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0秒奪走1條命!冠心病到底該怎么防怎么治?
01 冠心病到底是什么?血管"生銹"的致命危機 ??
在很多人看來,心臟就像發動機一樣,只要"跳"得有勁兒,身體就沒大事。但其實,發動機好用也得有暢通的"輸油管"。冠心病就是這些管道——也就是冠狀動脈——慢慢出現了問題。它就像家里的水管長時間不用,水垢越來越厚,最后堵住了一樣。
不同的是,冠狀動脈堵住,影響的是心臟的供血。心肌缺血時間一長,原本活力十足的心臟也會"打怵",身體會出現胸悶、胸痛,嚴重時甚至猝死(全國每年因冠心病死亡已超100萬,相關數據來自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 2022)。
階段 | 血管變化 | 典型表現 |
---|---|---|
初期 | 脂質慢慢沉積,動脈壁變厚 | 通常沒啥癥狀 |
中期 | 斑塊增大,血流減慢 | 胸部有輕微不適,偶發悶痛 |
晚期 | 堵塞嚴重,心肌嚴重缺血 | 劇烈胸痛,呼吸困難,甚至心梗 |
02 這些癥狀別硬扛!胸悶胸痛可能是心臟求救 ??
有人以為"偶爾胸口悶一下"只是上火了,其實這種"信號"有時很關鍵。
典型癥狀:像胸口被重物壓住、悶痛難忍、向左肩、下巴或手臂放射;多在活動、爬樓時突然出現。
有一位54歲的女性朋友,起初常覺得胸前悶得慌,偶爾還有牙齦發酸。她一直以為是工作太累,直到有天胸口持續疼了20多分鐘,上醫院才發現是心絞痛。這一例子其實給了我們提醒:
- 持續、壓榨性胸痛往往最危險,不要拖延。
- 不典型表現——比如反復牙痛、脖子僵硬、胃部不適等,其實也跟心臟供血有關系。
- 早發現,早處置,真的能救命。
03 血管是怎么堵住的?三大"元兇"在作怪 ??
想知道血管為何會慢慢變窄?其實這背后有三大原因在默默"作妖"(這里只說原理,不談防治干預):
- 脂質沉積: 不健康飲食及部分遺傳體質導致低密度脂蛋白增多,這些"壞膽固醇"不斷在血管壁底下堆積,形成一個個斑塊,時間長了血管內徑變小,血流不暢。
- 炎癥損傷: 長期吸煙、環境污染、慢性疾病可以讓血管壁長期處于微炎癥狀態,血管變"脆",更容易附著雜質。這也是吸煙人群冠心病風險高的重要原因。
- 血栓形成: 斑塊破裂或血管受損時,血小板會聚在一起,形成小血塊,嚴重時直接堵住血管引發心梗。這種突發堵塞極具危險性,是很多心臟猝死的始作俑者。
04 確診要做哪些檢查?無創到微創的階梯診斷 ??
很多朋友聽說"心臟造影"就緊張,其實大多數檢查并不復雜。根據癥狀和風險分級,醫生一般會分階段讓你做檢查:
- 心電圖:最基礎,測一測心電活動,發現缺血信號。
- 運動平板測試:邊運動邊監測,如果運動時心電圖出現變化,說明心臟供血可能有障礙。
- 冠脈CT(CTA):就像給血管照一張高清"快照",看血管里有沒有明顯的堵點;無創,適合篩查。
- 冠脈造影:金標準,屬微創檢查,細管子經手腕送到心臟,看清每條血管的具體情況,便于后續制定治療方案。
有位62歲的男性患者,因做心電圖檢查發現異常,醫生建議進一步做了冠脈CTA,3天后確定了堵塞的位置。這種階梯式診斷思路,其實能幫很多患者早一步識別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擔心。
05 治療選擇有講究!從藥物到支架的完整方案 ??
冠心病診斷明確后,治療方案大致分為三個層級,由簡單到復雜逐步遞進。關鍵在于醫生會根據堵塞的位置、嚴重程度和癥狀來選方案。
- 藥物治療:
- 抗血小板藥:預防血栓形成,典型代表是阿司匹林。
- 降脂藥(他汀類):幫助穩定斑塊、防止堵塞進展。
- 部分病人根據具體情況還會加用β阻滯劑等藥緩解心臟負擔。
- 介入治療(球囊擴張、支架):
比如血管已堵塞75%以上,尤其伴有癥狀時,醫生會建議做支架。打個比喻,就像給水管裝個支架環,把管道再撐開。
數據顯示,支架手術后堅持規范用藥,1年內冠心病復發風險可減少80%(Mauri L, et al., N Engl J Med, 2014)。 - 外科手術(搭橋):
主要適用于多條大血管嚴重堵塞,或復雜部位時。就是用身體里的其他血管給心臟"搭橋",讓血液有新通道可走。
06 術后管理決定壽命!做好這5點比手術更重要 ??
很多人覺得放了支架就萬事大吉,其實術后的自我管理比手術本身更關鍵??偨Y下來,只有把這5點做到位,才能真正和冠心病"和平共處"。
- 堅持服藥不間斷:如阿司匹林、他汀,漏服會增加斑塊、血栓風險。
- 養成良好的飲食與運動習慣:
推薦食物 具體功效 食用建議 高纖蔬果 調節膽固醇水平 每天2-3種,不妨多換花樣 深海魚類 富含Ω-3脂肪酸,有益心臟 每周2次左右 堅果(少鹽) 補充多種有益脂肪酸 每天一小把 運動建議:每周3~5次快步走,每次30分鐘,量力而行,重在堅持。 - 戒煙、控制飲酒:任何煙草都不利于血管修復,飲酒需適量不過量。
- 學會應對壓力:焦慮緊張、情緒波動會刺激心臟,試試冥想、深呼吸,忙時也別忘短暫放松。
- 定期復查:建議3-6個月測一次血壓血脂,1-2年復查冠脈;如無不適,日常隨診即可。
參考文獻
-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 2022》,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23.
- Stone NJ, et al. 2019 ACC/AHA Guideline o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irculation, 2019; 140(11):e596-e646.
- Mauri L, et al. Twelve or 30 Months of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after Drug-Eluting Stents. N Engl J Med. 2014; 371:2155-2166.
- Ibanez B, et al. 2017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8; 39(2):11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