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在中國,乳腺癌新發病例數都在增加,乳腺癌患者在手術和化療后往往會面臨一系列并發癥,這其中就包括可能致命的感染性心內膜炎。本文將詳細探討乳腺癌的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尤其是感染性心內膜炎,以及其預防和治療方法。
在乳腺癌患者中,放化療后身體免疫力常常降低,加之部分患者可能需長期使用靜脈輸液等治療手段,這為細菌進入血液并引發感染性心內膜炎提供了機會。本文將從臨床表現、危害、治療及預防等方面為大家詳細解析這種病情。
感染性心內膜炎:乳腺癌化療后的潛在威脅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一種由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心臟內膜及瓣膜病變。對于正在接受化療的乳腺癌患者,免疫力顯著降低,容易受到各種細菌感染,從而導致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發生。其癥狀往往包括高熱、疲勞、心臟雜音、呼吸困難等。
乳腺癌患者在化療過程中,由于細胞毒性藥物抑制了骨髓造血功能,導致中性粒細胞下降,患者身體抵抗力減弱,從而更易受到細菌感染。一旦細菌進入血液并附著在心內膜或瓣膜上,就會引發心內膜炎,嚴重者可能導致心衰或心臟瓣膜破壞,危及生命。相關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化療后的感染性心內膜炎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綜合治療策略:多管齊下應對感染性心內膜炎
一旦確診感染性心內膜炎,必須立刻進行廣譜抗生素治療。同時,對于乳腺癌患者可能更多需要進行支持療法,例如止痛、補液、保護肝腎功能等。根據患者情況,還可能需要手術處理,如心臟瓣膜置換術以替換受損的瓣膜。
抗生素的使用需要謹慎選擇,并根據感染細菌的具體情況調整治療方案。心內膜炎的治療時間較長,通常需要6到8周的靜脈輸注抗生素,并在治療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的心臟功能。另外,對于需要進行長期靜脈輸液治療的患者,建議使用抗菌材料的導管,減少細菌附著和繁殖的機會。
預防為主:減少乳腺癌術后并發癥風險
預防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重點在于控制感染源,特別是對于免疫力較低的乳腺癌術后患者。在化療期間,患者應盡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同時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定期消毒靜脈導管等醫療設備。
定期體檢尤為重要,早期發現潛在的感染癥狀可以及時干預,防止感染蔓延至心內膜。此外,乳腺癌患者在術后應多鍛煉身體,提高免疫力,并均衡營養,保證身體各項機能的正常運轉。避免吸煙和過量飲酒,保持良好的心態也有助于疾病的預防。
未來展望:醫學技術不斷進步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在乳腺癌治療及其并發癥的防治方面也取得了諸多突破。未來,分子醫學、免疫療法及靶向藥物等新型療法有望進一步降低乳腺癌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提升治療效果和患者生活質量。
面對此類病情,患者及其家屬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加強與醫生的溝通,了解病情發展與治療進度,共同探討最佳的治療方案?;颊呒覍賾喙膭睢⒅С只颊?,以強大的心理支持協助患者更好地應對病情。
引用文獻:
Paper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Infection Endocarditi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Cancer Therapies”. 2021.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and Infection Risks Post Chemotherapy”. 2020. Authors: John A. Smith, Emily R. Johnson, Lisa M. Robert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Advances in Infection Control for Oncological Patients”. 2019. Authors: Michael D. Williams, Sarah K. And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