耳鼻喉科的專業視角來說,慢性咽炎指的是咽部黏膜和淋巴組織反復、長期出現輕度充血和不適,是一種“耐心打持久戰”的小麻煩。它不是急性感染,癥狀很容易被忽略,就像一雙不合腳的鞋子,光靠自己感覺很難說出什么時候開始變得難受,但如果長期沒管,日常生活會受到不少影響。
02 這些癥狀持續3周就要當心
一兩次咳嗽,大多數人都不會在意。但慢性咽炎的癥狀之所以容易被拖延,是因為早期大多很輕微,只有“偶爾無感”,并不明顯,等到持續三周以上還沒好,就別再忽視了。常見的癥狀如下表:
癥狀類型 | 表現 | 日常體驗舉例 |
---|---|---|
咽部異物感 | 像有東西卡著,總想清嗓 | 每天早晨刷牙,總想吐出點什么,但其實什么都沒有 |
干癢刺痛 | 咽部發干發癢,偶爾微微刺痛 | 辦公室空調久了,開會說幾句話喉嚨就有些不舒服 |
黏痰難咳 | 痰液黏稠,卻咳不出來 | 喜歡喝冷飲,之后喉嚨總覺得有“口粘東西”咳不出 |
晨起惡心、刷牙干嘔 | 早起刷牙會有干嘔反應 | 一位36歲的教師,連續一個月刷牙總想吐,普通藥物沒緩解 |
03 為什么你的喉嚨總也不好?——三大根源
要想對慢性咽炎解決有“底氣”,首先要弄清楚它為什么找上門來。其實,很多習慣和生活小細節就是“幕后推手”——
- 胃酸反流(約40%人群):
醫學界認為,咽炎患者中,胃食管反流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胃內容物反酸逆流,上來后腐蝕咽喉,這種反流刺激常讓咽部像被“反復刷洗”一樣,久而久之粘膜變得敏感脆弱。
比如有個41歲的男性銷售,飯后喜歡立刻躺下、加班熬夜,慢慢出現咽部發緊,后來確診為反流引起的慢性咽炎。 - 粉塵和空氣污染:
空氣差、粉塵污染、長期暴露有害微粒(如裝修、工廠工作、季節性沙塵暴),這些都是刺激咽部的“隱形殺手”。粉塵讓黏膜像被一層“紗布”覆蓋一樣難以自凈,很容易加重不適。 - 用嗓過度:
老師、主播、客服等天天說話的人,是咽炎的“高危群體”。咽部如同“馬拉松選手”,長期勞損自然容易出問題。說話多、說話急、聲音大,容易讓黏膜缺水、充血,最終慢性炎癥就難以避免了。
- 2023年《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臨床調查:慢性咽炎患者中,近40%與胃酸反流相關。
- 用嗓多的人患慢性咽炎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倍。
04 診斷其實很簡單——檢查別害怕
很多人一聽到“咽炎要做喉鏡”就犯怵,擔心會不會很痛或者很復雜。其實,門診做一次咽喉鏡檢查很快,不會比普通體檢更讓人不適。
喉鏡可以直接看到咽部黏膜的真實狀態,比如是否有充血、腫脹或者分泌物,這對判斷是不是慢性咽炎非常精準。
05 標本兼治,治療方案要對路
說到治療,慢性咽炎并不是絕癥,但確實需要“對癥下藥”。治療要分清楚原因,本質還是要標本兼治:
- 1. 針對胃酸反流,抑酸治療是關鍵
如果醫院判斷是反流相關咽炎,通常首選抑酸藥(如奧美拉唑、艾司奧美拉唑等),可以有效減輕咽喉的刺激癥狀。療程一般需堅持4周以上。 - 2. 霧化吸入,直接作用咽喉部
霧化吸入可以把藥物直接送到咽部黏膜,緩解局部充血和腫脹。如果局部有明顯炎癥,醫生可能安排局部外用藥或霧化,幫助減輕難受。 - 3. 階梯治療方案,靈活調整
在正規治療下,慢性咽炎的治愈率可達70%。如果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醫生會再做細致檢查,看看是否需要增添其他藥物輔助。
06 預防復發,這三件事非常有用
慢性咽炎想要不反復,日常護理同樣重要。下面這些簡單易行的方法,可以真正幫你減少大約60%的復發概率??
-
晚餐過后,尤其是臨睡前,胃里的食物如果沒消化完,很容易出現反流,導致經過一夜刺激咽部。
比如一位45歲男性司機,睡前吃夜宵,經常早晨起床時喉嚨又干又痛,調整飲食時間后癥狀大大好轉。 睡前3小時別吃東西 -
長期大聲喊叫、持續用嗓,容易讓咽部過度勞損。學習適合自己的發聲方法或每隔一小時讓嗓子“休息5分鐘”,不僅專業人士有用,普通人也受益。 掌握正確發聲技巧 -
有空氣污染、裝修、沙塵暴或去人員密集場所時,戴口罩能有效阻擋粉塵和刺激物。特別是在秋冬或換季時,對咽部是一種保護。 外出戴口罩,防粉塵和刺激物
- 蜂蜜水:潤喉效果好,每天早起喝一杯,幫助保持咽喉濕潤。
- 雪梨:可以燉水或直接食用,適合嗓子怕干、有輕度不適的人群。
- 溫熱湯粥:比起油炸辛辣,溫熱流質食物對咽喉更有益。
忙碌生活中,慢性咽炎并不是“大病”,卻是讓人格外煩的“老毛病”。其實,找到原因、堅持日常護理,很多人都能讓咽喉重新舒服起來。有空時喝杯蜂蜜水,按時作息,不用擔心小小癥狀演變成大問題。真的覺得不對勁,早點去醫院,才是對自己的“最好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