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哼@些信號別忽視,科學應對有方法
01 什么是2型糖尿???為什么越來越多人中招?
家里吃飯時,親戚聊到自己體檢查出血糖偏高,本來只是口干愛喝水,沒想到是一種慢性疾病。2型糖尿病,其實就是身體像關節生銹一樣,對胰島素這種“鑰匙”不夠敏感,血糖進不了細胞,結果在血液里越堆越多。
這種病完全不是少數人才有,近年來,在中國,幾乎每10個成年人就有1個人已經患上。很多人平時沒什么特別不舒服,一查卻嚇一跳。這和生活節奏變快、飲食更豐富、體重容易超標等有很大關系。
?? 提醒: 2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起初往往悄無聲息,只有靠專門檢測才能發現。
02 身體發出這5個信號,你可能需要查血糖了
- 有位47歲的老師,暑天總是渴,一開始以為自己說課太多,后來發現反而是血糖高引起。 口渴、喝水多: 明明沒怎么出汗,也總覺得渴,喝完水還想喝。
- 尿多、尿頻: 夜里要起夜2到3次,有時白天去廁所也異常頻繁。
- 傷口愈合慢: 割破指頭或者蚊子咬破了皮,好幾天甚至半個月都不好。
- 腋下或頸后皮膚顏色變深: 像“臟了”一樣,用水洗也不掉。
- 視力一陣模糊: 看東西變得不清,一段時間后又恢復,反復無常。
?? 其實,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期幾乎沒什么癥狀,可能是體檢查出來血糖高。所以,不能靠感覺判斷身體狀況,還是要按時篩查。
03 哪些人更容易得糖尿病?看看你中了幾條
風險因素 | 簡單解釋 | 舉例說明 |
---|---|---|
家族史 | 父母、兄弟姐妹有人得過 | 陳女士的父親和叔叔都患有2型糖尿病,她40歲時被查出空腹血糖超標 |
肥胖/腰腹脂肪多 | 特別是腰圍超過標準,“蘋果型”身材 | 一位35歲男性,BMI雖然不高,但肚子很大,化驗發現血糖偏高 |
少運動 | 長期幾乎不鍛煉、電腦族 | IT工程師孫先生,上班8小時幾乎沒動,靜坐生活增加了發病概率 |
年齡增長 | 年齡越大風險越高,尤其是40歲后 | 社區體檢中,50歲以上的群體糖尿病檢出率大幅上升 |
高血壓/血脂異常 | 血壓、血脂本身就不穩 | 有慢性病的中年人,往往血糖超標的概率也翻倍 |
“蘋果型”身材特別危險,是因為內臟脂肪會釋放出一些影響身體代謝的物質,導致身體越來越難把血糖用掉,也更容易出現高血壓、高血脂等問題。
04 確診要做哪些檢查?需要反復抽血嗎?
名稱 | 主要用途 | 操作流程 |
---|---|---|
空腹血糖 | 初步篩查 | 前一晚禁食8小時,第二天早晨采1次血 |
糖化血紅蛋白(HbA1c) | 評估近2-3個月平均情況 | 抽血檢查,無需空腹 |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 進一步確認疑難病例 | 空腹抽一次血,喝糖水后分別在1小時和2小時再抽各一次 |
建議:40歲及以上建議每年查一次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紅蛋白;腰圍超標、患有肥胖或高血壓者,不妨更早和更頻繁檢測。
05 現代醫學有哪些治療方法?必須打胰島素嗎?
診斷出2型糖尿病后,很多人最怕“是不是要一直打針”?其實只有極少數情況剛需用胰島素,絕大多數患者治療是分階段進行——
- 第一步: 生活方式改變。最直接有效,包括飲食調整、增加運動,適當減重。初期、輕型患者可能通過這些方法就能達標。
- 第二步: 口服降糖藥物。常見如二甲雙胍、達格列凈、磷酸西格列汀,不同種類機理不一樣,由專科醫生個體化調整。
- 第三步: 注射制劑。當口服藥效果欠佳時,再考慮胰島素或者GLP-1受體激動劑等注射藥物。
早發現、早干預的結果是:往往能用最簡單的辦法把血糖“管住”。如果癥狀嚴重、并發癥明顯,處理起來會復雜很多。
06 做好這4件事,血糖穩穩降下來
- 多吃蔬菜: 比如西蘭花、黃瓜、生菜、胡蘿卜等,豐富膳食纖維能減緩飯后血糖上升。每餐蔬菜占1/3效果最好。
- 增加阻抗運動: 每周2-3次健身、啞鈴、俯臥撐、深蹲等,可以提升肌肉含量、改善代謝。
- 定期自測血糖: 家用血糖儀建議購買有正規認證(CFDA/CE)的產品,并按照說明正確采血。不建議隨意網上拼便宜貨。
- 情緒和睡眠也要重視: 焦慮、熬夜都可能讓血糖難以控制。規律作息、積極面對生活有助于整體健康。
?? 有突發心慌、手抖、出汗等情況,尤其在降糖藥物使用者中,要警惕低血糖,千萬別大意。
?? 貼心小TIPS
- 40歲以上建議每年查一次血糖,別等有癥狀才重視。
- 腰圍超過標準(男≥90cm,女≥85cm)的“蘋果型”身材,要更加警惕。
- 血糖儀選擇正規認證產品,操作前手要清潔,檢測點可輪換,避免感染。
- 糖尿病早期不等于用藥,生活方式比吃藥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