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蕁麻疹的神秘面紗:從癥狀到預防
通過提供的病例,我們了解到一位45歲的女性患者正在廣安市人民醫院門診皮膚科就診,目前臨床診斷為蕁麻疹。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患者更多是由于環境或食物的過敏反應引發的一種皮膚紅斑和風團反應,其發病機制復雜多樣?;颊叩呐R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瘙癢、皮膚紅腫等,初步診斷為慢性蕁麻疹。
這位患者的治療方案包括使用鹽酸奧洛他定片、醋酸潑尼松片、轉移因子膠囊和枸地氯雷他定膠囊等,這些藥物主要用于抗過敏、抗炎、增強免疫力以及緩解癥狀。
什么是蕁麻疹?
蕁麻疹,又名風疹塊,是皮膚及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引起的局限性水腫反應。其主要癥狀表現為皮膚出現風團,伴有劇烈瘙癢,風團形態多樣,可數分鐘至數小時內消退,但容易反復發作。
蕁麻疹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食物、藥物、感染、物理因素(如冷、熱、機械刺激)、昆蟲叮咬以及情緒緊張等。其發病機制涉及復雜的免疫反應和炎癥介質的釋放,如組胺、白三烯等。在某些個體中,蕁麻疹可能會發展為更嚴重的過敏反應,如過敏性休克。
蕁麻疹的治療方案
蕁麻疹的治療通常包括抗組胺藥、免疫調節劑、抗炎藥物等。抗組胺藥是蕁麻疹治療的一線藥物,通過阻斷組胺受體,減少組胺導致的瘙癢和紅腫。常用的抗組胺藥包括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奧洛他定等。
對于癥狀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應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潑尼松,通過抑制免疫反應和減輕炎癥來控制癥狀。然而,這類藥物長期使用可能帶來副作用,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免疫調節劑如轉移因子膠囊也可用于加強免疫系統的功能,降低疾病復發的可能性。
如何預防蕁麻疹?
預防蕁麻疹的關鍵在于找到并避免誘發因素。對于過敏體質的患者,應盡量避免接觸已知的過敏原,保持生活和工作的環境清潔,減少灰塵、花粉及寵物毛發的接觸。此外,飲食上要注意避免攝入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如海鮮、堅果等。
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預防蕁麻疹的重要措施。保持皮膚干凈,避免穿著過緊的衣物,避免過度摩擦皮膚,適當運動、增強體質、保持心情舒暢,都是有助于減少蕁麻疹發作的好方法。
蕁麻疹雖然常見,但其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不容忽視。一旦出現癥狀,應及時就醫,接受正規的診斷和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盡量避免自行停藥或調整藥量。同時,注意觀察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過敏源,了解并盡量避免接觸這些誘發因素,提高自身對病情的認識和管理能力。
引用文獻
Neil H. Shear, “Urticaria: Review”, The Lancet, 2020, Vol. 375, Issue 9710, pp. 1835-1844.
Michael D. Brown, "Guidelines for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Urticaria: American College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