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脂肪越多,尤其是腹部脂肪,越會導致胰島素效果變差。研究中發現,體重每減少1公斤,糖尿病風險可降低16%(參考:[Look AHEAD Research Group, 2013])。
糖尿病的確診,有一套專業的流程。最基本的就是抽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日常體檢多能查空腹血糖,但如果需要進一步排查,還要做糖化血紅蛋白(HbA1c),它能反映過去2-3個月的平均血糖情況。
項目 | 正常參考值 | 臨床意義 |
---|---|---|
空腹血糖 | 3.9-6.1 mmol/L | 單次升高不能直接判斷糖尿病 |
餐后2h血糖 | <7.8 mmol/L | >11.1 mmol/L為糖尿病標準 |
糖化血紅蛋白 | <6.0% | >6.5%提示血糖長期升高 |
確診糖尿病后,不少人會緊張。但其實,個體化治療已經非常成熟,完全不用恐慌。
目前最常用的是口服降糖藥,如二甲雙胍(減少肝臟產糖)和磺脲類(促進胰島素分泌)。如果口服藥物控制不好,醫師會建議胰島素注射。有些新型藥物還能額外降低心血管風險(如SGLT2抑制劑、GLP-1受體激動劑)。
管理糖尿病,生活細節比藥物更重要。飲食調整和規律運動,是很多醫生會交代的基礎,但具體怎么做才最有效?其實,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環境不同,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能長期堅持的方案。
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能發現得早、管理得細致,很多人都能把生活質量控制得很好。關鍵在日?,嵤轮姓业綄儆谧约旱慕】倒澴?,比如選擇合適的早餐、下班多走一段路,偶爾和親朋聊聊生活壓力,這些看似普通的小動作,卻讓糖尿病管理變得簡單易行。等到多年之后,你會發現,小習慣確實帶來了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