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這些信號別忽視,科學應對很簡單
不少人換季或忙碌時,突然咳嗽、嗓子不舒服,總覺得只是小感冒,拖一拖就會好。其實,呼吸道感染有時候不像想象中那么簡單。有的癥狀很容易被忽視,但背后可能隱藏著大問題。平時多留個心眼,掌握幾個實用的小方法,生活會少很多煩惱。
01 什么是呼吸道感染?感冒和肺炎有什么區別?
呼吸道感染,說白了就是細菌、病毒等病原體通過鼻子、咽喉或者氣管侵入身體,引發發炎反應。簡單地分,上呼吸道感染(比如感冒、咽炎)往往表現為流鼻涕、打噴嚏、嗓子癢;而下呼吸道感染(比如支氣管炎、肺炎)癥狀就會重一些,比如發燒、劇烈咳嗽,甚至喘不上氣。
感冒、流感和肺炎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普通感冒多半只有點輕微的不適,例如偶爾咳嗽、打噴嚏、低熱,自己在家休息幾天就能恢復。
流感可能突然發高燒,身體酸痛,精神差,一下子把人擊垮。肺炎情況更重,可能持續高燒,還會胸悶、呼吸困難,甚至有點缺氧。這時候就絕不是簡單地“扛一扛”能解決的了。
02 出現這些癥狀要當心:何時該就醫?
- 1. 持續高熱:體溫超過38.5°C,并且持續2天以上。 (案例:42歲男性,發燒三天不退,后來診斷為肺部感染,需要住院)
- 2. 呼吸困難:氣不夠用,說話都喘不過氣,或者胸口像壓了塊大石頭。
- 3. 咳嗽加重:本來輕微咳嗽,突然轉為連續劇烈咳嗽,或出現咳血。
- 4. 意識模糊:反應慢、頭暈,有時甚至“迷糊”。
- 5. 兒童、老人癥狀突然加重:比如小孩一直哭鬧、高燒,老人突然精神差或吃不下飯。
對比 | 情況 | 建議 |
---|---|---|
輕微不適 | 偶有咳嗽、低熱、嗓子癢 | 可居家多休息,觀察變化 |
明顯癥狀 | 持續高熱、呼吸困難等上述信號 | 建議及時就醫,別拖延 |
從這個分類能看出來,癥狀加重、時間久或影響正常生活時,自己扛真的不保險。遇到這些情況,就該去醫院查查。
03 為什么總容易呼吸道感染?這些因素在作祟
有些人感冒就像上班打卡,老是中招,其實和身體抵抗力、環境等關系很大。下面這幾點是常見誘因——
- 病毒微粒傳播:呼吸道病毒(比如流感、冠狀病毒)通過飛沫、空氣或者手接觸傳播,聚會、辦公環境空氣不好時特別容易傳染。
- 免疫力低下:熬夜、壓力大時體內“防守的衛士”變弱,更容易被病毒鉆空子。老人、小孩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是高發人群。
- 基礎疾病影響:比如慢性肺病、糖尿病的人,呼吸道防御功能差,一有風吹草動就可能誘發感染。
- 氣候變化:冷熱交替、天氣忽冷忽熱時,容易刺激呼吸道黏膜,給病毒創造機會。
04 去醫院要做哪些檢查?會不會很復雜?
很多人一聽到“檢查”就害怕,其實初查并不復雜,多數操作都很簡單。
檢查項目 | 主要內容 | 適用情況 |
---|---|---|
咽拭子 | 用棉簽擦拭咽部采樣,檢查病毒或細菌 | 懷疑流感、鏈球菌感染時 |
血常規 | 抽一點血,輔助判斷感染類型 | 發燒、炎癥不明原因等 |
胸片或CT | 檢查肺部有無異常陰影 | 氣短嚴重、懷疑肺炎時 |
比如有位36歲的女性,反復咳嗽10天,一查血常規發現白細胞偏高,進一步影像學確定為細菌性支氣管炎,后來及時對癥用藥,恢復很順利。從這里可以看出來,及時準確的檢查有時比盲目吃藥更省事、也更安心。
05 治療要點:抗生素該不該用?
一說咳嗽、發熱,不少人就想到“抗生素”——但這種藥,并非萬能,更不能亂吃。
感染類型 | 治療重點 | 是否需要抗生素 |
---|---|---|
病毒性(如95%的普通感冒) | 多喝水、適當休息、對癥處理 | 一般不需要 |
細菌性感染 | 確診后正規抗生素治療 | 需要,但須醫囑指導 |
家庭護理 | 通風、飲溫水、注意營養 | 非特殊情況不用藥 |
其實,家庭護理有時候才是最重要的,比如適當通風、飲食清淡、保證充足的睡眠。盲目用藥不可取。有一位28歲的朋友,輕微感冒就自己吃“消炎藥”,結果拉肚子、肚子痛,反而拖長了病程。見此情況,也說明:識別原因、聽醫生建議,用正確的藥才靠譜。
06 做好5件事,呼吸道感染少上門
- 疫苗接種:流感和肺炎疫苗有助降低感染風險,老人和慢病患者特別推薦每年按時接種。
- 正確洗手:研究發現,正確洗手可降低40%感染風險。用流動水、肥皂,揉搓20秒,每次外出回家、飯前后都要洗。
- 均衡營養:比如柑橘類水果(富含維生素C)、胡蘿卜(含豐富β-胡蘿卜素),天天都吃點,對呼吸道有益。
- 規律作息:保證7~8小時睡眠,提高身體防御力,特別適合青少年和打工人群。
- 房間常通風:每日開窗30分鐘,減少病毒、細菌漂浮在空氣中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