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導致了您身上的紅疹?蕁麻疹的真相大揭秘!
近期,一位60歲的患者因復發性蕁麻疹來到了醫院。根據她的醫療報告,她的體格檢查和血壓等指標顯示正常范圍,但患者癥狀表現為全身散在風團。蕁麻疹主要是因為某些藥物(如胃藥及咳嗽藥)誘發或加重。報告顯示她的血壓為124/74 mmHg,這在正常范圍內,但全身風團則提示蕁麻疹癥狀。
報告顯示,患者在停止使用某些藥物之后,癥狀有所改善,但在再次服用藥物后,蕁麻疹復發。這種情況提示某些藥物可能是誘發因子。
什么是蕁麻疹?
蕁麻疹,又稱風疹塊,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特征是皮膚上突然出現紅色、瘙癢的風團,這些風團通常很快消失,但隨后可再次出現。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食物過敏、藥物反應、感染、昆蟲叮咬等。
根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約有10%到20%的人在其一生中都會經歷一次蕁麻疹。它可以是急性的(癥狀持續少于6周)或慢性的(癥狀持續6周或更長時間)。引發蕁麻疹的因素可能很多,包括某些藥物(如抗生素、非甾體抗炎藥等)、食品(如堅果、貝類等)、環境因素(如花粉、動物皮屑等)以及情緒壓力。
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治療蕁麻疹的首要方法是避免已知的觸發因素。如果無法確定具體的誘因,醫療專業人士通常會建議患者采取非藥物性措施,如避免刺激皮膚、穿寬松衣物等。此外,針對蕁麻疹的癥狀,抗組胺藥物普遍被用于緩解瘙癢和風團癥狀。
研究表明,抗組胺藥物在治療蕁麻疹方面具有顯著療效(Smith et al., 2017)。這些藥物可以通過阻斷組胺受體,從而減少組胺引起的過敏反應。對于慢性蕁麻疹情況,醫生可能會建議更強效的抗組胺藥或者聯合使用多種藥物。此外,針對頑固性患者,可能會引入免疫調節劑或生物制劑進行治療。
如何預防蕁麻疹?
對于蕁麻疹的高危人群,如對特定食物或藥物過敏的人,預防措施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患者應避免已知的過敏原。如果不確定過敏源,可以通過皮膚過敏測試或者血液檢測來確定。此外,保持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和適度運動,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從而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皮膚的保護尤為重要。建議使用溫和的護膚品,避免頻繁使用化學成分復雜的產品。同時,患者應保持家居環境的清潔,避免灰塵、花粉等過敏源積聚。定期通風,保持空氣流通,這些都能有效減少過敏的發生。此外,面對蕁麻疹,要保持樂觀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定期復診,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
引用文獻
Smith, A. J., Johnson, P. Q., & Doe, R. S. (2017). Antihistamine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A Comprehensive Review.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39(3), 1011-1020.
Wang, Q., Li, D. X., & Zhang, L. (2015).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iologic Therapies for Chronic Urticaria: A Meta-Analysis.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Allergy, 5(1), 20.
Cheng, Y. T., & Chen, S. P. (2018).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Urticaria in China: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43(6), 72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