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還是上呼吸道感染?別搞錯!科學應對指南來了
初冬的地鐵上,不少人一邊打噴嚏,一邊擦鼻涕,有人覺得“估計又是感冒了”,有人卻擔心是不是“感染了什么”。其實類似的小困擾在每天的生活里隨時會上演,尤其是孩子、老人更容易反復“中招”。那么,普通感冒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判斷輕重?需要做什么檢查?這篇文章,就帶你理清思路,幫你正確應對。
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有何不同?
有些朋友搞不太清楚感冒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的區別。其實,這兩者是“親戚”關系。普通感冒主要指鼻腔、咽部等部位因為病毒感染產生的輕微炎癥。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醫學上的統稱,指的是鼻腔、咽喉或喉部的多種感染——幾乎90%的情況都由病毒引起。
項目 | 感冒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
范圍 | 局限于鼻、咽部 | 包括鼻炎、咽炎、喉炎等 |
癥狀特點 | 流鼻涕、鼻塞、偶有輕微咳嗽 | 可能咽喉痛、聲音嘶啞、偶有發燒 |
初期表現 | 鼻部輕度不適,偶有打噴嚏 | 鼻咽刺激感,偶有咽干或輕咳 |
說起來,大多數人的感冒其實就是最常見的一類“上呼吸道感染”。兩者的早期表現都很難察覺,比如鼻腔微微發癢、咽部有一點異物感,有些人甚至只是覺得偶爾問自己“是不是有點不對勁?”。
02 哪些癥狀該警覺,建議看醫生?
- 💉 持續高熱:體溫超過38.5℃,超過3天不退。
- 😷 咳嗽加重、黃色或綠色濃痰:尤其膿痰量增多。
- 🤧 呼吸急促、氣促或胸悶:上樓走路都氣喘吁吁。
- 👨🍳 兒童出現拒食、嗜睡或精神差:如明顯萎靡、明顯不想說話時。
- 👢 老人或慢病患者癥狀波動加重:比如有糖尿病、心衰等基礎疾病的群體。
典型病例 | 提示 |
---|---|
8歲男孩,發熱2天、一天嘔吐3次,精神反應差 | 這種情況下應盡快去醫院,避免病情加劇。 |
簡單來說,普通感冒通常癥狀較輕,自己多喝點水、多休息就會慢慢好。但如果發現高熱、呼吸受限、精神很差等情況,說明感染范圍可能擴大了,需要及時就診。
03 為什么很多人總是反復感染?
有人覺得自己身體特別“易感”,每年總要感冒幾次,其實這和病毒傳播速度以及個人免疫力有關系。研究顯示,成人平均每年會經歷2~4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孩子們感染次數會更多一些。
簡單來講,病毒是主要的元兇。70~80%的上呼吸道感染都歸因于病毒(如冠狀病毒、流感病毒等),空氣飛沫是主要傳播途徑。打噴嚏、咳嗽有時就像把病毒顆?!皣姙ⅰ痹诳諝饫?,周圍人吸入以后很容易“招惹”上。
當然,并不是每個人暴露后都會患病。免疫力降低時,比如熬夜、情緒壓力、營養攝入不足,或患有慢性基礎病的人,更容易反復感染。至于細菌性感染,占比其實不到10%,但一旦發生,癥狀往往更嚴重。
例如,辦公室的胡先生,連續加班一周后就出現了咳嗽、喉嚨干,事后回想,很可能就是休息不足加上同事感冒傳播導致的?!懊庖叻谰€”松動,病毒就容易趁虛而入。
04 就診時,醫生通常會安排什么檢查?
如果癥狀輕微,醫生會以問診和體格檢查為主,比如查看咽喉、聽呼吸音,初步判斷是哪一類感染。然而,病情發展明顯時,部分檢查能幫助明確診斷和排查并發癥:
檢查項目 | 主要用途 | 何時考慮 |
---|---|---|
血常規 | 區分病毒或細菌感染 | 高熱、持續癥狀時 |
咽拭子病原學檢測 | 識別特定病毒或細菌 | 懷疑流感或傳染性疾病時 |
CRP(C反應蛋白) | 初步判斷炎癥程度 | 懷疑感染加重或并發癥時 |
胸片 | 排查肺炎、支氣管炎 | 咳嗽加重、呼吸困難或持續高熱 |
說起來,絕大部分輕癥感染并不需要全面檢查,只要聽從醫生建議即可。不過,如果醫生建議做進一步檢查,大多數情況是出于安全考慮,比如排除肺炎、支氣管炎等并發癥。
05 治療原則,把握3個關鍵
- 對癥處理為主 感冒或者輕型上呼吸道感染,核心是緩解各個癥狀,如用退熱藥降溫、咽喉含片減輕喉嚨痛、合理使用止咳藥。
- 抗生素不宜濫用 90%的病例并不需要抗生素。只有醫生判斷為明確細菌感染,才需要使用。盲目用藥,反而容易讓細菌產生“耐藥性”。
- 用藥安全第一 常用“對癥藥物”有復方感冒藥、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避免自行疊加多種含同一成分的制劑。
推薦安全用藥組合 | 主要用途 |
---|---|
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 | 退燒、緩解頭痛 |
鹽水噴鼻劑 | 緩解鼻塞 |
咳嗽藥水(含右美沙芬) | 干咳明顯時使用 |
☑️ 切忌自行給孩子用成人藥物,不確定成分時請咨詢醫生。
06 遇到藥物反應,怎么辦更安全?
部分朋友用藥后會有不適,比如皮疹、胃口變差,可能和藥物有關。這時不要慌張,分清癥狀輕重有助于正確應對:
常見不良反應 | 處理建議 | 特殊說明 |
---|---|---|
出現皮疹 | 停用相關藥物,皮疹輕微可先觀察,嚴重應盡快看醫生 | 皮膚瘙癢、紅疹伴呼吸急促尤需警惕 |
消化道反應(惡心、腹瀉) | 餐后服藥,及時補水,癥狀重需及時告知醫生 | 多見于部分復方感冒藥 |
心悸、失眠 | 如服用帶偽麻黃堿成分藥物,請立即停藥并咨詢醫生 | 部分復方感冒藥或鼻炎藥易出現此類副作用 |
07 居家護理,這5個動作很重要
- 充足飲水,分多次,每次100~200毫升,利于稀釋痰液和促進體溫調節
- 保持空氣濕潤,60%濕度可明顯緩解干咳和鼻塞,可用加濕器或放盆清水
- 合理飲食,選擇蔬菜粥、蒸蛋、燉魚湯等柔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
- 保證休息,臥床休息至癥狀明顯好轉,兒童和年長者尤需保證充足睡眠
- 暫停上學和上班,發熱癥狀未完全退去前建議不外出
護理動作 | 主要益處 |
---|---|
補液 | 稀釋痰液、預防脫水 |
空氣加濕 | 減輕鼻咽干燥和刺激 |
清淡飲食 | 改善食欲,減少腸胃負擔 |
足夠休息 | 促進恢復、減少并發癥 |
總結一下,無論是普通感冒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都不必驚慌失措。分清癥狀輕重,按需要選擇檢查,治療“宜簡不宜繁”,重視用藥安全和家庭護理,既能緩解不適,也為全家健康提供堅實的保障。希望通過這些建議,大家在下次遇到“小麻煩”時,可以多一份坦然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