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咳嗽當小事!支氣管炎的6個關鍵問題一次說清
01 什么是支氣管炎?
生活中,時不時會有人說:“最近咳嗽特別久,有點費勁?!逼鋵嵖人猿掷m不緩解,可能就是“支氣管炎”找上門。支氣管炎簡單來說,就是連接喉嚨和肺部的氣道內層發生了炎癥??梢韵胂螅@些氣道原本像順暢的“通風管道”,一旦發生炎癥,里面就變得腫脹、分泌物增多,空氣通過就會變得不暢。
支氣管炎分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急性支氣管炎多見于感冒后,癥狀來得快,通常2-3周能自愈;而慢性支氣管炎則是一種長期、反復發作的疾病,通常表現為每年咳嗽、咳痰至少3個月,持續兩年以上(Jain et al., 2022)。
02 哪些癥狀要特別在意?
- 持續咳嗽:最先表現是早晚偶有干咳,明顯時則咳嗽不止,一天比一天重。
- 痰液變化:初始可能是白色泡沫狀,逐漸變黃、增多,說明炎癥加重。
- 胸悶喘氣:有點像戴著口罩運動,連說話都容易喘不上氣。
- 兒童表現:常常不只是咳嗽,還伴有低熱和食欲下降,家長要密切觀察。
- 老年人特點:有時表現并不明顯,而是整天咳痰、嗓子不舒服。
有一位67歲的退休教師,最近早上咳嗽加重,痰量增多,同時感到胸部發悶,去醫院一查,確診為慢性支氣管炎。這個例子提醒我們,特殊人群很容易忽視病情,需要多一分警惕(Torén et al., 2021)。
03 為什么會得支氣管炎?
致病因素 | 常見來源 | 健康影響 |
---|---|---|
病毒感染 | 流感/感冒季節 | 破壞氣道防線,易感冒后發病 |
細菌感染 | 繼發在病毒感染基礎上 | 痰色發黃、可能導致加重 |
吸煙 | 主動/被動吸煙 | 損傷氣道黏膜,慢性發炎主因 |
空氣污染 | 霧霾、塵埃、油煙 | 氣道刺激物增加發病概率 |
簡單講,支氣管就像一條“輸氣管道”,遇到煙霧和微生物這些“不速之客”,如果氣道的自我保護功能被削弱,炎癥就會悄然發生,咳嗽、咳痰隨之而來(Cerveri et al., 2018)。
數據顯示,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中,長期吸煙者的比例高于非吸煙者約3-4倍,暴露于高污染環境的居民發病率也明顯提升(GOLD, 2023)。
04 出現可疑癥狀,該做哪些檢查?
- 醫生聽診:用聽診器聽聽肺部有沒有濕啰音、哮鳴音。發現異常能及時判斷是支氣管炎還是其他疾病。
- 胸部影像:通常會拍胸片或者做CT。急性患者可以排除肺炎,慢性病人能看到氣道變化如壁增厚。
- 痰液分析:咳出的痰可以送檢,判斷是病毒感染還是出現了細菌感染。
- 血液化驗:血常規和炎癥指標(如CRP、SAA)有助于判斷病情嚴重程度。
- 肺功能測試:如果反復發作、病程較長,醫生會建議做肺功能檢測,看看有沒有氣流受限或呼吸儲備下降(Pauwels et al., 2001)。
05 治療支氣管炎的重點有哪些?
絕大多數急性支氣管炎是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沒幫助。僅當有細菌感染證據,比如高熱或痰呈膿性,同時化驗CRP升高時,醫生才會依據判斷開具抗生素。自行購買抗生素、反復使用,有增加耐藥風險的問題。
止咳藥多用于干咳時緩解癥狀,如右美沙芬(不建議長期使用);痰多難咳時可選擇祛痰藥,如氨溴索,幫助稀釋痰液。癥狀緩解后應及時停藥,避免副作用。
霧化吸入尤其適合痰多氣喘的慢性病人。它能直接濕潤氣道,減少分泌物黏稠,減輕咳痰困難。慢性患者急性發作時,醫生還會酌情加用支氣管擴張劑或激素。
06 怎么預防反復發作?
- 堅持呼吸鍛煉:每日做腹式呼吸,像慢慢給氣球充氣一樣,能提升肺功能。
- 多選擇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比如橙子(補充維生素C,有益氣道健康)、菠菜(富含葉綠素,幫助修護黏膜),有助于增強呼吸道防御力,每天餐食中適量添加即可。
- 疫苗接種:每年按時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對降低復發和并發癥很有幫助。
- 日常注意保持室內通風、濕潤:特別是冬春季氣候干燥時,更易引發咳嗽加重,可用加濕器調節。
- 逐步戒煙:不光減少慢性支氣管炎風險,對全身健康都有直接好處。多數患者在專業指導下,一年內完全戒煙成功的比例超過一半。
- 外出佩戴口罩:高峰時段、霧霾天、流感季節外出要佩戴口罩,減少吸入刺激物。
引用文獻
- Jain, N. B., et al. (2022). Acute Bronchiti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7(6), 537-547.
- Torén, K., et al. (2021). Chronic bronchitis symptoms in relation to environmental exposures in a general population samp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8(2), 430.
- Cerveri, I., Accordini, S., et al. (2018). Chronic bronchitis and airflow limitation: Community-based studies.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52(3), 1800369.
- GOLD. (2023).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OPD.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 Pauwels, R. A., et al. (2001).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163(5), 1256-1276.
- Vestbo, J., et al. (2013). The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chronic bronchitis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168(1), 31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