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睡眠健康與應對睡眠障礙
- 來源:謝靜
- 2025-09-23 00:30:00340次閱讀
溫馨提示:本頁面科普內容僅為健康信息的傳遞,不作為疾病診斷及醫療依據。如身體有不適癥狀,請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檢查就診。

- 如何提升睡眠健康與應對睡眠障礙
01 睡眠健康的重要性及常見睡眠障礙??
誰沒體驗過一兩個難眠的夜晚?其實,睡眠不是簡單的閉眼休息,它是一段大腦和身體自我修復的過程——就像把手機充滿電。偶爾失眠,大多數人可能只是第二天精神差些,但長期的睡眠障礙會影響免疫力、記憶力,甚至增加某些慢性病的風險。
睡眠障礙這個詞,范圍很廣。常見的如失眠(入睡難、早醒、睡不踏實)、夢游(睡中走動)、睡眠窒息(夜間呼吸被打斷)等。大部分人第一次聽到這些名詞,總覺得是離自己很遠的事。但醫學調查顯示,全球約30%的成年人或多或少有過睡眠障礙(Ohayon et al., 2011)。
睡眠問題不僅僅是個人"小麻煩",沒有及時關注,可能會慢慢變成影響工作、生活的"不速之客"。??02 日常生活中的睡眠信號??
簡單來說,很多壞睡眠的信號,都隱藏在我們的日常表現里。可以從三方面發現蛛絲馬跡:- 白天老想睡覺:比如,上午沒干多久事情就開始打哈欠,下午開會瞌睡不斷。不是因為偷懶,很可能是夜里沒睡好。
- 情緒容易波動:突然覺得對什么都沒耐心,或者容易因為小事發火,可能也是睡眠欠賬在作怪。
- 專注力下降:做事情心思飄忽,一件事得來回看好多遍,效率比以前慢了不少,這其實也是身體在提醒:需要好好休息。
這些表現其實很常見,如果出現得比較頻繁,建議別忽視,或許是身體在求助。03 睡眠障礙的致病機制及影響因素??
為什么會得睡眠障礙?這背后有很多科學機制,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簡單說明:- 生物鐘紊亂:人的睡眠節律(晝夜節律)受大腦特殊區域控制。如果晚上經常熬夜或白天作息混亂,這種"生物時鐘"就會失調,導致入睡困難或醒得太早(Borbely, 1982)。
- 心理壓力:長期焦慮、壓力大,容易讓大腦持續"警覺",難以進入深度睡眠。研究發現,壓力激素(如皮質醇)分泌過多的人,出現失眠的概率相對更高。
- 環境及生活習慣:臥室燈光太亮、床鋪不舒服、晚上過多使用手機等都可能影響睡眠。飲食習慣也有關,比如咖啡因攝入過晚,容易導致夜間失眠。
- 年齡變化:隨著年齡增長,深度睡眠時間逐漸減少,老年人尤其容易出現睡眠問題。比如上面提到的67歲女性,長期失眠就是和年齡相關的典型例子。
引用:Borbely, A.A. (1982). A two process model of sleep regulation. Human Neurobiology, 1(3), 195-204.04 睡眠障礙的診斷流程與檢查建議??
一旦出現長期睡眠問題,最好的辦法還是找專業醫生評估,診斷流程一般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癥狀咨詢:醫生會詢問具體表現,比如多久難入睡、是否夜間容易醒來、是否有打鼾或其它癥狀,通常會讓患者描述最困擾的部分。
- 睡眠記錄:建議用簡單的睡眠日志,每天記錄入睡、醒來時間,以及白天狀態,連用一兩周,就能幫助醫生分析睡眠習慣。
- 相關檢查:部分醫院會安排"多導睡眠監測"(polysomnography),記錄整個睡眠過程中的腦電、心率、呼吸等參數,以區分不同類型的睡眠障礙。
- 評估慢性病用藥影響:比如一些老年慢性病人同時用多種藥物,醫生會重點排查藥物相互作用,避免增加不良反應風險。就像前述病例,一年多反復失眠,還合并盜汗和其它慢性病,需要定期復診,優先考慮安全性。
引用:Ohayon, M.M. et al. (2011). Epidemiological overview of sleep disorders. Sleep Medicine Reviews, 15(6), 339-346.05 科學的睡眠改善策略與治療方案??
說起來,睡眠障礙的解決不是一刀切,科學改善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規律作息:每天盡量在固定時間上床和起床,即使周末也不要變化太大。這樣有助于身體建立穩定的生物鐘。
- 優化睡眠環境:保持臥室安靜、燈光柔和、床鋪舒適,不要在床上看手機。房間溫度宜保持在18-22℃,避免過冷或過熱帶來的不適。
- 行為調節:簡單放松方法如深呼吸、睡前閱讀、適度散步,都可以幫助入睡。避免劇烈運動或情緒激動后立即上床。
- 輔助療法(傳統中醫):部分人對中醫輔助治療有良好反應,如針灸、推拿能改善睡眠質量,有些草藥制劑也能輔助調節神經系統。不過,用藥需要遵醫囑,避免自行服用。
-
飲食推薦:
- 燕麥:有助于提升血清素,改善心情并利于入睡,晚餐或睡前適量食用。
- 牛奶:富含色氨酸,有鎮靜作用,每晚一杯牛奶對大多數人有幫助。
- 堅果:含有鎂和褪黑素,有助于維持健康睡眠節律。適合當睡前小零食。
- 香蕉:能夠促進褪黑素生成,幫助輕松入睡,晚上吃半根為宜。
- 藥物治療:對于確診的失眠癥和睡眠問題,醫生會酌情使用鎮靜藥物或中藥制劑,但長期應用要注意避免依賴和副作用。例如前述的67歲女性,醫生會定期評估藥物效果和用安全性。
引用:Walker, M.P. (2017). Why We Sleep: Unlocking the Power of Sleep and Dreams. Scribner.06 特殊人群的睡眠健康關注??
不同年齡段和特殊人群,對睡眠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舉幾個簡單的例子說明:- 青少年:容易因學業壓力、電子產品使用增加產生睡眠問題。建議家長盡量幫助孩子建立規律作息,晚飯后讓孩子盡量減少玩手機的時間。
- 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睡眠結構變化多,深度睡眠減少,容易早醒。適當午休、增加白天活動量,對提升夜間睡眠有好處。服用多種慢性病藥物的老人,需定期由醫生協助調藥方案。
- 孕婦:受激素變化和心理壓力影響,經常出現入睡難、夜醒頻繁??梢酝ㄟ^散步、溫水泡腳等方式放松。避免自己隨意用藥,孕期有建議優先咨詢產科醫生。
全文小結??
睡眠健康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事,但掌握一些科學方法確實能讓每個人都有改善的機會。從發現小信號,到關注生活、飲食和心理,注意方式的個性化,定期與醫生保持溝通——這些都是提升睡眠質量的實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