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遇上糖尿病,這樣管理才科學
有時候,你或家人在體檢時會突然得知,血壓高了,血糖也升上來了。剛開始并沒有特別的不適,頂多是晚上口渴多喝點水或者偶爾頭有點重??梢坏┞犝f這是“血壓血糖雙高”,心里總會冒出些疑問:這真的很危險嗎?要怎么才能管得明白?其實,對這種組合情況,科學又實際的管控方式,比單獨治療任何一種都要講究——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聊聊。
?? 血壓血糖雙高,到底有多危險?
很多人都覺得,一個高血壓,一個糖尿病,單拎出來都不算“小事”,但湊到一起是不是“1+1=2”那么簡單?其實比這復雜得多。多項研究發現,高血壓和糖尿病疊加,會讓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升高3-4倍,比單一疾病的影響大得多(Aronow et al., 2017)。血管就像城市里的交通要道,長期承受高壓、糖分過高的“沖擊”后,更容易出現動脈硬化、中風或者腎衰。即使病情看著不重,日積月累的損傷也容易“悄悄”影響身體大局。
?? 血壓血糖雙高容易讓血管受到雙重打擊,對心、腦、腎造成持續壓力,意外“事故”往往發生得更突然。
?? 出現這些癥狀要當心
- 視物模糊——突然覺得看書、看電視都模糊了不少
- 口渴異?!幢闾鞖獠粺嵋渤8械娇诟?、想喝水
- 下肢水腫——鞋子突然變緊,腳踝按下去有窩不易彈起
- 夜尿增多——晚上頻繁起夜次數明顯增加
- 持續乏力——總覺得沒精神
??
TIPS:不少“雙高”患者即使沒有明顯不適,器官損傷其實早已悄然發生。比如有一位63歲的女士,平常除了有點困意,沒覺得哪里特別不適。一次體檢發現眼底出血,才知道長期的血壓、血糖問題早已影響視網膜——這讓我們看到,即便無癥狀,也不能掉以輕心。
?? 為什么這兩個病總是一起出現?
簡單來說,這“組合套餐”出現的原因有三個:
- 胰島素抵抗——身體對胰島素“不敏感”,不僅血糖控制差,還會導致血管緊張,血壓也跟著升;
- 腎臟負荷過重——腎臟是調節血壓和處理血糖的“工廠”,兩個壓力一起增大,容易早早“累壞”;
- 血管內皮損傷——糖高時血管內皮容易受損,血壓跟著升,兩者像在推波助瀾,讓血管快速“老化”。
??
數據支持:數據顯示,肥胖人群罹患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出5倍(ADA, 2022),年齡越大,風險越高。
?? 確診需要做哪些檢查?
診斷雙高不是只靠一次常規體檢,而是需要一套針對性的檢查:
項目 | 檢查內容 | 目標參考值 |
---|---|---|
動態血壓監測 | 連續24小時記錄血壓 | <130/80 mmHg |
糖化血紅蛋白(HbA1c) | 反映近2-3月平均血糖 | <7% |
尿微量白蛋白 | 檢測腎損傷早期信號 | <30 mg/g |
?? 建議每年檢查1次眼底和尿微量白蛋白,及早發現潛在并發癥。
?? 降壓降糖如何科學搭配?
管理“雙高”最忌盲目疊加藥物。臨床推薦的方法有三點:
- 降壓首選ARB/ACEI類(如纈沙坦、貝那普利):不僅降壓,還能保護腎臟;
- 降糖基礎用二甲雙胍:對體重影響小,低血糖風險相對低;
- 目標血壓優先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140/90 mmHg。
??? 治療不能一成不變,如果伴隨腎損傷、心衰等并發癥,藥物方案一定要遵醫囑調整。
?? 每天做好這5件事很關鍵
?? 限鹽飲食:盡量控制每日食鹽在5-6克以內,可以通過用量勺、限鹽罐幫助計量。
???♂? 規律有氧運動:快步走、慢跑、騎自行車,每周累計150分鐘左右,能幫助改善血糖與血壓。
?? 足部護理:每天檢查腳部有無破損或水泡,不穿緊鞋、硬底鞋,防止小傷口感染。
?? 保證睡眠:每天保持7小時以上睡眠,多觀察晚上是否有呼吸暫停等異?,F象。
?? 情緒管理:適當傾訴,學會放松,有需要時可咨詢醫生或心理師。
?? 檢查表:
- 每周至少3天監測晨起血壓和餐后血糖
- 有頭暈、視物模糊時立即測血壓血糖
?? 參考文獻
- Aronow, W. S. (2017).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Similar and Different. Diabetes Care, 40(4), 503-510.
-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22).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2. Diabetes Care, 45(Supplement_1), S1–S264.
- Williams, B., Mancia, G., Spiering, W., et al. (2018). 2018 ESC/E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39(33), 3021-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