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涸绨l現早控制,遠離并發癥
01 糖尿病到底是什么?
平時聽醫生說“血糖高”,不少人會以為只是“甜食吃多了”。其實,糖尿病更像家里的水管突然“失控”:調節血糖的系統出問題了,導致身體里的葡萄糖一直“滯留”在血液中。
1型糖尿病常在年輕人群中突然出現,多因胰島β細胞遭到免疫攻擊,胰島素基本“罷工”,終身依賴胰島素。2型糖尿病則以成年人多見,近年發病年齡有下降趨勢,主要因為身體對胰島素“不太敏感”加上分泌功能逐漸衰弱。孕婦有時會出現“妊娠糖尿病”,多在產后回到正常,不過多年后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
02 身體發出這些信號要當心
糖尿病并不會一開始就特別“夸張”,但身體會發一些小信號:
- ?? 口渴明顯增加;水喝不少還是覺得渴
- ?? 飯量比以前大,還是體重下降
- ?? 小便次數增多, 白天夜里都要多跑幾趟
- ?? 容易疲勞,做一點事就累
Tip: 除了“三多一少”,一些非典型癥狀也要隨時關注,比如皮膚發癢、手腳感覺麻木、容易長癤子。有位58歲的阿姨,一直有腳趾發癢、傷口很難愈合,后來發現血糖高達11 mmol/L。如果遇到這些情況,建議盡快就醫查明原因。
03 哪些人更容易得糖尿病?
說起來,糖尿病風險最大的不是“偶爾愛吃甜食”,而是長期“胰島素抵抗”的人群(即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以下幾類人尤其需要警惕:
- 肥胖或腰圍偏大:腹型肥胖是公認的高風險標志。研究顯示,BMI大于28的人患2型糖尿病概率是正常體重者的3倍[1]。
- 年齡增長:40歲以后,糖尿病風險顯著提升。
- 家族史:有一級親屬(如父母)患糖尿病,遺傳風險增加。
- 多囊卵巢綜合征、妊娠糖尿病史:女性特殊人群亦需關注。
- 長期缺乏運動、壓力大:生活節奏快但缺乏鍛煉,也會增加危險。
過去有一位45歲的男性患者,工作繁忙、常年偏胖,家族中父親患有糖尿病。他在無明顯不適時體檢,空腹血糖已達7.8 mmol/L,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這也說明“高風險人群體檢很有必要”。
04 確診糖尿病要做哪些檢查?
項目 | 含義&參考值 | 臨床意義 |
---|---|---|
空腹血糖 | ≥7.0 mmol/L | 診斷首選,需多次測定 |
餐后2小時血糖 | ≥11.1 mmol/L | 反映餐后血糖控制能力 |
糖化血紅蛋白 (HbA1c) | ≥6.5% | 評估近2-3月平均血糖 |
OGTT(糖耐量試驗) | (空腹→餐后2小時) | 疑似但未達標準時使用 |
Tips: 檢查前需保持空腹8小時,且避免劇烈運動。確診后,每3個月復查1次HbA1c,每年做1次全面并發癥篩查(如眼底、足部、腎功能)。
05 科學控糖的三大武器
糖尿病治療需要藥物、飲食和運動三個“搭檔”協同發力。不同人的方案需要醫生個性化設計。
- ?? 藥物治療:1型患者通常需要胰島素。2型患者多從二甲雙胍等口服藥開始,有需要時加用SGLT-2抑制劑、GLP-1受體激動劑,進展嚴重需胰島素。
- ?? 飲食管理:采用低GI(升糖指數)食物,每餐主食用手掌法則估算。簡單說,主食量相當于自己一只手掌,蔬菜水果最好比主食略多,蛋白質適量。
- ????? 運動干預:每周累計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提高胰島素敏感性。
注意 低血糖屬于治療中的常見副作用。補充含糖食物、避免單獨劇烈運動都能減輕風險。藥物調整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06 糖友日常管理實用技巧
日常管理并不復雜,關鍵是規律監測、飲食有度,以及做好細節照顧。例如:
- ?? 血糖監測:空腹與餐后2小時各測1次,每周匯總1次血糖日記。
- ?? 足部護理:每天檢查足部有無破損、紅腫、感染,小傷需及時上藥包扎。
- ??? 飲食“手掌法則”:每餐主食量相當于一只手掌,蛋白質約半掌,綠葉蔬菜不設限。
- ?? 作息規律:保證每天7-8小時睡眠,有助于維持良好代謝。
?? 額外提醒:確診糖尿病后,建議每3個月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每年做1次全面并發癥篩查(包括眼底、腎功能、神經病變等項目)。有并發癥或已年長者需按醫囑調整復查頻率。
引用文獻
-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23).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3. Diabetes Care, 46(Supplement_1), S1–S291. 查看原文
- Colberg, S. R., et al. (2016). Physical Activity/Exercise and Diabetes: A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39(11), 2065–2079. 查看原文
-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21). IDF Diabetes Atlas, 10th edn. Brussels, Belgium: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