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肝硬化是什么?
生活中,肝硬化有時就像一個悄悄爬上的“慢性小麻煩”,它不是突然冒出來,而是肝臟長期受損后逐步形成的。一說到肝硬化,可能不少人會聯想到黃疸或肚子脹,其實早期很多人身上基本沒有特別明顯的不適。簡單來說,肝硬化是肝細胞反復受損、修復,最后導致肝組織變硬、失去原有的“彈性”,影響整個身體很多方面。因此,只要有肝硬化診斷,醫學處理就會更加細致,尤其在麻醉和手術環節,需要格外小心。??
肝臟原本像工廠一樣,負責代謝和解毒,一旦硬化,這個“工廠”就無法有效運作。肝硬化對身體不僅僅是影響肝臟本身,還可能牽連到消化系統、免疫系統和凝血機制等,所以在手術麻醉時,安全隱患較普通人明顯增多。
02 | 肝硬化有哪些癥狀?
- 輕微信號:有些人一開始只偶爾感到疲乏,比方說晚上下班回家總想多坐一會兒,覺得自己沒什么勁。但這些癥狀容易被忽視,因為生活壓力或年齡原因也會讓人覺得勞累。
- 明顯警示:隨著病情發展,癥狀會變得持續和突出。比如臉色發黃、皮膚或眼白發黃、食欲變差,偶爾還會有腹脹或者肚子不舒服。有的患者會出現出血傾向,比如鼻腔出血、牙齦出血,或者身體容易青紫,這些都和凝血功能變弱有關。
- 典型病例:像58歲女性這位患者,因“肝硬化伴脾功能亢進、門脈高壓、血細胞減少”入院,曾經僅以“鼻出血”出現早期癥狀,直到檢查發現肝硬化和脾腫大,才進一步治療。這個例子說明,肝硬化不僅表現為內臟問題,有時會以出血或免疫異常開始。
這些癥狀其實提醒大家,如果發現自己或家人有疲勞、消化問題或出血跡象,要多加關注,尤其是有肝病史的朋友。
03 | 肝硬化是怎么發生的?
說起來,肝硬化是“慢工”造成的。其實肝臟很能忍,一開始受損時,身體感受并不明顯,可長年累月疊加后問題就出來了。肝硬化形成主要因素有:
- 長期飲酒:持續攝入酒精是最常見的風險。酒精會讓肝細胞受損,就像工廠設備連續超負荷不用檢修,最終“磨損”嚴重,組織變硬。
- 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等慢性病毒感染,長期刺激會讓肝細胞反復發炎修復,最終形成纖維化,變成肝硬化。據 Mayo Clinic(2018)數據顯示,全球范圍乙肝或丙肝相關肝硬化病例約占總患者的60%以上。
- 代謝異常:部分人因脂肪代謝紊亂,肝臟內脂肪積聚,增加細胞損傷,慢慢演變成肝硬化(Berzigotti et al., 2016)。
- 免疫異常及遺傳因素:有些少見的自身免疫疾病或遺傳性代謝病,也會累積肝臟損傷,讓肝硬化提早來到身邊。不過這些情況比例較低。
- 環境暴露:長時間接觸工業毒物、某些藥物,也可能導致肝組織纖維化。
綜上,肝硬化不是某一天突然爆發,很少有完全無由病發的情況。多數是上述長期因素共同作用下,肝臟逐步失去正常結構。
?? 引用文獻:Mayo Clinic. "Cirrhosis - Symptoms and causes", 2018; Berzigotti, A., et al. "Cirrhosis.", The Lancet, 2016.
04 | 肝硬化該做哪些檢查?
平時沒癥狀或者只有輕微不適時,最容易被忽略,但一旦開始明顯癥狀,體檢就非常關鍵。肝硬化的診斷一般分幾個環節:
- 肝功能化驗:抽血檢查可以看到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總膽紅素(TBIL)、白蛋白(ALB)等重要項目。比如有肝硬化的患者,常見“轉氨酶不高但膽紅素略高、白蛋白偏低”。
- 影像學檢查:包括腹部B超、CT或MRI。影像學能看到肝組織變硬、肝臟和脾臟大小變化、靜脈曲張等。例如上文58歲患者,CT提示肝硬化、脾腫大、門脈高壓和靜脈曲張。
- 血常規及凝血功能:肝硬化常常伴隨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凝血活動下降,出血風險上升。
- 特殊情況:必要時還會查骨髓、免疫指標或遺傳因素,通常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尤其是長期不明原因血細胞減少者。
總之,肝硬化檢查不只是看肝臟,還要關注脾臟、血細胞和凝血功能,為后續麻醉和手術制定安全方案提供依據。??
05 | 肝硬化患者麻醉管理怎么做?
肝硬化手術難度確實更高,麻醉管理就像在微妙的“平衡游戲”中游走。由于肝臟受損,藥物代謝變慢,容易出現藥物滯留、毒性反應,而且肝硬化患者往往伴有血細胞減少和凝血障礙,術中“出血風險”被大大放大。
- 藥物選擇:麻醉時會使用代謝負擔較輕的藥物,比如丙泊酚、瑞芬太尼等,避免使用對肝臟更依賴的藥品。麻醉劑量也得減少,防止藥物堆積帶來的副作用。
- 血液管理:像上文病例那樣,血小板數量低于正常(25×10?/L),術前需用升血小板、止血藥物同步進行,麻醉師會密切監控凝血狀態。
- 監測和支持:術中會實時監測生命體征、氧飽和度、血壓、呼吸等。動脈血氣分析、肝腎功能、出入液量等也要緊密追蹤,避免水電解質紊亂。
- 個體化方案:麻醉醫生通常會根據病情制定專屬方案,減少藥物種類,精細配比劑量,同時優化術后恢復計劃。(參考:Wright, J.M.,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 with Cirrhosis", Anesthesiology Clinics, 2020)
所以,肝硬化患者進入手術室,麻醉管理不僅要求技術過關,更要“因人而異”,提前預判風險,才能真正保證手術安全和康復效果。
06 | 肝硬化的科學日常管理
平常生活里,肝硬化并非“絕癥”,很多做法能幫助改善身體狀態。例如飲食和規律就診對于康復非常重要,但建議總是要正面引導,沒有必要讓自己的餐桌變得單調、壓抑。不妨試試這些具體可行的方案:
- 高蛋白食物——蛋白質對肝細胞修復很有幫助。平時可以多吃一些雞蛋、瘦肉、魚類,每餐搭配一些豆制品,有利于增強免疫力和維持正常體能。 推薦:早餐可以做個蛋花湯作為補充。
- 新鮮蔬菜水果——蔬果富含維生素C和多種抗氧化物,能夠減少肝臟負擔、幫助體內解毒。比如番茄、橙子、小青菜、菠菜等,都適合肝硬化患者日常食用。 建議:每餐必有蔬菜,水果量適中。
- 科學補水——肝硬化者有時容易出現水腫,但日常補水依舊重要??梢愿鶕t生建議,合理安排每日飲水量,不要自行盲目控水。 例如,早晚各喝一杯溫開水。
- 定期復查——只要有肝硬化病史,建議每3~6個月到專業醫院復查肝功能、血常規和腹部影像。這樣可以及時調整藥物和飲食方案。
- 遵醫囑用藥——部分肝硬化患者需要長期服用護肝藥物、維生素和升血小板藥等,切勿自行停藥換藥。任何變化都應和醫生溝通。
- 平衡作息——充足睡眠、適度鍛煉對恢復很有價值,如每天散步半小時即可,有利于提升新陳代謝和抵抗力。
其實,肝硬化管理不只是“忌口”那么簡單,關鍵還是建立長期健康習慣,經常和醫生溝通,身體有變化及時就診。這樣生活質量就能慢慢提升,手術安全性也會更高。
07 | 文獻資料與引用
- Mayo Clinic. (2018). Cirrhosis - Symptoms and causes. Available at: https://www.mayoclinic.org
- Berzigotti, A., et al. (2016). Cirrhosis. The Lancet, 389(10076), 348-360.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6)00546-9
- Wright, J.M. (2020).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 with Cirrhosis. Anesthesiology Clinics, 38(4), 697-712. https://doi.org/10.1016/j.anclin.2020.08.005