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耳鳴:這些信號別忽視,科學應對有方法
有的時候,我們會突然聽到耳邊傳來一陣有節奏的“嗡嗡”聲,像鼓點一樣隨心跳跳動著。你以為是太累,結果休息一天后還是沒消停。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妨多一點關注。其實,有一種特殊的耳鳴并不罕見——它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耳鳴,而更像是身體給你的一個信號,叫作血管性耳鳴。下面我們來拆解一下它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征,以及怎么科學又實在地應對。
01 血管性耳鳴到底是什么?
簡單來說,血管性耳鳴是一種能感受到“搏動”的耳鳴。它和大多數人熟悉的連續不斷嗡嗡聲不一樣,往往表現為和心跳保持同步的“咚咚咚”。有時候,靜下來時,尤其在晚上安靜環境中,這種聲音會變得更明顯。有的人說,耳邊像是有個隱形小鼓跟著心跳在敲打。
偶爾會有人問,這是不是普通熬夜或者壓力大導致的耳鳴?其實,普通耳鳴一般是無節奏、持續性的雜音,而血管性耳鳴最大特征就在于有規則的搏動感。醫學上認為,它背后往往是血管流速或結構發生了變化(Pfaffenrath, V., et al., 1985)。
02 哪些癥狀提示可能是血管性耳鳴?
- ?? 節律性搏動聲:出現和脈搏、心跳步調一致的聲音,安靜時更明顯。
- ?? 體位相關性:低頭、頸部扭動甚至躺下時感覺聲音加重;有時輕按脖子側面的血管,耳鳴聲音會減弱。
- ?? 單側或雙側:不少人只在一只耳朵里聽到,也有人是兩邊一起。
有位45歲的女士,每次躺下準備睡覺時左耳就傳來強烈的“咚咚”聲,平時工作時則幾乎沒有感覺。她按住頸部后,聲音略微變小。這類變化其實很有參考價值,如果你發現這些特征,建議關注一下。
?? 小技巧:如果你發覺耳鳴和心跳呼應,可以試著輕按脖子的動脈位置觀察變化,這有助于初步判斷是不是血管性耳鳴,但持續有癥狀建議及時就醫。
03 為什么會出現血管性耳鳴?
- 血管異常:比如動脈硬化、血管瘤、動靜脈畸形。血管壁彈性下降或異常擴張,血流本來平穩的“河流”,變成了湍急的小溪,發出聲音。
- 高血壓:血壓升高會讓血管承受更大壓力,讓血流更加湍急,也更容易出現異常聲音。
- 全身基礎疾病:糖尿病、某些遺傳性疾病,也會連帶影響耳周血管。
?? 數據支持:有研究發現,大約30%的血管性耳鳴患者存在血管狹窄或動靜脈異常(Mattox, D. E., Simmons, F. B., 1977. Arch Otolaryngol)。這也提醒我們,耳邊有節奏的耳鳴,可能是血管健康的小信號。
還有一些常見因素,比如頸椎疾病、慢性高脂血癥等也可影響局部血流,刺激耳蝸附近的血管,從而引起類似癥狀。年齡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隨著血管逐漸老化,這類耳鳴發病率會慢慢升高。
04 檢查流程一步步,如何確診?
檢查項目 | 主要作用 | 適用情況 |
---|---|---|
耳內鏡檢查 | 初步排查耳道、鼓膜問題 | 第一步,排除其他耳疾 |
聽診(耳周) | 檢測有無異常血流音 | 輔助判斷,簡單直接 |
純音測聽 + 聲導抗 | 評估聽覺功能,排查聽力障礙 | 進一步區分一般耳鳴 |
多普勒超聲 | 無創動態觀察耳部血流狀況 | 關鍵檢查,適合大多數患者 |
CTA / MRA | 血管成像,精確定位血管變異 | 有局部異常懷疑時進行 |
血管造影 | 金標準,全面評估血管結構 | 少數復雜難治病例考慮 |
?? 醫師建議:絕大多數患者前兩步可以初步篩查,發現異常再進行影像學檢查。不必一次性全做,醫生會根據具體癥狀選擇性安排。
05 血管性耳鳴怎么治療最有效?
- 針對病因的治療:發現血管畸形或狹窄明確后,有的患者可能需要血管介入術或者外科修復。復雜病例由專業醫院多學科討論決定。
- 藥物方案:癥狀較輕或無法手術的情況,可嘗試血管擴張劑、抗焦慮藥物等輔助改善。通常先從低劑量、單一藥物開始,根據反應靈活調整。
- 輔助手段:部分耳鳴可以用白噪音機器掩蔽,幫助集中注意力和入睡。心理干預適合因長期耳鳴焦慮的患者。
一位63歲的男性患者因右側搏動性耳鳴,經檢查發現頸動脈存在局部狹窄,后進行介入手術后耳鳴基本消失。這個例子說明,找到根本原因能給治療帶來很大轉機。不過,多數人癥狀較輕,最常用的是藥物+生活方式雙管齊下策略。
?? 治療選擇:具體怎么治,必須根據病因、癥狀輕重、個人身體狀況綜合評估。不要自己盲目用藥。
06 日常管理要注意什么?
具體措施 | 建議方法 |
---|---|
血壓自我監測 | 固定時間測血壓,發現異常及時記錄;高血壓患者堅持每日監測,并定期隨診。 |
有益飲食搭配 | - 堅果 [富含不飽和脂肪,有益心血管] :每日少量當加餐。 - 深色蔬菜 [抗氧化,幫助血管健康] :炒菜、煮湯都適宜。 - 鮭魚/三文魚 [歐米伽-3脂肪酸助血管彈性] :建議一周吃兩餐。 |
規律作息、保證睡眠 | 睡眠時間要規律,避免熬夜,午休不宜過長。 |
保持適度鍛煉 | 慢走、游泳、太極,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左右。 |
減少不必要噪音暴露 | 使用耳機音量控制在安全范圍,避免長時間呆在噪音環境。 |
?? 重要提示:一項系統綜述認為,生活方式干預能顯著改善血管性耳鳴相關的主觀不適感(Sanchez, T.G. et al., 2021.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癥狀嚴重或伴隨頭暈、頭痛等,建議馬上到醫院就診,聽取專業診斷。
?? 實用提醒
- 血管性耳鳴聽起來“新鮮”,但在中老年人并不少見。
- 有規律的“搏動感”是典型信號,同時出現低頭加重等特殊表現,需要早關注。
- 檢查要“分步走”,沒必要一上來就做最貴的,癥狀嚴重時遵醫囑。
- 平常注意飲食、作息和血管健康管理,這些都能幫你降低困擾。
- 發現問題別焦慮,多做記錄,主動和醫生交流,就是最科學的應對方式。
?? 主要參考文獻
- Pfaffenrath, V., Lund, O., Rose, M., & Fischer, P. A. (1985). Pulsatile tinnitus: Imaging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European Archives of Oto-Rhino-Laryngology, 241(2), 59-64.
- Mattox, D. E., & Simmons, F. B. (1977). Pulsatile tinnitus: Review of 84 patients. Archives of Otolaryngology, 103(2), 62-64.
- Sanchez, T. G., Figueiredo, R. R., et al. (2021). Influence of lifestyle and comorbidities on tinnitus i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8(3), 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